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向霆做客重庆之声《周五面对面》文字实录
【提要】“无废城市”试点目标任务按期、保质完成!周五面对面对话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向霆,看重庆如何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确保“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推进。
【主持人】这里是FM968重庆之声每周五推出的对话厅局级干部访谈节目——《周五面对面》。
介绍一下今天来到直播间的嘉宾,他是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向霆。向局长,欢迎您!
【向 霆】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向霆,很高兴来到周五面对面,跟大家一起讨论重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主持人】我记得去年,市生态环境局来上节目的时候也曾经提到过,重庆市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被生态环境部纳入了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试点为期2年,也就是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向局长,能不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试点成效怎么样?
【向 霆】当然。我们重庆的试点范围包括中心城区的9个区和两江新区、高新区,通过近两年的试点,在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全民行动五大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按期、保质完成了试点目标和任务。比如,重庆在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农膜回收网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这三个方面,已经实现了镇级或社区的全覆盖;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的原生生活垃圾实现近零填埋;餐厨垃圾实现全量资源化利用;城镇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超过95%。
【主持人】您刚才是把“无废城市”的建设目标进行了拆解,让大家明白原来“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而且将它们最大限度地进行资源化利用。
【向 霆】对,确切地说,是固体废物产生量越少越好、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可能这样说起来还是很抽象,大家难以理解。我们来举个例子。说到固体垃圾较多的场所,你第一时间会想到哪里?
【主持人】菜市场?
【向 霆】那我就以菜市场举例。渝中区得意世界城对面的石灰市菜市场,进去过吗?
【主持人】当然,很多年前那里就非常火了,就算你不买菜,也可以去吃一碗花市豌杂面,非常“重庆”。
【向 霆】这个菜市场建成于2001年,凭着规模大、价格实惠、种类齐全、菜品新鲜,成为最受主城市民欢迎的菜市场之一。但人多,必然垃圾就多。我们测算过,石灰市菜市场产生的垃圾一天就有6、7吨,其中呢,果蔬垃圾大约4吨,水产肉类垃圾1吨,果核、贝壳类垃圾0.5吨,塑料、纸箱类垃圾1吨。差不多就是这么个体量。
这些垃圾怎么收呢,塑料、纸箱类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此前由专人负责回收;餐厨垃圾(主要是果蔬垃圾)原先堆放在街边的临时堆放点,每天分三次由区保洁单位进行清运;固废垃圾随意堆放,由菜市场保洁人员不定期清理。
【主持人】虽然会有人定时或不定时来清运,但给人的观感总是会乱糟糟的。
【向 霆】而且你刚才说这里的豌杂面很好吃对吧?业主方肯定也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在去年10月份,菜市场进行了提档升级,引进了小吃餐饮等业态。这下,餐厨垃圾品种从以前比较单一的果蔬肉类,又增加了高油高盐、水分足的垃圾,比如各种汤汁。如果按照此前的处理方式,这些餐厨垃圾将对周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主持人】我记得当时阳光重庆平台也收到过很多市民的投诉,指控这里脏乱差。
【向 霆】群众说得没错啊,餐厨垃圾一多,特别是夏天一旦收运不及时,就会给周边居民造成极大的影响。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建设“无废菜市场”。
【主持人】关键是怎么建?建成了会是什么样?
【向 霆】首先要明确——建设“无废菜市场”不是不让大家丢垃圾了,而是要尽量让大家看不到垃圾,也就是说,产生的垃圾尽快进行处理,而且这个处理还不是说赶紧拉走丢弃,是需要尽量去进行资源化的利用。
按照这个目标,首先由管理公司牵头,推进基础设施改造。怎么改造呢,菜市场以前有一个停车场,已经废弃了,就由业主方和技术单位在这里进行改建,建设处理能力5吨/日的餐厨垃圾处理站,以满足菜市场分类出来的餐厨垃圾就地处理,结合现有的垃圾分类工作,以达到固废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程度。
【主持人】就地处理餐厨垃圾?真的不会产生噪音、废气什么的吗?
【向 霆】当然不会。在改造之初,相关牵头单位和数据咨询公司就根据石灰市菜市场的整体结构,就其每天餐厨垃圾产生量、未来20年的变量、现有场地支持、设备硬件及后勤等支撑条件,科学规划,结合菜市场垃圾产生结构,设计处置工艺路线;详细方案定下来之后,业主方也积极协调,完成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的落地。
如今,石灰市菜市场的购物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第一时间就能进行就地处理,有效解决了菜市场厨余垃圾的存储和转运压力。
【主持人】“就地处理”到底是怎么个就地处理法呢?
