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日期: 2019-02-15
字体: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2018年度

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8年,市生态环境局紧紧围绕环保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拓宽渠道,以环境公众信息网为主阵地,报纸、杂志、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和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为重要渠道,切实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主动公开信息1.5万余条,受理并办结依申请公开信息90条,办理办结率100%,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环境民生。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公开基础。

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局领导具体负责,局机关各处室和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相关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责任落实在到处室、人头。坚持局领导主抓、处室(单位)分工协作、有关各方参与的原则,把环境信息公开纳入环保工作总体安排和年度考核,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督办、同考核,实现了领导、机构、人员、措施四到位,确保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持续、有序开展。

(二)完善制度体系,规范公开流程。

制定并落实好信息公开指南、公开目录、主动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等6项信息公开制度。按照《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形成了统一的信息公开工作管理体系,使工作更加规范,更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2018年,结合处室职能任务调整,印发《重庆市生态环境局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明确了信息公开年度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了信息公开工作流程。同时,严格落实考核制度,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局系统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绩效考核,形成了市政府、市生态环境局、各处室单位三级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制度执行到位。环境信息公开考核采取扣分制,满分为3分,未严格按要求进行信息公开的,每次扣0.5—1分。

(三)拓宽公开渠道,增强公开实效。

一是加强网站建设。对局公众信息网站进行完善,以信息全面、界面友好、利于查询为目标,优化栏目设置,实现智能检索,解决信息公开数量难统计、难督查的问题,并持续围绕信息公开、政民互动、政务服务三大板块进行优化升级。完善信息公开目录,出台《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按内容检索和按处室检索)。同时,将目录更新任务落实到各处室(单位),定期对更新情况进行监测,督促各处室(单位)及时在网站上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2018年,市生态环境局政府公众信息网公开信息 1.4万余条,网站累计公开信息13万余条,累计访问量达792万余人次。

二是全力推进政务服务工作。推行行政审批扫码办事,加快实施全渝通办印发《编制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全力推进网上行政审批工作,在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便民服务方式,从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方面,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工作更加便捷规范。根据新修订(修改)出台的环保法律法规,对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检查、其他权力逐项进行了清理,动态调整市级行政权力清单并按程序报市政府法制办审核。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配合市城乡建委起草《重庆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20个工作日和10个工作日(不含法定公示时间),探索开展环评告知承诺制改革试点工作,对部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方式、审批时间进行改革,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质量和效率,推动政府职能转向减审批、强监管、优服务,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做好市政府政务平台环境信息支撑。坚持依托市政府市长信箱、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网上审批大厅3大平台推进在市政府层面的环境信息公开。每日对环境信息进行梳理和筛选,按照市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录入标准,规范编辑、审核发布,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在市政府平台和生态环境局官方网站的同步公开。2018年,我局已通过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发布信息749条,累计发布信息6600条。

四是拓宽公开渠道。2018年以来,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环境质量、突出环境问题解决等,召开新闻发布会6次,组织接待各类媒体采访活动100余次;发布新闻通稿115篇,图片新闻251篇;刊发专版(整版)44个,监督性报道60余篇,开展阳光重庆访谈4期,在市级以上各类新闻媒体刊发环境新闻共计8960余篇(含中央媒体1503篇);发布重庆环保官方微博、微信6500余条;环保官方微博广场发布信息9.8万条,关注人数达211万。12369环保热线24小时人工在线受理答疑,做到有访必接,急案先查,事事有回复、件件有回音。2018年以来,共受理环境污染投诉案件57617件,其中“12369环保举报热线受理投诉51823件,信访室受理5794件。

五是丰富环保公众活动形式。强化与公众的沟通互动,全市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环保志愿服务”“环保公众开放周活动100余场。其中公众开放周期间,全市共组织200余场公众开放活动,开放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重点环保实验室、监测点、12369环保举报受理中心等100余个点位,2000余名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活动,累计约1.5万余名市民现场参观、体验和分享环保工作。全市各行业50多名专家分批到各区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垃圾分类利用”“空气质量与健康等环境教育讲座。举办第五届生态文明知识竞赛活动,宣传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生活,140余万人注册参加竞赛活动,答题人次高达570万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环保宣传行动,3000余人次志愿者代表,将环保理念、环保知识和国家环保政策带进农村广为传播,唤起环保意识,共建美丽乡村、共享健康生活。

(四)回应关注热点,保障群众权益。

一是推进空气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公开。每日通过网站、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政务微博、微信等平台及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在公众信息网已分别开设重庆市各区县监测点位空气质量日报、重庆市空气质量预报、各区县每月空气质量排名等栏目,在加强空气质量信息发布的同时,积极推进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及时回应公众对空气质量预报的关切。定期公开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开设地表水水质月报、自动监测水质周报和各区县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等栏目,及时发布水环境质量信息。

