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专家解读 | 《重庆市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条例》出台,一部系统规范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特色性地方立法

日期:2025-08-12

《重庆市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生态文明宣传和生态文明教育进行统筹性立法,是全国生态文明领域的一项重要的立法探索和创新。


《条例》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地方立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全国首个生态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重庆市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条例》这部专项立法,对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这部地方的专项立法的颁布和实施,将为推动重庆的生态文明的全民行动体系的构建,促进重庆美丽中国的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条例》特色和亮点

作为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条例”命名的地方立法,《条例》一方面学习借鉴其他省市的先进成熟经验,对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家庭生态文明教育等进行规范;另一方面《条例》结合实践经验,做出了一些具有重庆特色的创新。比较重要的亮点和创新包括:


第一,对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规定,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统一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指导原则,明确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对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条例》第三条规定,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全民行动的原则,并从生态法治、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科技、生态安全七个方面界定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二, 对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传播进行了规定,为生态文明宣传注入新的动能。生态文明的宣传应当着力于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因此,生态文明的宣传需要在宣传形式、宣传路径和宣传视野等各方面积极进行拓展和创新。《条例》通过鼓励和支持生态文明题材的文学、影视、戏剧、美术、音乐、动漫等作品的创作、转化、运用和数字化推广,推动生态文明宣传。另外,《条例》还在生态文明交流和国际传播方面做出了探索性规定。


第三,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强调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现有的教育体系。生态文明的教育一方面要保障生态文明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不应当做过多的形式要求以给学校和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应当与素质教育进行结合。一方面,《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编制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指导意见,统筹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指导、督促学校将生态文明相关内容和要求纳入素质教育和教学活动安排,鼓励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创新,支持学校开展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条例》要求生态文明教育更多地采用“融入式”路径,不给学校和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学校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和设施建设,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并且,《条例》鼓励学校通过研学活动、拓展训练、社会实践等方式,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四,规定了执法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条例》贯彻了谁执法谁普法,谁执法谁负责教育的精神,同时也明确了行政相对人的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的义务。《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行政执法部门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对当事人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当事人应当主动加强生态文明知识学习。这一条的规定为未来生态文明相关执法中推行生态文明学习积分等措施提供了规范依据。

第五,规范了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和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条例》规范了宣传教育阵地建设,鼓励、引导、支持建设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阵地,并规定了环境监测等生态环保类基础设施向社会的开放义务。这一规范总结了重庆市多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基地建设的工作经验,能够为各类主体接受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充分的场所支持。


第六,设立报告制度和督察考核制度。《条例》的规范多以倡导性、政策性和鼓励性规范为主,在法律责任的设置上没有采用行政处罚等强制性的法律责任,因此如何保障相关规范的落实和实施是《条例》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条例》设立了报告制度和督察考核制度来做为推动《条例》实施的重要抓手。《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或者报告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时,应当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报告内容。另外,《条例》第三十三条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情况依法纳入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内容。要求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应当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作为重要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