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获益群众点赞!重庆以督促迁推动高质量发展
川流不息的渝都大道,连接着重庆的城区和繁忙的机场,道路旁,一栋150余米高的建筑格外显眼。
这栋建筑并不是普通住宅,而是在国内电线电缆行业颇有名气的企业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山电缆)的立塔生产线。
企业名气虽大,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异味却让周边居民“不买账”,企业因此还被纳入了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范围。
今年一开年,企业搬迁的新厂正式启用,收获的不仅仅是订单激增的“金钥匙”,还有原厂周边市民的交口称赞。企业与市民都享受到了“督察”带来的红利。
达标扰民 市民投诉企业委屈
“厂里面生产排放的‘臭气’经常会顺着风飘到小区。”家住两江慧谷小区的居民杨万秀说,2016年,她搬到这个与泰山电缆仅一墙之隔的小区内,每天晚上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焦臭味,为此,小区不少业主都向渝北区生态环境局以及媒体反映过,但问题一直没能解决。
渝北区生态环保执法支队政委蒲章明对此也感到很无奈,他表示,泰山电缆有在生产的12台挤塑机及2条立塔悬链生产线,在挤塑工序时确实会产生类似焦臭味的废气。
“但经过我们多次监测发现,企业正常运行时各废气排放口排放的污染物因子均符合并远低于国家允许排放标准。”蒲章明说,企业废气虽达标,但由于气压和风向的影响,也导致部分小区在特定时段确实能闻到异味。
企业方面,泰山电缆副总经理冯浩表示,他们2004年就把工厂建在了这里,当时周边还都是农田,更鲜有居民区。
但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厂区周围商铺林立,居民小区住宅楼鳞次栉比。他们收到的投诉也逐渐增多,企业为此在各项设备上增加了废气净化装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排放也符合国家标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问题的解决一度陷入了僵局。
不折不扣 环保搬迁利民利企
“达标排放并不是零排放,异味还是存在。”蒲章明说,除了异味问题,企业也因噪声等问题被周边居民集中投诉。2017年,泰山电缆也因此被纳入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范围。
按照督察整改意见,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督察一处全程督导帮扶,渝北区委、区政府不折不扣地执行整改方案,决定推动泰山电缆环保搬迁。
2017年,渝北区将“启动泰山电缆升级迁建”列入“巩固提升传统工业”的重要实施项目。
事实上,泰山电缆的设备也存在着更新迭代的需求。若就地升级,不仅花费较高,甚至可能影响到生产,环保搬迁与升级改造同步进行,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最好的选择。
而对于厂区周边的居民而言,企业搬迁后,原地块不再兴建工厂,取而代之的是其他民生项目。
“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舒心。”杨万秀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幸福感满满,对政府为民办实事点赞。
分批实施 搬迁不降治理力度
实际上,环保搬迁之路并非轻而易举,相反来说是困难重重。核心的问题在于泰山电缆占地面积大、设备多,在筹建新厂和搬迁上需要花费的资金巨大。
为此,渝北区建立健全了企业环保搬迁联席会议机制,渝北区经济信息委牵头推进搬迁工作。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区政府建立了10亿元的搬迁资金池,用于保障企业搬迁资金需求。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督察一处在督促帮扶过程中,提出了分批搬迁的建议:优先搬迁生产气味较重的设施设备,其次搬迁难度大的生产线,将搬迁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放松治理要求,还要兼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目标。”督察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各级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搬迁工作有条不紊。
去年12月,企业顺利完成搬迁验收,彻底解决了厂区附近交通拥堵以及其他扰民问题,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城市高质量发展。
提档升级 企业收获“金钥匙”
今年春节,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总投资22.1亿元,位于重庆临空前沿科技城的泰山电缆新厂正式启用。厂里各项环保“黑科技”非常亮眼:通过采取隔音降噪、冷却水循环系统、废气净化、辐照交联等生产工艺以及实施基础设施绿化、引进先进工艺技术、节能减排等措施,有效降低了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在原有的基础上至少减少污染物排放量10%。
“我们将实现由传统制造企业向高端智能制造和技术服务企业转变,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冯浩也自豪地表示,更优质的发展环境让公司加大了对机械设备、制造工艺等的改造升级力度,着力打造现代化绿色工厂。
事实上,不只是泰山电缆,近年来,在渝北区,昆仑化工、春瑞医药、红岩方大等出现异味、噪声扰民等问题的企业也已完成环保搬迁并实施升级改造,如今的渝北区,正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逐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