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咨询问答库 > 问答专题  >  生态环境宣传合作篇
生态环境宣传合作篇

问:下一步,将怎么样开展工作?答:将着重开展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宣传贯彻。采取多种方式对《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举措开展宣传引导,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生态文化建设。二是按年度制定工作计划。把《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逐年分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工作举措,加强与社会各方的联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传承弘扬巴山渝水生态文化。
"

问:《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哪些保障措施?答:为确保《实施方案》落地落实,确定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保障力度、加强成效评估和生态文化传播推广等4项保障措施。
"

问:《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哪些具体举措?答:《实施方案》按“四个一批”的框架,共确定16项具体举措。一是形成一批标志性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成果。包含推出一批理论成果、发布生态文化蓝皮书、建好生态文明传播研究中心。二是打造一批多样化生态文化阵地。包括打造博物馆生态文化新阵地、实践新场所、主题公园,打造世界遗产、红色资源、环保设施中的生态文化阵地,打造“青山书角”生态文化空间。三是创作一批高质量生态文艺作品。包括支持各类机构聚焦美丽中国建设、长江大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开展生态文艺创作和探索发展网络生态文艺。四是推出一批生态文化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培育推广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和推广美丽系列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

问:《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答:在《指导意见》按2030年、2035年两个阶段确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实施方案》增加2027年(重庆直辖40周年)作为阶段性目标,并量化目标任务。一是2027年生态文化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形成2个标志性理论成果、打造10个精品阵地、产出3个高质量文艺作品、推出2条旅游精品线路。二是2030年基本建立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形成四个“一批”生态文化产品和服务。三是2035年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共同价值理念。生态文化建设、管理、传播机制持续完善,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逐步健全,生态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文明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

问:制定《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什么?答:《实施方案》突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和《美丽重庆建设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突出重庆辨识度,突出传承弘扬巴山渝水生态文化,不搞面面俱到。一是聚焦“四个一批”的目标任务。聚焦《指导意见》提出的“形成一批标志性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成果,打造一批多样化生态文化阵地,产出一批高质量生态文艺作品,推出一批态文化旅游精品路线”的目标任务,提出16项贯彻落实措施。二是突出任务措施落地落实。对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制定了主要指标及任务分工、重点措施及任务分工等“两个清单”,分阶段确定目标任务,逐项落实责任单位。三是支持网络生态文艺发展。主动适应媒体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提出探索发展网络生态文艺的具体举措,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用于生态文明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