二是推进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在网站开设环境影响评价栏目,并分设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基本情况、业绩及人员信息”“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情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情况”“环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管理程序生态环境保护区域限批等子栏目,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要求,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全文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信息,做到受理、审批和验收全过程公开。2018年,通过政府公众信息网累计公开建设项目环评信息188条,其中,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信息131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信息39条。

三是推进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设立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专栏,开设重点污染源基本信息、污染源监测、总量控制、污染防治、排污费征收、监察执法、行政处罚、环境应急信息,以及国控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国控污染源企业自行监测信息等子栏目,严格按照环保部《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目录》要求,主动公开各栏目信息。2018年,公开信息达894条。其中,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信息 154条,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信息65条,环境应急信息10 条,在线监测信息730条。

四是推进核与辐射安全信息公开。2018年以来,在网站上发布辐射类信息187条,其中综合管理信息8条,全市辐射环境状况1条,重点辐射源单位1条,辐射科普宣传4条,辐射安全许可证公示36条,受理辐射类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告39条,拟批准辐射类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示25条,环评审批决定公告46条,重庆日报上共发布项目环评报告书、表受理公告27个。

五是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公开工作。2018年,面向社会公众公开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检查、其他权力等8项类别信用信息1万余条,并同步推送至信用重庆网站进行公示,方便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在线查询,促进了环保类信用信息的公开透明和政务共享。2018年按要求提供行政处罚信息159条给市发改委及各部门,向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供全市行政处罚信息及更新信息6738条。

六是抓好专项行动信息公开。坚持回应群众关切、舆论先行,向中国环境报、中国环境新闻微信公众号和中国环境APP及其设置的一图一故事环保人在行动”“环境执法大练兵专栏投稿,通过重庆日报、重庆电台、重庆电视台、华龙网以及市生态环境局公众信息网、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媒体平台,实时宣传公开我市环境执法工作动态,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组织媒体伴随式采访20余次,定期曝光环境违法典型案例,赢得网民和群众点赞。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刊发环境执法新闻报道180余篇,占全市环境新闻报道总量20%,检察日报、中国环境报和重庆日报等主流媒体推出一批有分量的专题报道,营造了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强大舆论氛围,凝聚起社会共识和攻坚力量。

七是督导推动企业公开环境信息。每月定期抽查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情况,将抽查情况通报给相关区县生态环境局,要求各区县指导本辖区内重点监控企业加强企业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质量,督促企业整改通报问题,查处拒绝整改或整改不及时的企业。组织培训重点排污单位,指导重点排污单位开展企业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工作,落实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的法定主体责任。

(五)严谨细致规范,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

2018年,已受理涉及环评、对外合作、行政处罚等各方面信息公开申请90件,较去年全年申请数减少27件。2018年以来,因申请人对我局信息公开行为不服提起行政复议1件,市司法局(原市政府法制办)经审理后作出了维持决定。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信息公开时效性不强。目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群众对环境信息的关注度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信息公开工作的任务较为繁重。个别区县生态环境局对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公开不够全面、不够主动、不够及时的情况。

二是信息公开尺度难把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八条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个别区县、处室和单位对一些信息是否公开的尺度难以准确把握。

三是企业事业环境信息公开力度不够。新《环保法》实施以前,除了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中要求国控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外,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主要是鼓励自愿的原则。因此,企业主动、及时公开环境信息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9年,我们将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环保信息公开工作的目标任务,坚持高要求、严标准、强时效,牢牢把握新形势下环境信息公开的关键环节,依法依规,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一是进一步增强公开实效。对于群众关注的环境工作热点问题,要进一步认真进行梳理,特别是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较强的重要政策法规,同步制定解读方案,运用图片、图表、图解、视频等方式,第一时间主动公开,增强政策解读效果,对涉及本地区和环保行业的重要政务舆情、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等热点问题,依法按程序第一时间听民声、答民疑、解民忧。

二是进一步丰富公开内容。围绕环保工作重点、公众关注点和社会聚焦点,不断丰富公开内容,全力做好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发布工作。

三是进一步强化依申请公开依法办理。依申请公开政策性、业务性、程序性和实效性很强,公众对环保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依申请公开数量不断增长,涉及的行政复议和诉讼也在不断增加。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受理、处理、发布和监管等流程,确保依申请公开依法依规办理。

四是进一步强化督促检查。定期不定期开展自查和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对工作整改不到位,信息发布不全面、不及时的进行通报批评。丰富完善信息公开工作检查考核方法,在环保部的统一部署下,逐步建立任务具体、责任明确、评价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