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市生态环境局嘉宾做客《重庆之声》谈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

日期:2019-08-30

  [主持人]: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正在为您直播的市政府纠风办、重庆之声联办的《阳光重庆》节目。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科技标准处处长曹永进、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中心主任余游、市环境行政执法总队投诉受理处干部郭婷,就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工作与广大公众进行交流。听众朋友可以拨打我们的三部热线电话63857201、63857202、63857203,参与我们的讨论。2019年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刚在国际博览中心顺利结束,展会上展出了众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我市政府部门工作中的应用,我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也是典型案例之一。

  这期节目,我们就来聊聊我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的建设,现在请嘉宾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该平台的基本情况。

  【科技处】: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是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创新应用,也是我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建设内容。基于我市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按照生态环境部“建立大平台、大系统、大数据”的要求,打造我市“1+5+N”生态环境大数据,也就是1个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大气、水、土壤、生态、噪声等5类大数据综合应用,以及多个生态环境专项业务大数据应用。

  【主持人】:我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现在进展如何?在实际应用上有些什么成效?

  【信息中心】:目前,我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已初见成效。形成了上联生态环境部、下联区(县)生态环境局、横联各级政府部门、外联企业等节点“横到边、纵到底”的生态环境“一张网”;初步建立起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个库”,共汇集整合了共25大类250余项约7亿条数据资源;按照“环境目标-现状问题-措施成效”的闭环管理思路,建立起大气、水环境大数据综合应用系统。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一方面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全面汇集了17个国控站点、54个市控站点空气质量监测和400多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数据,初步形成环境质量“数据舱”。另一方面有效整合污染源、交通源、生活源、工程措施、调度进展等多维数据,立体绘制污染防治管理“战略地图”,建立起服务市区(县)两级,集大屏指挥、业务处理、移动巡查等一体化的应用支撑。

  目前,大气环境大数据综合应用系统有效支撑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检查9000余次、打赢蓝天保卫战目标分析及工作调度近50次;水环境大数据综合应用系统支撑了现场巡河、劣V类河流和不达标河流整治现场督办以及重点河流综合整治工作等100余次工作调度;自然生态大数据综合应用系统运用遥感、航飞等技术,开展疑似人类干扰活动解译、水域环境解译及反演,制作各类专题地图300余幅,助力环保督察取证、大气、水环境监督执法及各类专项行动等工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重庆市大气、水环境大数据平台被生态环境部推荐为典型案例,在福州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和贵州举行的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展出和论坛交流发言。8月26-29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也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智博会上进行展出,相信有些到过现场的听众朋友们看到了相关内容。

  【主持人】:对于我市的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有没有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请嘉宾为我们举例介绍一下。

  【信息中心】: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综合运用自动监测、在线监控、卫星遥感等技术,集成融合了环境质量、污染排放、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流域生态环境大数据,为流域“画像”。基于流域“画像”,用数据说话,自动发现“水质问题”。通过对水质超标分析、同环比分析、临界超标预报、风险预测预警、水质排名分析,自动生成问题清单,将原来一周的人工分析时间缩短为1天,保证数据分析质量,极大提升水环境问题发现能力。

  以濑溪河为例,通过平台我们可以一目了然掌握,濑溪河流域(大足段)2017年水质出现超标,首要污染物为总磷。同时,我们通过卫星、航飞遥感等手段,发现该段流域富营养化较重。

  找到超标因子后,我们用大数据模型算法对该流域污染负荷进行测算,用数据找成因,辅助支撑污染溯源。通过濑溪河流域输入性污染贡献分析发现,源头处上游水库出口为Ⅲ类水质,所以主要的污染是流域内自身的污染。通过要素贡献分析发现,整个濑溪河流域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污染首要原因均是城镇生活污水,污染贡献分别约占53%、60%、50%。再进一步细化分析污染物排放量排序可以看出,COD排放量居于前3位分别是城市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活污染,NH3-N排放量居于前3位分别是城市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染。通过区域贡献分析发现,COD、TP 两项污染负荷,大足、荣昌段污染比重相当。同时通过乡镇的污染贡献分析发现,大足污染集中在龙水镇等。因此,通过该平台的数据分析不但找到污染成因,还精确锁定了污染类型、污染区域,甚至具体的污染源,从而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提供精确的支撑材料,管理者便可“对症下药”。

  同时,通过平台大数据模型算法分析还能预测,水质能不能达标,要多大的力度才能达标,让我们“心中有数”。平台根据往年水质情况和今年的降雨、流量情况预测得出,大足区玉滩湖水库断面为潜在风险断面,若流域整治力度不够、污染物削减量不足,预测水质为IV类。超标因子主要为总磷。由于超标倍数不多,若加强监管,有力控制污染,将有望达到III类水目标。

  在应对污染天气方面,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针对重点区域周边1、3、5公里,汇集对区域空气质量有影响的工业、生活、交通、扬尘及其他污染源数据,结合温度、湿度、降水、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算法找出污染特征、动态筛选出疑似污染源列表并提出应对措施等。

  【主持人】:我们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在面向公众方面,有没有开发一些便民服务,可以让市民更好的了解和参与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信息中心】:我们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通过重庆市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一个入口,实现审批服务“全渝通办”,公众及企事业单位通过可以“扫码办事”APP,“一扫可查”相关事项办事指南查看、申报表单下载及相应事项在线办理。

  同时,公众可以通过环保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我们进行互动,我们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些便捷的服务,比如,目前市民朋友们,可以登陆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官网,在首页右侧扫描“空气质量发布Android版”的二维码,下载安装重庆市空气质量app。通过app可以了解重庆市实时空气质量、未来5天空气质量预报情况,以及71个国控市控监测站点的实时空气质量数据、40个区县空气质量月度排名数据等。

  【主持人】:为了更好地服务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工作还在不断地优化、更新。下一步,我们还将做些什么呢?

  【科技处】:今年6月,我局成立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专项工作小组,局机关各处室及直属单位均为成员单位,形成“全局一盘棋”强大工作合力。制定了《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工作方案》,分工落实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工作,细化明确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施工图,加快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提升新水平、开创新局面。

  我市的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好的基础,在大气、水环境大数据建设取得部分成效和典型应用,但在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比如生态环境大数据整合仍存在壁垒、全市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领域数据资源共享程度还不足、生态环境智能化运用范围及深度还不够、对公众服务的便捷性还应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将按照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和实施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1+5+N”建设。重点从三个方面破题:

  一是强化数据资源共享,推进部市共享、跨省共享、跨部门资源共享等,加强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驯化,在实际应用中积累和调试算法模型,使大数据应用更精确、更智能。

  二是深入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将历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环境质量的科研成果,融入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中进行示范应用,推动生态环境管理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为智能化应用,通过对数据不断的挖掘和延展,建立“数据特征-问题分类-细化措施”的生态环境知识图谱体系,找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症结,实现智能诊断、精准施策的目标。

  三是加强基层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的调研,围绕信息化助推基层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深入开展调研,找出信息化应用的缺口和短板,形成对症下药的建设施工图,使平台应用更有成效性和针对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