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卫做客重庆之声《周五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

日期:2020-06-12



6月12日10:00—11:00,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卫做客重庆之声《周五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就我市如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及生态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和智能环保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情况,与广大公众进行交流。

【主持人】:各位听众上午好,这里是FM968重庆之声,每周五推出的《周五面对面》对话厅局级干部的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鲍婕。本期《周五面对面》,我们邀请到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卫,就我市如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及生态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和智能环保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情况,与广大公众进行交流。听众朋友想了解重庆作为“无废城市”试点城市采取了哪些举措?我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情况等相关问题,都可以添加阳光重庆微信公众号ygcq023,提交您的问题,我们将请嘉宾为您解答。首先,让我们来熟悉一下嘉宾的声音。

【嘉宾】: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陈卫,很高兴今天在重庆之声,跟大家一起来交流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相关情况。

【主持人】:欢迎陈卫副局长来到《周五面对面》。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使命。近年来,我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实施《重庆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效?

【嘉宾】: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7.6%,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6天,优的天数达119天、同比增加23天,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结构更优,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土壤、声、辐射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市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2019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6平方公里,实施岩溶石漠化治理403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1%,湿地保护率提高到60.2%。各类督察检查问题整改扎实推进,高质量配合完成两轮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开展第一轮市级生态环境保护集中督察实现区县全覆盖,统筹推进“中字头”“部字头”“市字头”督察检查整改任务取得实效。生态环境监管水平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地方环保立法,修订《重庆市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及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制定《重庆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办法》,建立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管理制度,统筹抓好高质量发证、严要求管证、全方位用证,持续深化大数据平台建设,进一步支撑问题发现、污染溯源、预测研判及精准治理,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高压态势。

【主持人】:今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将如何确保完成各项任务?具体准备怎么干?

【嘉宾】: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一是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下功夫。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实施《重庆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长江修复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等标志性战役,确保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95.2%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土壤、声和辐射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二是在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全面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研究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政策,实施应用“三线一单”,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效能。

三是在切实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上下功夫。按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有关规定,完善我市生态环保督察工作机制,统筹抓好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按照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要求,及时制定并实施我市整改落实方案,加大重难点问题督察督办力度,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突出管理体制、法律法规、标准、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重点推进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等改革,加快构建生态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和智慧环保服务支撑体系。修订《重庆市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强化“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深化齐抓共管责任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整治污水偷排偷放行为专项行动及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打好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攻坚战,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全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主持人】:陈局,今年4月1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以视频方式,共同召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管。会议期间,双方就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工作方案、工作机制、2020年重点任务以及共同争取国家支持事项达成共识,并现场签订了《深化川渝两地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协议》《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合作机制》《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等有关合作机制。我市正加强与四川合作,持续推动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具体来讲,涉及了哪些方面?

【嘉宾】:自2018年实施《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来,双方生态环境部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签订《共同推进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在水污染联防联治、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环境执法、应急等方面建立8项机制,通力合作,有力促进了成渝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下一步,将在落实原有相关合作协议基础上,从4个方面继续加强与四川合作,持续推动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一是深化生态共建。扎实推进长江、嘉陵江、乌江等生态廊道建设,谋划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工程项目。深化推进广阳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建设,加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建立健全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让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二是深化污染共治。常态化开展跨界河流两地河长联合“巡河”,联手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长江经济带上游省市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开展跨省级生态环境联合执法,落实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协作处置机制,共同推动成渝两地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三是深化机制共商。加快建立完善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交流合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统筹协作的大格局。

    四是深化环境共管。协同编制成渝地区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资产保护使用规划、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等专项规划,强化生态环境政策协同,形成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合力,实现一张负面清单管两地。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间,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具体来讲有哪些措施?

