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

2025年重庆市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

日期:2025-02-12

新闻发布材料一


2025年重庆市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主发布词(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余国东)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很高兴在春节假期后与大家见面。非常感谢各位对重庆生态环保工作和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的关心和关注!

近年来,重庆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九治”攻坚,建设美丽重庆迈出坚实步伐,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踏出笃定足印。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为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稳定在325天以上,青山常在、蓝天常驻、碧水长流的城乡大美画卷在巴渝大地徐徐展开。

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市委召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推进大会,进一步研究部署了我市2025年推动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重点措施,下面,我将围绕以下七个方面,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第一,以治水治气治土为牵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首先是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将排查整治范围向支流延伸,今年重点完成涪江、綦江、阿蓬江等5条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累计建成30条美丽河湖、50条幸福河湖,让老百姓畅享水清岸绿的生态福利。其次是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重点领域协同治理和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完成4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150家重点行业企业提升环保绩效等级,淘汰治理3.8万辆老旧车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让蓝天白云成为群众抬眼即见的生活底色。再是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耕地分类管理措施,持续推进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切实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第二,以治废治塑为抓手,提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无废”并不是说不产生固体废物,而是通过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固体废物源头产生量减少、资源化利用率提高。通过推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有序推广竹木制品等塑料替代产品、完善废旧农膜有偿回收体系等,让更多固体废物“变废为宝”。到2025年底,我们将累计建成“无废城市细胞”4000个以上。这里给大家解释下,“无废城市细胞”是指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培育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社会生活单位,包括“无废工厂”“无废机关”“无废医院”“无废学校”等。

第三,以治山治岸为基石,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近年来重庆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植物界“大熊猫”崖柏、银杉人工繁育野归成功,备受关注。今年,将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35万亩、国家储备林50万亩,持续发挥森林“绿色屏障”作用。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开展三峡库区危岩治理攻坚战,完成431处存量危岩隐患综合治理,保障三峡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以治城治乡为重点,打造全市域整体大美风貌。重庆是江城也是山城,有大城市也有大农村。一方面,我们将高水平建设山地特色生态之城,累计完成“两江四岸”治理70公里,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000万平方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邂逅满目葱茏。另一方面,将高品质建设巴渝和美乡村,今年6月底前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把村民房前屋后的“烦心事”办成“暖心事”。完成500个行政村社环境整治,新建巴渝和美乡村达标村2000个以上,打造现代版巴渝“桃花源”,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五,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统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开展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公共机构试点建设,发展资源回收循环利用产业,推动制造业整体向“绿”。实现“长江绿融通”系统与“绿效码”互联互通,力争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0000亿元。通过“碳惠通”平台建立个人碳账户,老百姓只要多乘坐公共交通、消费节能环保商品等都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奖励,将“衣食住行”中低碳元素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收益。

第六,以改革创新为突破,重塑超大城市“大综合一体化”生态治理系统。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迭代升级生态环保数字化平台,拓展“巴渝治水”“巴渝治气”“巴渝治废”等重点应用实战成果,比如,我们的“巴渝治水”系统的监测感知点已达1.1万余个,水环境问题发现及解决时效由此前平均7天缩短为24小时以内。接下来,我们还将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监测网,基本实现大气、水、声环境质量监测自动化。

最后,以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为契机,着力提升生态环境问题管控效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打表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任务,集中攻克和解决一批成因复杂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对3421件群众举报投诉,逐一梳理、分类施策,用实际行动将群众“问题清单”转化为民生“幸福账单”。

2025年,我们将锚定重要节点,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支持参与下,聚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努力形成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新闻发布材料


2025年重庆市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答问参考


问题:重庆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治水”是重庆一体推进“九治”攻坚的重点之一,请问,2025年重庆在“治水”方面有哪些规划,将采取哪些措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答)

答: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2025年,我们将持续深化水环境治理,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扎实抓好长江大保护,让“鱼翔浅底”照进现实。

第一,持续深化水环境治理。水的问题表面看在水里,但根子在岸上,只有抓牢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这个“牛鼻子”,倒逼岸上污染源治理,才能解决问题。截至去年,我市“三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到98%。今年,我们将健全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监管”全链条工作机制,完成我市“三江”干流和5条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分批启动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第二,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美丽幸福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近年来,全市先后建成美丽河湖、幸福河湖38条,“水清岸绿、鱼鸥翔集”的美好景象愈发常见。比如,开州汉丰湖从曾经的 “泽国荒滩”,到如今的 “城市明珠”,不仅治出了秀水美景,更治出了百姓口碑。今年,我们将深入实施幸福河湖建设“百千行动”,加快建设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累计建成30条美丽河湖、50条幸福河湖。

第三,全力守护群众饮水安全。饮用水源地建设与保护事关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生命健康,近年来,我们扎实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10年保持100%。今年,我们还将持续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整治,加强涉水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环境监管,强化城乡供水突发水质污染应急处置,健全完善突发水环境事件预警、响应、处置体系,让老百姓喝得放心、喝得安心。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