【向 霆】通过餐厨垃圾处理设备,构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链,餐厨垃圾通过设备生产为营养土,可制成有机肥料;其它塑料、纸质品则进行二次回收利用。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产业链”?也就是说,还会产生经济收益?
【向 霆】对,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改造前,石灰市菜市场每年用于垃圾处置的费用大概在100万元左右;改造后,通过将餐厨垃圾(果蔬垃圾)就地处置,垃圾源头减量效果显著,外运垃圾量减少了85%,每年处置费用减少约50万元。
这是在源头“节流”,后面还有“开源”,餐厨垃圾转化成有机肥料,会产生额外的经济收益。
【主持人】向局长,这个方面我也想多问两句:这个设备平时是怎么个运行机制呢?谁来管?
【向 霆】相关设施的建设及运行,政府积极引导,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石灰市菜市场升级改造,以及餐厨垃圾资源化设施建设,并参与后期的运营,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后,政府按照比例予以补贴。其中,用于餐厨垃圾处置设备建设的费用大约200多万元。
而整个改造、后期运营也需要接受部门监管。依照《重庆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石灰市菜市场的餐厨垃圾处理工作,既受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监督、协调,也受卫生、环保等其他有关部门监督。石灰市菜市场的垃圾处理,分成收运、分类、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三个阶段,分别由专门部门负责,并成立监管部门,对石灰市菜市场每天产生的垃圾第一时间进行收运、分类、处理,严格落实餐厨垃圾就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主持人】这就为以后在更多地方建设“无废菜市场”摸索出了一条可供复制的路径。那么,两年试点,重庆还突破了哪些障碍?又得出了什么宝贵经验?稍后继续讨论。
【提要】“无废城市”试点目标任务按期、保质完成!周五面对面对话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向霆,看重庆如何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确保“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推进。
【主持人】这里是FM968重庆之声每周五推出的对话厅局级干部访谈节目——《周五面对面》。直播间参与讨论的嘉宾是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向霆。
向局长,刚刚您介绍了重庆“无废城市”试点的相关成效,也给我们举了非常生动的案例。那现在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这些成效是怎么来的。其实过去,我们不是不知道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的好处,但是难点在于技术限制。
【向 霆】对。所以“无废城市”的建设,重中之重就在于技术体系的建设,也属于无废城市“五大体系”之一。我举个例子,我们重庆人喜欢吃火锅,产生的餐厨垃圾,都是“三高”——高含水率、高含油率、高含盐率。这样的垃圾处置起来,不仅难度高、能耗大,而且容易造成设施设备的损坏。
因此,市环卫集团结合市情及居民饮食习惯开展科研攻坚,率先掌握“厌氧消化、热电联产”的“三高”餐厨垃圾处理核心技术,并且已投入运用,将餐厨垃圾进行油水分离,潲水油经过酯化和酯交换等生产生物柴油,“潲水”经高温厌氧消化后产生沼气,沼气经过净化处理后发电或生产CNG。现在,中心城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100%。
另外,我们还率先实现了生活垃圾焚烧全套装备国产化;
【主持人】2000年的时候,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第一批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的目录,我记得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成套设备就列入了这个目录当中。
【向 霆】是,当年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刚开始起步,焚烧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外国的设备呢,价格昂贵不说,垃圾成分也与国内不同,就并不适应国内的垃圾特性,由此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备受诟病的二噁英,具有强致癌性。它的产生,主要就是垃圾不完全燃烧或异相催化反应合成的。
围绕这些问题,我们重庆的企业大力攻关,业内率先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全套装备的国产化。比如三峰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的设备,就可以实现垃圾充分燃烧,并经过脱硫,催化分解、紫外光分解、微生物降解和综合静电烟气净化等方法,把二噁英基本消除。现在,已经助力中心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们中心城区现在产生的生活垃圾已经不再填埋,而是全都拿去焚烧发电了?
【向 霆】对。三峰集团的技术和装备现在已经应用到了国内及美国、印度等8个国家。
再举一个例子,钛石膏,巴南人民可能比较熟悉,因为巴南区钛石膏的产生量极大。它是采用硫酸法生产钛白粉时,加入石灰以中和大量酸性废水而产生的废渣。之前,巴南区的钛石膏主要采用渣场堆存方式处理,这样会占用大量土地,消耗巨额堆场建设维护费。再进一步说,堆放在那里也不好看。但其实,钛石膏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废渣”,而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经过合理的处置,可以在很多领域都得到有效利用,比如用来改良土壤,生产生态复合肥料材料,生产筑路材料,制备高性能复合胶凝材料等等。比如,巴南区一家钛白粉企业,就建立了两条钛石膏烘干生产线,烘干后的钛石膏拿来干嘛呢,主要用于水泥缓凝剂,不让水泥凝固,而且对水泥的性能没有不利影响。
【主持人】这些技术问题的攻克,既解决实际问题,又填补国内空白。那对于建设“无废城市”,市场主体的反映怎么样?
