您当前的位置: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咨询问答库 > 问答专题  >  减污降碳管理篇

我市有没有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典型案例?

日期:2023-09-13

我市加快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相关工作,一些做法和措施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也形成一批典型案例。

比如:重庆在全国率先将碳排放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实施方案》,重庆创新机制,组织纳入碳市场管理的180余家企业,在排污许可证“其他控制及管理要求”中纳入企业上年度碳排放数据、碳排放管理和履约要求等信息,夯实制度衔接数据基础,实现“一证融合”,初步建立起发证审查碳排放、检查覆盖碳排放的工作链条。2022年,有关区县还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监督工作,将碳排放信息纳入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一并对纳入碳市场管理的重点碳排放单位年度履约情况进行抽查,理顺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再比如:我市某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引导园区和企业践行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理念,采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协同推进、互为反馈的方式,发挥降碳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源头牵引作用,引导企业从源头选择低碳低污染的生产方式。

我市某氧化铝项目推动前期,建设单位为提高矿石利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拟根据不同的铝土矿,采用两种生产工艺,即对几内亚低二氧化硅(SiO2)含量的三水软铝石铝土矿采用“低温拜耳法”,对澳大利亚高SiO2、低氧化铁(Fe2O3)含量且含有一定量的一水软铝石铝土矿采用“高温拜耳法+烧结法”工艺生产氧化铝。通过园区规划(修编)及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综合评价区域资源、大气环境承载力及温室气体排放基础上,市生态环境局提出了优化氧化铝项目生产工艺的反馈意见。园区及建设单位经研究采纳了相关意见,在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取消了烧结工艺,几内亚矿和澳大利亚矿氧化铝生产均采用“低温拜耳法”工艺,从源头减污降碳。取消烧结工艺后,不再使用烟煤及无烟煤,年均天然气消耗量减少893万立方米,减少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770吨/年、705吨/年和144万吨/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