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614741U/2025-00751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其他 | [ 体裁分类 ] | 行政许可和便民服务;行政许可 |
[ 发布机构 ] | 市生态环境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5-07-07 | [ 发布日期 ] | 2025-07-07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审查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示表20250707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审查以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公告有关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25年7月7日—2025年7月11日。环评文件查询方式http://sthjj.cq.gov.cn。
反馈意见受理方式为电子邮箱:hpcgzcy@163.com,传真:023-89181941,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礼环南路102号,邮政编码:401120。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相关部门意见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1 |
国创中试基地阳极氧化线中试线建设项目 |
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工业园区D标准分区D84地块 |
重庆国创轻合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
重庆中科智创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重庆国创轻合金研究院有限公司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工业园区D标准分区D84地块,2023年8月取得“中试基地建设项目”环评批复〔渝(九)环准〔2023〕38号〕,主要建设多功能熔铸平台、先进加工技术平台、应用研究平台以及分析测试中心等中试平台。项目涵盖轻合金熔铸、挤压、性能检测等流程技术开发与验证,其中铝合金型材年中试量2500吨,镁合金型材年中试量50吨、铝基复合材料型材年中试量100吨。目前,多功能熔铸平台及其配套废气、废水治理设施、危险废物贮存库、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间已完成建设并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先进加工技术平台、应用研究平台以及分析测试中心正在建设过程中。拟建项目利用现有项目先进加工技术平台厂房内南侧部分区域,建设一条对各类铝合金试样进行表面处理的阳极氧化、电泳中试线,主要表面处理工艺包括脱脂、碱蚀、化学抛光、中和、阳极氧化、染色、封闭、微弧氧化、电泳、电泳烘干等,表面处理面积合计32000平方米/年,其中仅进行阳极氧化的面积为10000平方米/年,仅进行微弧氧化的面积为10000平方米/年,进行“阳极氧化+电泳”的面积为6000平方米/年,进行“微弧氧化+电泳”的面积为6000平方米/年。电泳烘干采用1台电烘箱。中试后的样品及相关试验数据一并移交给集团公司或外界委托方。 拟建项目总投资37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96.9万元,占总投资的26.2%。 |
(1)大气环境:拟建项目喷砂废气经密闭式喷砂机自带滤筒除尘系统处理,颗粒物满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0/418-2016)后,经1根18米高排气筒排放。拟建项目阳极氧化、电泳中试线酸雾应采用“双侧槽边抽风+顶部抽风”方式收集,经“二级酸雾净化塔”废气处理系统处理,硫酸雾、氮氧化物排放应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后,经1根18米高排气筒排放。电泳废气应采用“双侧槽边抽风+顶部抽风”方式收集,电泳烘干废气采用集气罩收集,经1套“二级活性炭吸附”废气处理系统处理,非甲烷总烃排放应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418-2016)后,经1根18米高排气筒排放。项目采取废气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除上、下挂区外中试线整体密闭,加强中试线各废气收集,厂界非甲烷总烃、硫酸雾、氮氧化物等无组织排放应满足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50/418-2016)限值要求。采取以上措施,拟建项目废气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可以接受。拟建项目生产厂房外设置200米环境防护距离,环境防护距离内现有4户元通村居民,重庆国创轻合金研究院有限公司书面承诺在4户元通村居民完成搬迁或房屋功能调整前拟建项目不投产运行。 (2)地表水环境:拟建项目不新增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主要包括化学抛光后工件清洗废水1.458立方米/天、电泳超滤系统反冲洗废水0.0075立方米/天,碱蚀、中和工序后的工件清洗废水2.916立方米/天,酸雾净化系统喷淋塔定期排水0.4立方米/天,工件滴漏、化验室排水及拖把清洗等散水0.09立方米/天。其中化学抛光后工件清洗废水经化学沉淀预处理,电泳超滤系统反冲洗废水经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预处理后,与碱蚀、中和工序后的工件清洗废水、酸雾净化系统喷淋塔定期排水、化验室排水及拖把清洗水一并进入新建处理规模为8立方米/天的综合废水处理系统,采用“调节+絮凝沉淀+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双效低压蒸发结晶+低温冷凝回收”工艺处理,pH、电阻率、总可溶性固体、二氧化硅、氯离子等满足《金属镀覆和化学覆盖工艺用水水质规范》(HB5472-1991)B类标准后回用于中试线各水洗槽补充水,不外排。厂区雨水排口有流动水排放时,应对pH、悬浮物等因子按日自行监测,若监测1年无异常情况,可放宽至每季度开展1次监测。采取以上措施,拟建项目废水排放对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以接受。 (3)地下水:拟建项目生产废水管线采取“可视化”设计;采取分区防渗措施,阳极氧化、电泳中试线、化学品仓库、危险废物贮存库等作为重点防渗区,其中危险废物贮存库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采取防渗措施,其他重点防渗区的防渗性能不低于6米厚渗透系数为1.0×10-7厘米/秒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在中试线南侧厂房外设置1个地下水监测井(中试线场地下游),制定地下水环境监测计划,定期开展跟踪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采取以上措施,拟建项目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影响带来大的影响。 (4)土壤:项目土壤污染途径包括大气沉降、垂直入渗、地面漫流等。通过采取废气治理、生产废水输送管道可视化、防腐防渗等措施后,项目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以接受。 (5)声环境:拟建项目噪声源主要有喷砂机、空压机、废气治理风机等设备。通过合理布局,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基础减振、建筑隔声等降噪措施,厂界噪声应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要求。 (6)固体废物:拟建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各类废槽液及槽渣、废过滤芯(含滤渣)、废危险化学品包装、废水处理站污泥、废气处理装置废活性炭、污水处理系统废活性炭、低压蒸发结晶盐等,产生量共计约148.87吨/年,经项目建设30平方米的危险废物贮存库暂存,定期交有相应的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喷砂除尘灰、纯水制备系统废活性炭及废树脂,产生量合计约0.247吨/年,依托已建30平方米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间暂存,交资源回收公司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厂内贮存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转移应符合《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 公安部 交通运输部 部令 第23号)要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厂内暂存应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措施。委托他人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时,应当对受托方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在合同中约定污染防治要求。 (7)环境风险:拟建项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的比值(Q)小于1,环境风险潜势为Ⅰ级。化学品仓库采取防腐防渗,设置围堰和托盘;阳极氧化、电泳中试线整体架空设置,离地高度1.2米,整线槽底设接水盘,走道(双向)设整体托盘(截流沟槽);中试线、化学品仓库、危险废物贮存库四周设地沟及集水井;废水处理站设置10立方米的事故池;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采取以上措施,拟建项目的环境风险可防可控。 (8)总量控制:项目实施后,全厂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为0.096吨/年、0.005吨/年,均较现有工程不变。废气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分别为1.422吨/年、0.701吨/年、2.650吨/年、0.062吨/年,颗粒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较现有工程分别增加0.009吨/年、0.028吨/年、0.054吨/年,二氧化硫较现有工程不变。应依法取得总量指标来源。 |
重庆市九龙坡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发《重庆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2309-500107-04-03-140656) |
项目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 第4号)要求进行了公众参与,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未提出反对意见。 |
2 |
精气表面处理生产线项目 |
重庆市铜梁区重润表面工程科技园7幢1-9 |
重庆精气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拟建项目租赁位于重庆市铜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重润表面工程科技园7幢1-9单元1F、3F(建筑面积约1029.44平方米)进行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2条相同的表面处理9.4万平方米/年自动化挂镀铬生产线、1条表面处理0.265万平方米/年自动化CBN镀镍生产线及配套退镀设施、实验室、纯水制备系统、化学品仓库、来料存放区、成品存放区、废气处理系统、危险废物暂存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间等。其中,退镀设施服务于 CBN镀镍生产线,包括1个退镀槽和2个水洗槽。镀铬生产线用于气门(发动机部件)杆中间的一段区域表面处理;CBN镀镍生产线用于砂轮(磨具)表面处理。 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环保投资45万元,占总投资的4.5%。 |
(1)大气环境:项目3条电镀生产线应整线围挡,采取双侧槽边抽风和顶吸抽风方式收集工艺废气。两条镀铬生产线废气主要为超声波脱脂槽、化学除油槽和电解除油槽产生的碱雾、酸洗槽产生的硫酸雾、阳极刻蚀槽和电镀铬槽产生的铬酸雾;CBN镀镍生产线废气主要为化学脱脂槽和电解除油槽产生的碱雾、活化槽产生的氯化氢。镍退镀槽单独设置于密闭间,采取高截面单侧抽风方式收集废气,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氮氧化物。两条镀铬生产线阳极刻蚀槽和电镀铬槽铬酸雾经各自配备的格网凝聚回收铬酸后,与酸洗槽硫酸雾一起分别经2套喷淋塔采用三级亚硫酸钠氧化吸收法处理,硫酸雾、铬酸雾应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后经2根28米高排气筒排放。CBN镀镍线的氯化氢,以及1#、2#镀铬生产线的碱雾经1套喷淋塔采用三级碱液喷淋处理,氯化氢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后经1根28米高排气筒排放。CBN镀镍线的退镀槽产生的氮氧化物经1套喷淋塔采用两级次氯酸钠氧化喷淋预处理后,和CBN镀镍生产线收集废气进一步采用三级碱液喷淋处理。