【向 霆】非常欢迎。因为通过“无废城市”的试点工作,可以健全市场体系,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无废城市”市场体系新格局,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比如,我们出台了覆盖“设计—生产—回收拆解—再生利用”全环节的汽车行业循环产业链建设方案。我重点说一下回收拆解和再生利用。从前机动车报废了,只能变成破铜烂铁论斤卖,因为之前的旧件不允许回收。现在,机动车的“五大总成”(也就是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和车架),如果具备再制造条件,就可以出售给具有再制造能力的企业,经过再制造后,循环利用。
【主持人】对于这门生意,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预估过,以后一台报废车,平均能卖到3000块钱,从长期来看,每年卖出去3000万台车,就应该报废3000万台车,这才会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这么算下来,就将形成一个千亿规模的市场。
【向 霆】现在国内的汽车报废率在3%左右,回收拆解率只有20%左右,旧件资源贫乏一直是制约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允许机动车回收拆解和再生利用后,产业的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得到很好的实践。就拿我们重庆来说,首先是推行无废设计。目前,我们搭建汽车制造企业“无废”技术标准体系174项,优先使用可循环材料,推广通用化、模块化设计,长安汽车重庆基地整车可回收利用率达97%。在规范绿色拆解方面,引导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形成“回收网点—拆解中心—区域性拆解基地”的网络体系,拆解点由64个精简至16个,市报废汽车公司资源回收利用率近99%。
【主持人】现在相关领域有没有一些企业巨头“崭露头角”?
【向 霆】应该说,还是有的。之前说到的重庆三峰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是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龙头企业,总市值现在有140多亿。此外,重庆智得热工工业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温蒸汽成套处理设备,被国内约150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采用,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并出口到北美、欧盟等地20多个国家。这些企业都在国内乃至世界部分地区,已经实现技术、装备双输出。
【提要】“无废城市”试点目标任务按期、保质完成!周五面对面对话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向霆,看重庆如何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确保“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推进。
【主持人】这里是FM968重庆之声每周五推出的对话厅局级干部访谈节目——《周五面对面》。直播间参与讨论的嘉宾是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向霆。
向局长,您之前向我们介绍了重庆在为期两年的“无废城市”试点建设过程中,在技术、产业等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接下来,不止是主城区,“无废城市”要在我们全市都推开了。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再给我们介绍一下?
【向 霆】在之前的试点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其中我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建立了一个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的固体废物管理体系,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比如,我们开展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川渝两地首创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实现了利用处置能力区域共享,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确保环境风险有效管控。2020年,两地直接审批“白名单”内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近4.87万吨,平均审批时限由1个月压缩到约5天,企业得了实惠、政府也减了负。
目前,“白名单”制度已经从川渝两地拓展到云南、贵州,并纳入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国推广。
【主持人】如果没有这个“白名单”制度,要怎么来实现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呢?
【向 霆】比如,重庆向四川转移危险废物,在实施“白名单”制度前,必须经由企业申请、市生态环境局受理、函商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同意、市生态环境局批准等程序,手续繁琐、办理时间普遍在1个月以上。
现在,每年12月,重庆市、四川省分别提出下年度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以及相应接收危险废物类别和数量的“白名单”,经协商确认后正式函告对方。双方可按此“白名单”直接予以审批,不用再征求对方意见了。按照“白名单”制度,现在重庆市向四川省跨省转移危险废物,只需要经由企业申请、市生态环境局批准两个程序,办理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左右。
【主持人】之前您提到我们重庆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突破,在此基础上,有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来规范呢?
【向 霆】当然。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不断完善规范标准体系。目前,全市建成固体废物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4个,主编或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近30项。比如,我们在全国率先出台《锰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现电解锰企业、电解锰渣场等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有标可依、对标治理。
在我国,锰对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贡献巨大,高纯度电解锰在钢铁冶炼、有色金属冶炼、电子技术、化工、环保、食品卫生、电焊条、航天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电解锰生产废水中会包含大量污染物,如果渗漏到地下,会对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所以这个标准,就规定了电解锰行业企业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
再比如,我们制定了水泥窑协同处置、页岩气开采行业、危险废物填埋场运营封场、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置等环境管理规范,填补了页岩气、危险废物填埋场运营封场等领域制度空白。
【主持人】我记得在去年的节目中,市生态环境局就曾提到,要围绕《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工作方案》中“1+5+N”的总体建设框架,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现在建得怎么样了?
