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000MB1614741U/2025-00912 [ 发文字号 ] 渝环〔2025〕77号
[ 主题分类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 2025-07-18 [ 发布日期 ] 2025-07-22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重庆市作家协会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文化旅游委、文联、作协,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生态环境局

现将《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重庆市作家协会

2025718


(此件社会公开)




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环宣教〔202541,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2027年,生态文化建设标志性成果基本形成。形成2个标志性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成果,打造10精品生态文化阵地,产出3个高质量生态文艺作品,推出2条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2030年,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一批标志性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成果,打造一批多样化生态文化阵地,产出一批高质量生态文艺作品,推出一批生态文化特色旅游精品线路,生态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

——2035年,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生态文化建设、管理和传播体制机制持续完善,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逐步健全,生态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更加有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文明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二、具体措施

(一)形成一批标志性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成果

1. 推出一批理论成果组织开展生态文化理论研究,结合美丽重庆建设实践,进一步阐述巴山渝水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做好理论研究成果集结,公开出版《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庆探索与实践》等理论书籍。

2. 发布生态文化蓝皮书。支持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开展生态文化重大课题研究,组织开展长江生态文化、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巴山渝水生态文化等系列专题研究,每年一季度发布上一年度重庆生态文化建设蓝皮书。

3. 建好生态文明传播研究中心。健全完善生态文明传播研究中心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召开生态文明传播研究中心专家工作会议,定期发布生态文明传播指数、生态文化推广与传播等研究成果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

(二)打造一批多样化生态文化阵地

4. 打造博物馆生态文化新阵地。支持重庆自然博物馆等一级博物馆打造成为生态文化新地标,支持其他博物馆结合本地区特色和优势加强生态文化展示,形成一批在博物馆里看见生态智慧的生态文化新阵地。

5. 打造生态文化实践新场所。支持青少年生态文明实践场馆、生态环境科普基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缙云山综合整治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及美丽河湖等,增设生态文化实践场景,举办知识讲座、科普课程、研学体验等生态文化活动,打造一批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科普推广和文化实践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新场地。

6. 打造生态文化主题公园。推动生态文化元素进一步融入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九龙坡区中梁山矿山公园、渝中区珊瑚公园、梁平区双桂湖湿地公园等城市公园,因地制宜将生态文化嵌入口袋公园、街角空间、广场、绿地等市民生活场景,打造惠及公众、有特色的生态文化体验场所。

7. 打造世界遗产中的生态文化阵地。加强五里坡、金佛山、武隆喀斯特等世界遗产中的生态文化元素的保护与传承,加强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生态价值理念研究与阐释,推进钓鱼城、白鹤梁题刻、川渝盐业、巴蜀古道等遗址中的生态文化元素的挖掘、保护和传承。

8. 打造红色资源中的生态文化阵地。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梳理重庆市辖区范围内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红色资源,建立清单名录并动态更新,并组织挖掘红色资源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9. 打造青山书角生态文化空间。依托社区、商圈、公园等人员密集区域,拓展青山书角覆盖面,并运用ARVR和全息投影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公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生态文化体验空间。

10. 打造环保设施中的生态文化阵地。推动生态文化融入生态环境监测、城市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等四类环保设施,以及石化、电力、钢铁、建材四类行业的环保设施,在环保设施开放中增强生态文化体验和实践。

(三)创作一批高质量生态文艺作品

11. 聚焦美丽中国建设时代主题。征集评选一批体现美丽中国建设的文学、戏剧、舞蹈、音乐、曲艺、美术、摄影、书法等生态文艺作品,开展最美生态环保人评选,通过文艺作品和人文故事,生动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见人、见事、见精神。

12. 聚焦长江大保护主题。支持歌剧一江清水向东流展演,开展大地文心生态文学采风、川渝作家行、生态文学志愿服务和生态书香全民阅读等品牌活动,出版一批反映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效的生态文学书籍。

13.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深化二十四节气”“我们节日”“诗话长江”“绿色低碳过大年等生态文化品牌活动,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形成新的节日习俗。推动生态文化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非遗工坊,引导梁平木版年画、蜀绣、梁平竹帘、夏布制造等非遗传承人开发生态主题特色文化产品。

14. 探索发展网络生态文艺。组织实施网络生态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探索制作生态文明有关纪录片和微短剧,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用于生态文明领域。

(四)推出一批生态文化特色旅游精品线路

15. 大力培育推广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依托大足石刻、巫山小三峡、武隆仙女山、南川金佛山等5A级景区,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大宁河等生态旅游碧道,以及戴家巷、半山崖线、歌乐山、黄葛古道等山城步道,培育打造一批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16.大力培育推广美丽系列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促进“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生态文化融入旅游发展,鼓励各地区大力培育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依托本地区特色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事活动等,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美丽乡村生态文化体验线路。鼓励生态文化建设纳入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评选一批美丽河湖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生态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市级生态环境、文化和旅游、文联、作协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统筹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各区县自治县、开发区以下统称各区县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指导督促,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力量,推动生态文化繁荣发展。全市各类博物馆、文化场馆和文化组织,要主动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让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

