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重庆市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集中处置 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日期:2023-03-27

一、《规划》编制依据和必要性

(一)《规划》的编制是贯彻落实固废法、国家及我市工作部署的需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修订)》第三十五条、七十六条、九十条,明确要求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建设规划,组织建设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等设施,加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建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发〔202140号)明确,要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推动省域内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与产废情况总体匹配、加快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147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2217号)均对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提出了要求。

《规划》的编制是加快提升我市固体废物处置能力的需要。

一是现有设施与城乡发展需求不匹配。部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将达到或接近达到其设计使用年限或库容,亟待改扩建;全市危险废物焚烧和填埋等集中处置能力基本满足现状需求,但部分类别危险废物处置还存在缺口;受建筑市场影响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集中处置能力不稳定;建筑垃圾、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布局滞后污染土壤、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置能力和水平存在短板现有处置能力不能满足未来全市发展需求

二是区域处置能力不平衡,渝东北、渝东南尚未建设危险废物焚烧、填埋设施,远郊区县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能力不足

    《规划》编制有相应的工作基础。一是2018年经市政府同意,编制印发了《重庆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布局规划(20182022年)》,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规划实施,能力快速提升。本《规划》既是延续,又根据新情况、新要求,增加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等其他设施。二是20192021年,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级相关部门,组织编制了《重庆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处置规划》),作为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经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形成送审稿,该《处置规划》成果即将移交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处置规划》是在2035年规划基础上,抽取的“十四五”近期布局内容并加以完善形成的。

二、《规划》主要内容

(一)规划对象和目标。

1.规划对象。本规划包括8个类别固体废物的集中处置设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场、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含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筑垃圾处置厂(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泥以下简称生活污泥)、污染土壤和病死及病害动物处理设施包含病死及病害动物和相关动物产品,侧重于养殖畜禽部分不包括固体废物收集、贮存、利用设施以及企事业单位自行配套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

2.规划目标。2025年,固体废物处置能力短板明显提升,薄弱领域设施建设明显加强,设施区域布局总体平衡,医疗废物应急体系初步构建,处置能力区域协作、共建共享的机制初步形成,全市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能力与实际需求基本匹配,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完善,危险废物环境与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固体废物环境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建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方面2025年,建成9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区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大幅提升。危险废物方面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与实际需求总体匹配,薄弱领域设施建设明显加强,设施区域布局总体平衡,川渝地区危险废物利用能力区域协作、共建共享的机制初步形成。到2025年,铝灰、生活垃圾飞灰、油基钻屑、含油金属屑、化工废盐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大幅提升,利用处置能力力争200万吨/医疗废物方面,2025年,全市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更加完善,平战结合的体系基本形成,各区县(自治县)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医疗废物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常规集中处置能力达210/日以上,增加渝北、永川等7处应急设施,应急处置处置能力达150/,保障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生活垃圾方面,2025年,全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生活垃圾焚烧能力达2.48万吨/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能力占比达65%,产生量超过300/日的区县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建筑垃圾方面,2025年,城市建筑垃圾收运率达95%,安全处置率达95%中心城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70%,其他区县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60%其他类固体废物方面,2025年,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理能力达9007/天,城市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置量基本达到100%,乡镇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基本达80%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置活动更加规范,二次污染防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污染土壤终端处置能力和处置需求达到供需平衡,转运出场的污染土壤得到及时、规范处置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更加完善,无害化处理能力有效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