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重庆市气象局 关于开展生态康养监测与评价试点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一、试点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文件精神,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我市森林康养、湖泊康养、避暑康养等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支撑美丽重庆建设,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旅游委和重庆气象局共同编制了《重庆市生态康养监测指标与评价方法(试行)》,并据此组织开展生态康养监测与评价试点工作,探索以监测结果客观反映生态康养适宜程度的路径方法,实现对优质生态环境价值转化的量化指导,为下一步在全市范围开展生态康养监测奠定基础。
二、试点依据
试点依据包括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旅游委和重庆气象局共同编制的《重庆市生态康养监测指标与评价方法(试行)》,以及前期形成的《重庆市生态康养评价指标体系》《重庆市生态康养评价指标的监测技术标准体系》《重庆市生态康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报告》3项研究成果。
三、试点区域
经过实地踏勘与调研,选取北碚区缙云山和丰都县南天湖2个试点区域,率先探索生态康养监测与评价实现路径和方法,旨在科学有效推进重庆生态康养试点监测与评价工作。后续将逐步拓展,选择更多具备条件的区域开展试点。
四、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包括清新空气、洁净水体、优质土壤、宜人气候、良好生态5项内容,一级指标下细分17项二级指标。根据指标类型,对各级指标设置不同权重分值。
表1 重庆市生态康养监测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序号 |
二级指标 | |||
指标 内容 |
指标 权重 |
/ |
指标内容 |
指标 权重 |
指标 属性 |
清新 空气 |
0.25 |
1 |
细颗粒物(PM₂.₅)浓度 |
0.3 |
必选 |
2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0.2 |
必选 | ||
3 |
空气细菌含量 |
0.2 |
必选 | ||
4 |
负(氧)离子浓度 |
0.3 |
必选 | ||
5 |
森林精气浓度 |
0.4 |
可选 | ||
洁净 水体 |
0.20 |
6 |
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好于III类)比例 |
0.3 |
必选 |
7 |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0.3 |
必选 | ||
8 |
优水指数 |
0.4 |
必选 | ||
9 |
温泉泉质 |
0.5 |
可选 | ||
10 |
饮用水富锶浓度 |
0.5 |
可选 | ||
优质 土壤 |
0.10 |
11 |
土壤质量指数 |
1 |
必选 |
12 |
土壤硒浓度 |
1 |
可选 | ||
宜人 气候 |
0.25 |
13 |
气候舒适度达“舒适”日数占比 |
1 |
必选 |
14 |
农产品气候品质指数 |
0.3 |
可选 | ||
良好 生态 |
0.20 |
15 |
1 |
必选 | |
16 |
0.5 |
可选 | |||
17 |
水生态健康指数 |
0.5 |
可选 |
注:指标属性中“必选”项为生态康养评价监测的基本要求,“可选”项为评价区域可根据实际挖掘的特色工作。
五、评价方法
划分等级:将生态康养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划分为I、II和III三个等级。所有必选二级指标需满足划定的II等级,且I等级项数大于或等于8项,即符合生态康养区域评价条件。
评价结果:生态康养监测评价采用综合评分法,即综合评分值M为各分项指标得分总和。生态康养评价区域的生态康养监测综合评分值M≥110,则评价为优秀;95≤M<110,则评价为良好,M<95为一般。评价区域生态康养适宜状态采用雷达图或颜色计分卡的形式展示(见下图)。
图1 生态康养监测综合评估结果示意图
图2 生态康养监测综合评估颜色计分卡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