(二)加大保障力度

各区县要结合实际发展生态文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资助项目、提供服务等形式参与支持生态文化建设,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筹资机制。加大生态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力度,分类开展生态文化人才队伍培训,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文化建设。

(三)加强成效评估

选取一批有条件、有基础、有意愿的区县,开展生态文化建设试点和生态文化建设成效评估,分类探索生态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机制,形成一批生态文化建设样板。征集生态文化建设典型案例,并积极向社会宣传推介,引领和带动各地生态文化发展。

(四)加强生态文化传播推广

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持续开展“美丽重庆,我是行动者”主题系列活动,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体系,增强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自觉。推动生态文化出海,加强生态文明国际传播,开展生态文化主题国际交流活动,促进生态文化交流互鉴,努力让世界通过重庆为窗口看见美丽中国。

附件:1.生态文化建设主要指标及任务分工清单

2. 生态文化建设重点措施及任务分工清


附件1

生态文化建设主要指标及任务分工清单

序号

类别

主要指标

2027年目标

2030

目标

2035

目标

牵头

部门

1

理论

研究

成果

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成果(个)

2

5

10

市生态环境局

2

生态文化年度蓝皮书(本)

1

2

5

市生态环境局

市文联

3

生态

文化

阵地

博物馆生态文化新阵地(个)

1

5

7

市生态环境局

市文化旅游委

4

生态文化实践新场地(个)

10

20

50

市生态环境局

5

态文化主题公园(个)

10

50

100

市生态环境局

6

世界遗产中的生态文化阵地(个)

1

2

4

市文化旅游委

7

红色资源中的生态文化阵地(个)

1

2

3

市文化旅游委

8

“青山书角”生态文化空间(个)

10

50

100

市生态环境局

9

环保设施中的生态文化阵地(个)

20

100

200

市生态环境局

10

生态

文艺

作品

美丽中国主题生态文艺作品(件)

1

2

3

市生态环境局

市文联

市作协

11

长江大保护主题生态文艺作品(件)

1

2

3

市文化旅游委

市文联

市作协

12

传统文化生态文艺作品(件)

2

5

10

市生态环境局

市文化旅游委

市文联

市作协

13

网络生态文艺作品(件)

1

2

3

市生态环境局

市文化旅游委

市文联

市作协

14

生态

文化

精品

线路

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条)

2

6

12

市文化旅游委

15

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条)

5

10

50

市生态环境局

市文化旅游委

注:目标数据均为累计数,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完善。


附件2

生态文化建设重点措施及任务分工清单

序号

重点措施

牵头部门

1

高质量办好长江生态文明论坛

市生态环境局

2

开展组织开展长江生态文化等系列专题研究

市生态环境局

市文联

3

发布重庆生态文化建设蓝皮书

市生态环境局

市文联

4

定期发布生态文明传播指数、生态文化推广与传播等研究成果

市生态环境局

5

支持重庆自然博物馆等一级博物馆打造成为生态文化新地标

市生态环境局

市文化旅游委

6

支持其他博物馆结合本地区特色和优势加强生态文化展示

市生态环境局

市文化旅游委

7

打造一批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科普推广和文化实践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新场地

市生态环境局

8

打造生态文化主题公园

市生态环境局

9

打造世界遗产中的生态文化阵地

市文化旅游委

10

打造红色资源中的生态文化阵地

市文化旅游委

11

打造“青山书角”生态文化空间

市生态环境局

12

打造环保设施中的生态文化阵地

市生态环境局

13

征集评选一批体现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文艺作品

市生态环境局

市文联

市作协

14

开展最美生态环保人评选

市生态环境局

15

支持歌剧“一江清水向东流”展演

市文化旅游委

16

开展“大地文心”生态文学采风、川渝作家行、生态文学志愿服务活动

市作协

17

开展“生态书香”全民阅读活动

市生态环境局

18

深化“二十四节气”、“我们节日”、“诗话长江”“绿色低碳过大年”、等生态文化品牌活动

市生态环境局

19

引导梁平木版年画、蜀绣、梁平竹帘、夏布制造等非遗传承人开发生态主题特色文化产品

市文化旅游委

20

组织实施网络生态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

市生态环境局

市文化旅游委

21

探索制作生态文明有关纪录片和微短剧

市文化旅游委

市生态环境局

22

培育打造一批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市文化旅游委

23

鼓励各地区大力培育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市文化旅游委

24

评选一批美丽河湖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市生态环境局

市文化旅游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