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

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数智化治理创新应用基地正式揭牌

日期:2025-03-19

为加快推动区域生态环保数字化协同共建共享,努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数智化水平,3月19日,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数字生态环保建设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本次研讨会由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指导,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生态环境部门及重庆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聚焦数字重庆建设、区域协同治理、数智融合等话题,共谋生态环保数字化转型发展蓝图,畅谈数智如何助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六省(区)市携手,积极探索区域协同“智治”

会议现场,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与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等省(区)市生态环境门共同签订了《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数智化治理创新应用合作协议》。同时,举行了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数智化治理创新应用基地揭牌仪式。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汪海洋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共同为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数智化治理创新应用基地揭牌。该基地由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携手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等省(区)市生态环境部门共同打造,致力于推动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治理向“精准化、智能化、协同化”迈进,建设成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的研究高地,提升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助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汪海洋在致辞中表示,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生态区位极其重要。近年来,西南六省份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力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数智化治理创新应用基地的成立是顺应数智化发展大势,突破行政壁垒、强化区域协同的创新实践。期望在大家努力下,共同探讨西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共商一体化协同治理“区域联制”、共建一体化开放共享“区域数心”、共享一体化人才技术“区域智库”。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坚定不移地将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为核心使命,紧紧锚定美丽重庆建设目标,紧密围绕数字重庆建设的各项任务,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数字化转型。重庆着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生态环保构架体系,深入挖掘生态环保领域的数字化需求,精心打造一系列生态环保整体智治的典型应用场景。通过这些创新举措,扎实推动美丽重庆建设大会所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有力地加快了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步伐,为守护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贡献了“重庆力量”。

多区域联动,打造智能化应用新场景

据悉,基地落户重庆,设在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中心主任余游表示,基地的核心任务是聚焦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深度应用,提升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探索破解跨域协同难题、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关键路径,助力长江大保护。

在智能化应用场景研发上,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将联合各省(区)市,发挥现有基础和优势,构建上下游贯通、区域协同的流域生态治理体系。共同推进数智化创新应用平台的算法、模型、组件研发,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应用产品,优化生态环境治理流程与模式,在大气、水、土壤等多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应用,支撑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建设上,基地将构建区域协同治理数智化创新应用管理体制机制、理论方法、规划标准,推动各省(区)市协同治理数字化转型,突破区域壁垒,实现协同共进。

在技术创新与场景打造上,还将建立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机制,基地将强化部省(区)市两级数据资源集成,实现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互联互通,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路径。

在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上,基地将依托各省(区)市现有防护体系,构建安全监测分析、风险信息共享、应急处置响应的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多层级安全协同联动体系,提升区域整体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此外,在人才培养与智库建设上,通过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智能监管、人工智能技术等专业培训,提升基层人员技术能力。同时,组建专家团队,为区域生态保护与发展提供战略咨询,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群贤汇山城,共绘生态环保数智蓝图

在随后的主旨报告分享环节,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汪海洋,重庆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黄朝永,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袁家虎,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斌,重庆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主任李宗磊分别以《一体化生态环境大数据赋能区域协同治理》《数字重庆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智能感知与AI协同: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 推动数字重庆建设》《“数字赋能”到“数智融合”:政府履职能力现代化的探索实践》为题作了精彩分享。

期间,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马强以《探索实践数字赋能生态环境治理 助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题作了主旨报告,他指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数字重庆建设为总引擎,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核心业务全面梳理、关键数据全量归集、重点业务应用全域覆盖。建立了水环境问题“发现—交办—处置—销号—复盘”闭环执行链条,实现4000余个事件线上流转,问题处置时间由10天缩短为1-2天。同时,打造企业错峰生产落实判定、企业排放水平测算等12个治气应用场景,在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阶段发挥了积极的应用成效。试点小微诊所医废“快递+拼单”收运新模式,有效破解小微诊所医废收运难题。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水处副处长卢利以《探索“巴渝治水”数智化新模式 切实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为题作了经验分享。她表示,近年来,重庆积极探索“巴渝治水”数智化新模式,逐步构建起“快速感知、风险研判、态势分析、高效处置”治水作战体系,推动治水工作整体智治。目前“巴渝治水”应用已实现问题发现、溯源、处置3个效率80%的提升;建立AI支撑能力体系,实现水质未来3日预测、污染风险研判、超标原因自动分析并自动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此外,来自浙江、西安、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等省(区)市生态环境部门结合自身经验,围绕数字化赋能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展开了研讨交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