【嘉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生态环境质量和疫情防控涉及生态环保相关工作,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印发文件,对加强医疗废物处置、医疗废水处理以及集中隔离点污水垃圾处理等作出具体安排。市生态环境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切实担起政治责任,成立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先后印发加强疫情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医疗废水处理、环境监测等指导性文件10余个,成立专人专班、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

目前,全市医疗机构、集中隔离点及设施环境监管服务实现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实现100%全覆盖,疫情医疗废物实现“日产日清”,有力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主持人】:能不能具体讲讲呢?

【嘉宾】:好的。一是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生态环保铁军精神。第一时间深入一线排查,摸清全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设施运行管理等情况,迅速形成和保证了99吨/日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建立专项防控、信息报送、协调沟通、工作预案、排查预警等五项制度和市、区县、处置单位“1+41+15”三级应急体系,全方位强化日常监管,对医疗机构、处置单位等实施现场“六查”,确保医疗废物废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

二是分析研判,统筹调度全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每日调度、每日分析研判医疗废物处置情况和处置单位运行负荷,精准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简化手续,紧急启用梁平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分流万州压力,应急批准北碚同兴公司备用设施投运,解决主城区处置能力不足问题,及时启用永川、璧山、长寿等3个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应急处置废弃棉服、床单等疫情医疗废物,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由疫情前的99吨/日增加至111吨/日。

三是积极沟通,全力协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成立支持帮扶企业复工复产专项工作小组,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产复工服务指导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出台支持帮扶企业复工复产系列政策措施。坚持审批环节能下放的再下放、能减免的再减免、能提速的再提速,即刻审批疫情防控相关项目,加速审批重大民生项目;监管环节采取指导企业开展环保设施自查、在线监测设备和无人机远程检查等方式,主动帮扶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安排专人专班,精准快速指导、协调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积极支持帮扶企业复工复产。目前无企业因环保问题影响复工复产。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近日我市发布了“三线一单”实施意见,成为全国第一家,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嘉宾】:省级党委和政府加快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作出的重要部署。

    4月2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成为全国首个正式发布的“三线一单”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将全市国土空间按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大类划分为785个环境管控单元,实施差异化管理。其中,优先保护单元479个,面积占比37.4%;重点管控单元188个,面积占比18.2%;一般管控单元118个,面积占比44.4%。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到2025年,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到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主持人】:我市从2019年开展整治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行动,今年会有什么新的动作?接下来的工作集中在哪些方面?

【嘉宾】:在去年整治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行动中,整治了一大批污水偷排偷放问题。该项工作也得到生态环境部持续关注,并将我市专项行动方案全文转发给长江沿线11省市推广借鉴。

    今年我市将聚焦10个重点方面,严查6类违法行为,年内彻底杜绝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发生。同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情况以及群众反映问题、重难点问题,拓宽了检查事项范围,以重点问题、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为主要对象。

    为保证专项行动效果,市生态环境局和市河长办将联合市经济信息委、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组建核查组和暗查暗访组,对相关区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暗访,并将发现问题全部纳入台账清单,逐一整改销号。此外,市生态环境局和市河长办每月将联合召开调度会,播放暗查暗访专题片,通报上月情况。对于排名靠后的区县,约见生态环境部门和河长办分管负责人;对连续2个月排名靠后的区县,约见区县政府(管委会)分管领导;对连续3个月排名靠后的区县,约见区县政府(管委会)主要领导。

    此外,在此次专项行动中,我市还将发动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建立公众投诉问题处置机制。市民若发现污水偷排直排乱排行为,可通过河长公示牌上的举报电话、河长制微信公众号上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举报热线12369、“阳光重庆”等平台进行投诉。

【主持人】:陈局,我留意到这样一个消息,近期,受阶段性高温天气影响,臭氧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针对夏季臭氧污染,我市采取了哪些对臭氧污染的治理和管控措施?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来降低臭氧污染对人体的伤害?

