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 互动交流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771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5-05-06

程秋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遂潼川渝毗邻地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建议》(第0771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委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发展合力”、“修复水生态,增强系统功能”、“治理面源污染,防控环境风险”、“整治农村环境,提升人居品质”等事项均已采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发展合力

遂潼地处川渝腹地及合作前沿,肩负破解行政区划壁垒、培育跨省合作新动能的使命。自2020年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获批以来,两省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总体方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按照“融入双核、联动周边”的思路,有序实施一批共建项目,有效推进一批合作事项,有力落地一批关联政策,助力构建“双核引领、中部崛起”的发展新格局。自2020年以来,潼南、遂宁GDP年均增长6.2%6.8%,增速分别高于川渝两省市0.51.1个百分点。到2024年先行区GDP总量达2343.21亿元,进出口总额增速、固定投资增速等多项经济指标迈入四川、重庆前列。

二、关于修复水生态,增强系统功能

“十四五”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已经先后下达1.37亿元水污染防治中央资金,支持潼南区48个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复兴河(卧佛、五桂、小渡镇段)水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涪江谭家沟河水生态保护工程、鹭鸶溪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琼江柏梓段及支流水生态修复工程等15个项目实施,指导潼南区和铜梁区建立琼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推动上下游协同共治,取得明显实效。截至目前,琼江成为川渝首条跨界幸福河湖,建成“遂潼一体化”林长制创新示范区,遂潼“河长制”“林长制”工作连续4年被《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主流新闻媒体报道,区域生态品牌影响力、辨识度持续提升。

三、关于“治理面源污染,防控环境风险”

市农业农村委下达潼南区2024年和2025年提前批次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共计1.64亿元,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不断深化合作,持续共同打造“潼南绿、遂宁鲜”生态农业近年来,已经共建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16万亩,落户农业农村部唯一柑橘类精深加工重点实验室,获得“中国生态柠檬之都”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誉,获评全市唯一国家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金字招牌。此外,市农业农村委积极指导潼南区开展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畜禽养殖标识代码核发及动态管理,科学布局琼江流域监测点,开展粪肥精准还田监测扎实推进化肥农药科学使用加大科学施肥“三新”集成技术推广,持续提升化肥利用率建立养殖尾水治理长效机制督促潼南区严格执行《重庆市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不定期开展暗访暗拍,做到暗访、交办、整改、反馈整改闭环,确保尾水治理取得成效。

四、关于整治农村环境,提升人居品质

潼南区以打造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为统领,聚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发力,推动乡村焕发清新美丽“潼颜”2024年,建成巴渝和美重点镇一个,达标村110个(含重点村5个),累计完成农村厕改造35204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28%;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不断完善,保洁清运队伍常态化运行,成功构建“农户分类、村社收集、镇街转运;区域压缩,集中运输处理”模式,行政村和自然村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所有行政村全部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逐步完善,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式处理设施48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81.8%16个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为总抓手总牵引,不断深化川渝务实合作与潼南区共同努力做好相关领域中央资金项目申报和争取工作,扎实开展环保基础设施补短板、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生态农业绿色发展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有力推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答复函已经余国东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202556        

人:樊卫国

联系电话:13658363010

    邮政编码:40112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