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蔓延,疫情救治的定点医院是抗“疫”的最前线,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医疗废物,如何收集、处置?
今天就一起来探访下,最前线背后的这个“隐形”战场,重庆是怎么做好切断疫情传播隐患,确保全市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医疗废物“日产日清”,守卫“最后一道防线”。
出发:一条既定的路线
2月7日早上6点20分,陈涛被自己强大的生物钟叫醒。同被一起隔离居住工作搭档陈利超也紧跟步伐起身。待六点半设定的起床闹钟响起,两人已收拾妥当,外面天还麻糊糊的一片。
自1月23日,市生态环境局和永川区生态环境局到达重庆中明港桥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明环保”),对新冠肺炎的医疗废物处置开启紧急调度。
中明环保立即抽调12名有经验有担当的员工,专门负责新冠肺炎的医疗废物处置,并全部人员隔离居住在厂区综合楼。有六年运输经验的老员工陈涛便是其中一员。
6点50分,厂区消毒更衣室,穿上防护服、戴上隔离帽、蹬上防护靴、戴好护目镜和防护面罩,手上先戴医用手套再戴橡胶手套。将近20分钟的穿戴后,陈涛与同车押运员陈利超对视一眼,互相再帮忙整理得“严丝合缝”,一个“OK”手势,走出消毒间。
7点半,胎压、油箱、油门、刹车,车内装置,陈涛挨个检查一遍,转运新冠肺炎医废专用货车渝A9H886启动。
陈涛脑海里再次过了遍上午既定收运固定路线:永川松溉收费站上三环高速→G85成渝高速荣昌下道至荣昌人民医院→G85荣昌上高速到G85永川下道到永川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三环高速永川西上道经三环高速回松溉收费站下道到达中明环保公司。
每到一个点,陈利超提前半小时,给定点医院收运负责人电话,通知对方提前准备好收运工作。
收集:专用定点运收道
收集:专用定点运收道
10点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张军准时收到了陈利超的电话。
医院的新冠肺炎治疗安排在六号楼,病房一名护士赶着运输车来之前,收集着病房剩下的垃圾。她在有医疗废物标志的专用黄色收集袋上喷洒消毒液后,顺手在袋子口麻利打个“结”,再用两个同样的黄色收集袋重复两次包装消毒,放进了专门的黄色医疗废物收集箱里封存。
随即,护工把箱子搬运到医院的隔离走廊上,进入电梯,直接到达一楼,搬运到运输车定点位置。
“肺炎疑似患者及确诊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都纳入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张军说,医院设置独立的暂存点,悬挂警示标识,避免与其他医疗废物混合,暂时贮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按规定做好清洁和消毒管理工作。
11点,陈涛开车到达。“来,消毒,消毒。举下手、抬下脚。”背着喷雾器的医院护工柏建赶紧走了上来,对两人和车辆进行喷洒消毒。
“有好多个箱子(指黄色医废收集箱)”陈利超问医院搬运护工。
“今天是33箱,明天预计要35个箱子了。”护工回答。陈涛从车辆里如数搬出空箱子,交接给护工。
双方对医废称重,“131.9公斤”,各自在转运单上签上名字。
“晓得你们时间卡得紧,还得麻烦你们再消个毒。”柏健再次绕着车辆和两人消毒。
“不麻烦,大家都是做好工作,辛苦你。”陈涛隔着口罩,却也努力大声回应,对方加快了手中喷雾杆喷洒的速度。
转运:路途上的消毒
渝A9H886驶离医院出口,车里回荡着微微喘气声。陈涛顺手车关掉车箱内的紫外线灭菌灯,打开车箱消毒喷淋装置。
“11点25分”陈利超瞄了眼车上时间装置,默契的给陈涛报出数。“5分钟到了”不一会儿,陈利超再次报出了时间点提醒。陈涛关掉了喷淋装置,再次开启车箱内的紫外线灭菌灯。
出了医院,从三环高速永川西上道,经三环高速回松溉收费站下道,路途很通畅,陈涛开车的速度却很稳,并没有半点加速的意思。
“不能求快,求稳当。这是危险医废,路上来不得半点闪失。”陈涛说道:“这个货车按规定白天不能上路的,为了这次疫情永川公安局、生态环境局好多个部门商量决定,才特别开通的绿色通道。”
到达:90分钟的灭菌
12点10分,渝A9H886顺利回到了中明环保厂区。
车辆直接驶入了厂区消毒车间。陈涛和陈利超下车,消毒后卸货,再次消毒后,签字确认后向隔离的宿舍楼走去。此时,陈涛交接班另两个同事穿戴整齐,渝A9H886再次启动出发,开始了下午的运收行程。
厂里车间班长黎忠林,开始负责车间指挥工作,卸货后的黄色箱子直接进入了消毒池浸泡后再清洗干净,等待下一次的利用。
医废进入高温蒸煮器,当温度达到136摄氏度时,黎忠林在操作间自动屏上设置45分钟消毒时间。
“总共要设定两次45分钟。常规的医疗废物消毒灭活处置时间是45分钟,但是新冠医废进行了两次蒸煮,总处置时间增加了一倍。“黎忠林介绍,灭菌完成后还要经过破碎机进行破碎,破碎渣必须小于5厘米。
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无害化处置,黎忠林“盯紧”目送着自动传输带将垃圾运送到运渣车上。运渣车启运前经过遮盖消毒,将它们将被送往城市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这时,陈涛已回到隔离区宿舍,洗漱换装用餐。打开手机,与春节一直未见面的15岁儿子享受片刻连线视频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