【嘉宾】:我市制定了《2020年主城都市区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控工作方案》。将坚持分区、分级、分类、分时原则,将主城都市区划分为臭氧前体物控制区、臭氧高值控制区、一般控制区。以协同控制和削减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x)等臭氧前体物排放量为主要抓手,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深化区域联防联控,强化日常监管、督导帮扶和污染应急应对,切实有效防控臭氧污染。

通过加强工业企业VOCs排放管控、严控工业企业NOx排放、鼓励企业错峰和调序生产、深化机动车污染排放控制、强化油气回收治理和油品监管、深入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管控、加大生活源VOCs污染防控力度、强化告知引导和执法联动、加强预报预警和污染应急应对、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等,有效防控夏秋季臭氧污染。

【主持人】:那我们老百姓,能做些什么呢?

【嘉宾】对我们广大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当然也是可以为减少臭氧污染作出贡献的。一是使用私家车除了要高度关注驾驶安全外,还要注意定期保养自己的爱车使之达标排放,同时记得每一辆车安装的尾气净化器是有寿命,需要到期更换,否则就失效了;二是房屋装修时尽量使用各类环保性的涂料溶剂,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三是减少衣服干洗的次数;四是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事业,及时向主管部门反馈身边各类大气污染排放的问题,共建蓝色家园。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到的是每周五与您见面的《周五面对面》节目,今天来到直播间的是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陈卫,跟大家一起来聊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相关情况。

2019年11月,《重庆市(主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那么我想请问陈局,重庆作为国家“无废城市”试点城市,将主要采取哪些举措?

【嘉宾】:2019年11月,《重庆市(主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明确了全市“无废城市”建设5大方面具体任务和举措。

试点范围:重庆市主城区,包括9个行政区和两江新区、高新区等2个开发区。到2020年年底,重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初步构建系统的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基本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强化规划方案引领。推进农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建筑垃圾治理试点、绿色矿山建设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等现有规划落地,加快补齐固体废物收集、利用、处置等能力短板,形成与发展需求匹配的利用处置能力。

二是实施工业绿色生产。推广绿色生产工艺,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创建绿色工厂。以汽车、笔电行业为重点,构建主导产业工业废物循环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以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为依托,在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技术装备、再生资源回收等领域,培育一批骨干企业。

三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用品,推进“光盘行动”,开展“绿色快递邮政城市”试点,创建“无废学校”、“无废社区”、“无废机关”、“无废酒店”、“无废商圈”、“无废景区”。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动员各方参与,构建全民行动体系。加强统筹,推进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装修垃圾等收集回收网络协同发展。

四是完善体制机制。从总体设计、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智慧管理和风险管控上下功夫,系统解决固体废物管理中的堵点、难点。比如,开展重庆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建筑垃圾管理相关立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和条例的草案,推进《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制定。修订《重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厘清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部门职责,形成齐抓共管机制。

五是总结凝练试点经验。梳理生活垃圾、城镇污水污泥、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等优势领域经验做法,形成地方特色经验。总结已开展的危险废物“一物一码”信息化管理、小量危险废物综合收集等试点示范成果,固化形成制度。力争在生活垃圾分类、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推广使用、绿色矿山建设、绿色邮政、废弃农膜回收、构建汽车笔电行业循环产业链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主持人】如今大数据、智能化、“云”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尤其是受疫情影响,呈现出很多云会议、云签约、云会谈等。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大数据、智能化、数字经济等建设,去年我们也邀请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嘉宾为我们介绍了我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那么通过一年的建设,目前又取得了哪些成绩呢?能否请今天当场嘉宾跟广大听众朋友分享一下呢。

【嘉宾】:好的。2019年以来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云长制”及大数据整体工作推进扎实,一是超额完成2019年度市政府下达的75%迁移上云、50%系统整合、90%数据共享考核指标;二是健全了工作机制,成立了“云长制”和大数据建设专项工作小组;三是开展了生态环境大数据顶层设计,确保大数据建设有序推进;四是大数据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效果越来越好,大数据建设已经用来解决工作实际问题。

【主持人】:能否具体举个例子跟大家讲一讲如何使用大数据来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呢?

