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 互动交流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871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5-05-07

曹晓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群众身边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的建议》(第0871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农业农村委、市城市管理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老百姓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临江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群众生态环境权益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在日常环境监管基础上,通过建立“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环境问题有奖举报等措施积极推进发现、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截至2024年底,“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纳管问题13.8万个,总体整改率97.3%。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涉及的3421件群众举报投诉已办结2348件、阶段性办结713件。根据市统计局开展的《重庆民调分析》结果显示: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4.25%,连续两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一、完善政策体系

一是扬尘治理方面。先后出台房屋市政工程《施工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意见》《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标准》《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标准》等技术规范,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现场行为。推进《重庆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立法,印发《关于进一步压实城市建筑垃圾全链条管理责任的通知》《全市城市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30余个,不断完善建筑垃圾治理“1+N”政策制度体系。

二是噪声污染防治方面2023年,我市修订并发布《重庆市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对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等各类噪声源管理,细化减振降噪具体措施。印发《重庆市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242025)》,突出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的噪声污染问题,一步有效提升噪声污染防治治理能力,改善我市声环境质量。

三是油烟污染治理方面。20196颁布实施重庆市《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215,修正《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关于餐饮油烟污染防治相关内容;近年来,加大对居民楼集聚区油烟集中收集、深度净化、在线监测和智能控制,不断解决原居民楼油烟直排污染和净化设备噪声污染等问题。

二、提升治理能力

一是充实基层执法力量。202412月,市司法局、市委组织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区县自治县部门下沉执法人员实行县属乡用共管,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服从乡镇街道的执法工作安排”,并采取派驻、包片的方式下沉执法人员到镇街开展行政执法。

二是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市城市管理局强化数字赋能开发“工程渣土治理利用”管理平台,实现全链条数字监管,41个区县全面贯通,中心城区148个出渣工地和53个消纳场接入应用,电子渣票应用率达到85%以上,违规事件研判率达到100%2024年全市城管部门共计查处建筑垃圾违法案件3900余件,建筑垃圾乱倾倒和违法设置消纳场案件呈逐月下降趋势。持续做好道路洒水降尘,强化城市主要道路、重点区域道路冲洗及酒水保湿作业。全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持续开展扬尘控制攻坚提升等专项行动,2024年,全市各级监督机构累计检查项目9806个次,督改问题6056个;同时,依托智慧工地推行扬尘监测预警处置,并及时淘汰、限制落后技术。生态环境部门实施餐饮业集聚区油烟专项治理针对不同区域商铺实际情况,形成一店一档,对餐饮单位油烟分别采用单店分散式治理、多店集中式治理、一体化治理三种治理模式;渝中区、九龙坡区、北碚区、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区对辖区重点餐饮企业实施油烟在线监测监控,通过“数智生态大脑”蓝天平台将数据预警信息自动推送至相关镇街、企业,实现问题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整改、第一时间反馈。

三是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围绕噪声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控等方面,统筹谋划与系统布局,优化重组市级重点实验室12家,一体化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核心装备研制、典型应用场景构建等科技创新工作。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专题开展餐饮油烟系统治理技术规范究,并研发油烟异味协同治理关键材料装备,开展应用示范。

四是进一步完善空气质量和声环境质量监测平台建设。目前,我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73个,大气超级站2颗粒物小型站100余个高精度和中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站9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共4901个,其中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3719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929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2532024年,我市完善了60个功能区自动监测站及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联网工作,审核并上传监测数据3000万余条,监督检查260余次。

三、健全部门联动机制

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开展扬尘污染防治,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务委等部门开展餐饮油烟污染防治,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16部门开展噪声污染防治修订的《重庆市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责,提倡公众参与,社会共治,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构建地方政府牵头统筹、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多方联动共治噪声的长效工作机制。市司法局建立全市统一的“执法+监督”数字应用,推动行政执法指挥调度工作一体运行。谋划落地15个“执法监管一件事”和15个“综合查一次”应用场景,尤其聚焦噪声、扬尘、小餐饮、歌舞文体场馆等民众关注关切的身边问题,牵动应急管理、生态环保、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执法部门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实行“镇街吹哨、部门报道”,解决监管过程中“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等问题。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开展“综合查一次”6065次,推动跨部门综合监管,实现管执协同、一体衔接联动,降低检查频次20%以上。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抓好重大科技攻关,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技术创新需求,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牵头开展噪声监测与污染防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扬尘、噪声、油烟等群众身边环境问题的治理技术水平。二是继续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能力提升培训,创新创设“综合查一次”“执法监管一件事”应用场景。三是进一步深化施工和道路扬尘监管餐饮油烟管控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改善我市环境质量。

我们深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群众环境福祉,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尤其要把各项工作一一落到实处。感谢长期以来对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吸纳您的建议,更好推动工作开展。

答复函已经余国东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202557

人:刘思源

联系电话:1822310157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