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869号提案答复的函
周桂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隐性污染源的管理,确保土壤和地下水安全的建议》(第0869号)收悉。经与市农业农村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情况
(一)推动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
一是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壤、地下水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管理工作的通知》(渝环办〔2024〕82号),进一步规范名录的进入、退出机制。二是会同相关部门按年度确定土壤、地下水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并对外公布。2024年全市纳入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名录企业185家,2025年增加至203家。纳入地下水重点监管单位名录30家。三是督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落实有毒有害物质排放、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2024年,对纳入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的31个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帮扶,抽查112个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报告,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430个。完成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回头看”任务,185家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完成率100%。
(二)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一是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管理。印发《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程度分级评价技术指南》,制定《重庆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核算细则》。2024年完成177块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33块土壤污染风险评估、19块污染地块修复,修复污染土壤63.8万立方米,提供修复后的净地面积1568亩。二是推进优先监管地块管控。通过周调度、季通报等方式,对345个土壤污染地块开展管控,实现污染管控率93%。
(三)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
一是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排查,累计完成1914个行政村(涉农社区)的排查。二是加大农用地监测力度,优化调整产地土壤监测国控点878个、市控点1895个,开展土壤环境监测,为产地环境动态预警提供技术支撑,产地土壤环境监测体系不断优化完善。三是建立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台账,推广水分调控、水肥管理等安全利用技术,实现安全利用技术和风险管控措施全覆盖,2024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9.44%。四是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矢量化,在规模畜禽养殖场实施粪肥精准还田技术,制定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问题处理导则。对30亩以上水产养殖场,严格执行《重庆市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五是推进化肥农药科学使用,加大科学施肥“三新”技术集成推广,持续提升化肥农药利用率,开展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减少农业投入品。
(四)有效管控地下水污染风险。
一是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关闭矿井涌水管理的函》(渝环函〔2024〕254号),指导区县对矿井涌水分类施策、系统治理,在矿山生态修复方案审查和施工监管中落实相关要求,切实加强环境风险防患。二是加大矿井涌水监测力度,针对全市存在矿井涌水但水质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的关闭煤矿(共计295座),每年丰水期监测一次;针对全市矿井涌水水质超过《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的煤矿(共计50座),每年丰水、平水、枯水期各监测一次,科学分析评价涌水外排环境风险影响。三是印发《重庆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方案》,识别保护类区域和管控类区域,推动地下水环境分区管理分级防治。实施万州经开区九龙园化工园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复试点。完成化工园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等90余家重点污染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进一步掌握了我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状况。
(五)加强新污染物管控。
一是对我市涉及的7种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含4种抗生素)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新污染物监测,对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抗生素监测。完成两江新区重金属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识别及环境风险评估、新污染物(抗生素类)现状调查评估。二是加强农药过程管控。市农业农村委推动农药减量使用,示范推广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开展科学用药指导,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用量农药,集成推广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三是加大兽药使用管理。市农业农村委开展兽药质量监测、残留监控和耐药性监测,开展畜禽用药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兽药使用记录,持续提升养殖环节规范用药水平。在万州等8个区县开展兽用抗菌药减量试点。四是开展三峡库区典型农药类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土壤中新污染物监测技术体系研究等项目研究。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动落实国家《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编制重庆市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推动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等涉重金属行业企业依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强化气态及粉尘等无组织排放、防渗漏、防流失、防扬撒等审核及监管要求。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强化重点单位环境管理,严防污水废液渗漏,减少涉重金属废气排放,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
二是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完成500个农村环境整治行政村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80%,推进500个农村生活污水零直排村建设。完成全市重点区域耕地周边涉镉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持续推进化肥农药科学使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水产养殖尾水治理。
三是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控。持续开展重点污染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2025年底建成全市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实时掌握地下水水质状况。推动落实《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个化工园区分类开展地下水污染整治,加快完成整治,初步实现不加重不扩散的阶段性目标。
四是协同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对存在污染需要治理的矿山,加强部门衔接,合理部署蓄水、截排水等配套工程,将修复工程与污染治理同步考虑、同步设计实施。
五是逐步推进新污染物管控。进一步强化全氟化合物管控,探索控制邻苯二甲酸酯风险。规范抗生素类药品使用监管,加强兽用抗菌药监督管理,推进新污染物协同系统治理,建立新污染物环境监测体系。
此复函已经余国东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2025年5月6日
联 系 人:罗程钟
联系电话:88537016
邮政编码:4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