【嘉宾】:那么就用水生态环境管理来举例子吧。前几天,云阳生态环境局负责水生态环境管理的同志们,收到一条预警短信:“2020年4月27日12时澎溪河的某断面自动监测超标,水质类别为V类,超标因子为…。请您加强相关河流水环境管理,防止水质恶化”。这条短信就是水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对提取的水质数据进行分析后,对可能出现超标的河流水质发出的预警。

从前,我们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为一月一次,当我们知道水质超标再去找污染的时候,已经“水过三秋”了。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今年我们上了自动监测设备,水质监测频率从以前的一月一次增加到四小时一次,极大缩短了管理响应时间。由于数据频次的增加,数据量急剧增加,原来一月一调度现在变为天天调度,我们需要实时研判水质,传统人工分析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管理需求。这时候,大数据分析就派上用场了。通过我们大数据平台建立了不同时间、空间维度的数据分析,每天、每小时有哪个断面超标、超标指标是什么、超标了多少次、超出标准多少倍、哪些断面水质在恶化、哪些指标有波动,水质的任何变化,所有数据一目了然。并且这个数据分析指挥舱是图形化的,各类指针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问题断面、问题河流、问题因子清晰呈现,有了这个指挥舱,获取了这些实时准确的数据,污染再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我们在重点断面安装远程摄像头,对断面周边1—3公里水环境状况和污染情况开展实时视频监控,动态掌握重点河流现状,并采用视频图像识别技术,对采集图像自动分析、发现河道开挖、沿河排污、水体颜色变化等问题,并进行自动报警,确保流域水环境突出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比如:我们在安装了视频监控后,一旦管理人员接到水质超标短信,就可以调出实时视频,立马发现上游水华爆发,赶紧安排人员对上游水华清飘和巡查,这样远程巡查模式,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并提高了问题发现的针对性。同时我们去年飞了5条重点次级河流200多公里的沿江2km范围的航拍影像与视频,解译并调查沿江农业种植、蓄水田、水产养殖等污染源,识别发现沿江垃圾堆放、疑似排污口、黑臭水体区域、水华等问题。同时,我们以无人机、视频图像处理技术,辅助发现水质问题,让系统不止数据化,还能可视化、场景化。

不管是水质问题、视频问题、无人机问题还是现场巡查发现的问题,大数据平台都自动推送到问题常态化管理模块中,形成问题分派、跟踪填报、问题销号等全过程闭环管理,区县人员只需要在手机APP上传问题整改现状、巡查照片、督办会照片等内容,让事事有真相。

如今,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不再是单靠人力作战,而是逐步在向信息化作战、智能化作战转变,水污染防治正在由“人防”向“技防”转变。我们借助这样的技术手段,我们2019年国考断面达标比例97.6%,对照目标值90.5%高了7.1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任务。下一步将接入更多的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视频监控数据、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并探索图像识别、机器学习开展问题识别与达标预测,全面智能监控水环境,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奠定数据基础。

【主持人】:确实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切实体会到了大数据在打好碧水保卫战中得到很好地支撑应用。陈局重庆马上要进入夏季了,臭氧将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那么在臭氧污染的管控和治理,以及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大数据又将提供怎样的助力呢?

【嘉宾】: 今年4月1日,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召开了2020年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控视频会,分析了今年的臭氧污染形势,全面启动今年臭氧污染防控攻击行动。今年4月1日至9月30日,我市将持续开展夏秋季臭氧污染攻坚,实施分区分级分类管控,力争今年主城都市区臭氧污染水平总体保持平稳并有所改善。气象分析预测今年气温偏高,我市夏秋季臭氧污染形势严峻,今年臭氧成为“首污”(3月19日)比去年提前一天。