各废气处理设施应设置独立电表和自动加药装置。根据园区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要求,拟建项目环境防护距离为生产厂房边界外200米,该环境防护距离位于重庆铜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范围内,无居民、学校、医院等环境保护目标。采取以上措施,项目废气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可以接受。 (2)地表水环境:项目废水主要包括电镀生产线、退镀槽等产生的清洗废水、废气处理废水、纯水制备废水、槽体蒸汽加热冷凝水、化验室洗瓶废水、地面清洁废水等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其中生产废水产生量约30.40立方米/天,生活污水产生量约0.72立方米/天。生产废水按前处理废水、含铬废水、含镍废水、混排废水等4类废水进行收集,进入厂房1楼设置的各类废水收集罐,再通过可视化管道输送至园区废水处理站处理。园区废水处理站按照含铬废水、含镍废水、含氰废水、综合废水、络合废水、混排废水、前处理废水等废水进行分类处理,废水处理能力约3600立方米/天,剩余处理能力能够满足项目处理需要。园区废水处理站已按《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落实电镀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要求的函》(渝环函〔2021〕29号)要求进行了升级改造,第一类污染物和五类重金属排放能够满足《重庆市电镀行业废水污染物自愿性排放标准》(T/CQSES02-2017),其余污染物能够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3要求。园区在废水总排口设置总铬、六价铬、总镍在线监测设施;园区雨水排口有流动水排放时,对pH、悬浮物、总铬、六价铬、总镍按日自行监测,若监测1年无异常情况,可放宽至每季度开展1次监测。项目不使用园区回用水,采取制纯水系统产生的浓盐水线上回用和逆流漂洗等节水措施,水重复利用率不低于60%,单位产品每次清洗取水量小于8升/平方米,满足重庆重润表面工程科技园规划跟踪环评要求。采取以上措施,项目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以接受。 (3)地下水:项目生产废水管道采取“可视化”,电镀生产线架空设置,厂房按照重点防渗区要求采取防渗措施,防渗层的防渗性能不低于6米厚渗透系数为1.0×10-7厘米/秒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并按照《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046-2018)等要求采取防腐措施。园区设置有5口地下水监控井,通过建立地下水监测环境管理体系,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采取以上措施,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4)土壤:项目土壤污染途径包括大气沉降、垂直入渗、地面漫流等。通过采取废气治理、生产废水输送管道可视化、防腐防渗、设置事故水收集系统等措施后,项目不会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带来大的影响。 (5)声环境:项目噪声源主要为纯水机、超声波发生器、风机等,噪声源强65~80分贝。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建筑隔声、基础减振、消声等措施后,项目厂界噪声应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6)固体废物:项目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倒槽废液(渣)、废遮蔽材料、化验室废液、纯水机和槽液过滤机产生的废活性炭、废滤芯、废膜,废含油棉纱手套、废化学药剂包装材料等,产生量合计约14.03吨/年,液态、半固态危险废物采用双层防渗漏桶收集,固态危险废物采用袋装收集后,分类暂存于3.3平方米的危险废物暂存间,定期交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不合格产品产生量约0.5吨/年,属一般工业固废,暂存于12平方米的一般工业固废暂存间,定期交物资回收机构回收利用。生活垃圾产生量约0.99吨/年,交环卫部门清运处置。采取以上措施后,拟建项目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可接受。危险废物暂存间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转移应符合《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 公安部 交通运输部 部令 第23号)要求,委托他人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时,应当对受托方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在合同中约定污染防治要求。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带来大的影响。 (7)环境风险: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Ⅲ级,主要环境风险为槽体发生泄漏。电镀生产线设置托盘,车间地面设置围堰,事故泄漏槽液通过托盘及围堰收集后由应急管道引至厂房1楼事故废水收集罐,再通过提升泵输送到园区废水处理站事故废水池。园区废水处理站设有300立方米含铬废水事故池、220立方米的含镍废水、1140立方米的混排废水事故池,2座500立方米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兼事故消防废水收集池),可满足事故废水收集需要。采取上述措施后,拟建项目的环境风险可防可控。 (8)总量控制:项目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0.514吨/年,氨氮排放量0.080吨/年,总铬排放量0.74千克/年,六价铬排放量0.22千克/年;废气氮氧化物排放量0.0367吨/年。 |
重庆市铜梁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发《重庆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2411-500151-04-05-195043) |
项目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 第4号)要求进行了公众参与,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未提出反对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