【向 霆】强化监管体系方面,我们已经建成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大数据平台,集成数据采集、对比分析、问题交办等管理模块以及入库计量、轨迹追踪、电子联单等核心功能。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已经建立起了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自行利用处置设施及重点监管单位“三张清单”,覆盖企业7300多家。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实现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情况全过程可追溯管理,能够有效遏制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主持人】通过这样的一些探索,是不是能够极大降低监管成本?
【向 霆】对。2020年,我们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排查重点企业2651家次,立案查处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59件,专案查处重点案件28起,打掉犯罪团伙1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6人,有力打击和震慑了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如果没有这些高科技手段的帮助,效率可能达不到这么高。
【主持人】向局长,对于我市“无废城市”的试点,您刚才重点从体制机制、标准体系以及监管方面给我们做了介绍。那现在,如果要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还有什么难点没有?
【向 霆】当然是有的。比如部门职责,还需要进一步厘清。我们现在虽然通过新修订的固废法、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进一步细化明确了部门职责,但一些行业的环境管理职责仍然不明确。举个例子,机动车维修行业,本来的主管部门是交通运输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就还是不明确。再比如,实验室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管理等,职责也不明确。再比如,船舶含油污染物,水里的怎么来治理、岸上又怎么来治理?界限不明。
【主持人】亟须继续出台相关细则加以界定。
【向 霆】是。再一个呢,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的技术支撑,还是存在不足。一方面,钛石膏、磷石膏、电解锰渣、赤泥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以及油基钻屑、废盐等危险废物,缺乏稳定高效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和废物再生利用产品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历史遗留尾矿库渣场,尤其是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域的尾矿库渣场,地质环境脆弱、地下水系复杂,通过现有技术手段,整治难度极大。
另外,新修订的固废法出台后,配套措施还不完善。比如新固废法创设了一般工业固废跨省转移、危险废物环境许可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一系列新的制度,但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实施过程中难以有效执行,等等。那么这些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主持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怎么来解决?
【向 霆】目前,我们会加快生活垃圾管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建筑垃圾管理等地方立法,力争年内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形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范条例草案。
加快出台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数据采集、危险废物分类包装污染防治等技术规范和指南,扩大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覆盖范围,推动“无废医院”“无废工厂”等细胞建设、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重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以及污水污泥台账化管理等固化为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让现有的经验模式制度化,并在市内适宜区域推广应用。
【主持人】“无废城市”建设什么时候在全市范围内推开?
【向 霆】我们正在指导万州等9区全面开展建设工作,年底前其它区县会全部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实现“无废城市”建设市域全覆盖。同时,我们还与四川省签订了协议,年内将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进一步凸显“无废城市”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主持人】其实,“无废城市”除了以上说的这些内容,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就是我们每个市民。
【向 霆】是的,我们市生态环境局也在通过各种形式推动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比如,我们创建了680个“无废城市细胞”,其中之一就是重庆儿童医院。
医疗机构,大家肯定都知道,一是垃圾分类难度大。医院垃圾种类繁多、数量基数大,医院人流量较大、人员构成复杂。二是垃圾分类所需支出较高。垃圾分类涉及面较广,主要有宣传、投放设施、人员培训、垃圾处置、暂存场所等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三是管理有待提高。医院人流大、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必须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和人为干预方能确保垃圾分类顺利实施。那重庆儿童医院呢,为此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加强设施硬件投入,组建医院环保志愿队、建立环保站,最大程度减小固体废物产生量,分拣出来的可回收垃圾交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利用。通过构建医疗废物精细化管理体系,结合二维码及医疗废物信息监管平台的使用,实现了医疗废物从科室、病房、医院暂存间产生到收集、转运的全过程闭环监管,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废物的日常监管,有效防范医疗废物流失,保障医疗废物全面安全管控。
【主持人】我注意到包括学校、社区,现在也在大力宣传相关的知识,像我们家小侄儿现在就成天唱垃圾分类歌,特别有环保意识。通过这一个个细胞,让我们的整个城市都变得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
非常遗憾,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探讨只能先到这里。向局长,节目最后能不能给大家做一个简短的总结?
【向 霆】接下来,重庆市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为契机,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近者悦、远者来”的美好城市。
【主持人】听众朋友如果还有更多与今天话题有关的问题,欢迎通过重庆“互联网+督查”平台进行反映,也可以关注阳光重庆微信公众号ygcq023提交问题。我们将及时转至有关部门办理回复。下周五同一时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