4月14日,我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启动2020年第一次臭氧污染应对工作预警,市生态环境局迅速应对,为了及时掌握本地污染源对我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结合全市国控、市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网格化微站以及气象数据,制作每日主城区臭氧污染形势专题图,并且对已建成微站的乡镇街道网格、国控和市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所在街道进行问题异常短信提示,进一步提高臭氧污染源头和过程防治的工作效率。同时,实时发送臭氧超标预警短信,及时通知可能发生臭氧超标区县的相关管理人员,每日向臭氧超标区县的分管区长、生态环境局局长、生态环境局分管局长及蓝天办相关人员发送超标污染物浓度、日排名等信息,及时提醒超标区县加强臭氧治理力度,为臭氧污染源头和过程控制提供有力支撑。截至4月27日,第一次臭氧污染应对工作预警期间共制作主城都市区臭氧污染形势专题图5幅,发送预警短信23928条。

【主持人】:如今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中,用到了哪些新技术?

【嘉宾】:近期,我们主要在探索通过视频监控、无人机航飞等快速发现污染问题的新模式。

去年我们用无人机在5条重点河流沿江2千米范围飞了200多公里,拍摄了影像与视频,把拍摄的数据整合进重庆市大气环境污染防治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再次分析、展示,让我们的大气环境污染防治信息系统不止数据化、还能可视化,实现了实时化、场景化管理。

今年我们与铁塔公司合作,预计建设80余个摄像头,在大气方面,我们利用AI识别技术,探索通过实时抓拍大气污染事件图片并及时预警的分析方式,实现对重点区域周边环境情况进行24小时监控,开展大气污染事件起始至结束图组分析,获取污染事件的发生地址、经纬度、污染源类型、持续时间等基本信息。同时,通过大气环境污染防治信息系统PC端与APP端,自动推送大气污染事件的图片和视频,实现大气污染事件实时更新,为大气污染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有效管控提供支撑服务。截止到5月9日,我们通过视频识别分析,共发现96个污染问题。其中,生物质焚烧42例,裸露地块未覆盖30余个、扬尘2个、道路脏车12余个、卡车冒装10个。

【主持人】:据了解,《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成全市一体化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今年的重点建设内容还有哪些?节目最后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呢?

【嘉宾】:今年,将按照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围绕《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工作方案》中“1+5+N”的总体建设框架,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一是强化大数据建设顶层设计,明确争创一流目标,这既是大数据智能化的目标,也是生态环境总体工作的目标,用大数据智能化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二是立足于用,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运用无人机、高清摄像头、卫星遥感等实现现场模拟和情景再现,做到远程实时交流、判断,围绕应用这个终极目标,做好处理数据;三是加强数据资源共享,积极推进部市共享、跨省共享、跨部门资源共享,推进川渝两地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共享综合平台,加强联防联控联治,共同改善环境质量。

同时,我们也正在开展新一轮面向“十四五”的全市生态环境大数据顶层设计,预计6月份完成。在生态环境大数据智慧环保设计方面,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国家政策文件为指导,贯彻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云长制”工作以及建设“智慧名城”各项要求,绘就重庆市创新领先的“智慧环保”发展蓝图,提出重庆市生态环境领域“云、数、算、智”大数据发展路径,通过后续重庆市“智慧环保”大数据工程建设实施,在立体感知、智能监控、精准施策、智慧服务等方面取得创新应用突破,把重庆市“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建设成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局)第一梯队平台。

【主持人】非常感谢陈局详细地介绍,也再次感谢您做客我们重庆之声《周五面对面》节目,跟我们分享了重庆作为“无废城市”试点城市采取的具体举措以及我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情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科技创新的真正落脚点。

听众朋友,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节目就要结束了,如果你有更多有关我市实施引进科技创新资源行动计划的相关问题,欢迎通过重庆“互联网+督查”平台进行反映,也可以关注阳光重庆微信公众号ygcq023提交问题。我们将及时转至有关部门办理回复。

每周五上午10:00—11:00,围绕全市重点工作,比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城市管理、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话题,邀请市级部门厅局级领导担任嘉宾,介绍本单位相关工作思路、做法和成效,欢迎你锁定重庆之声FM96.8每周五上午的《周五面对面》,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