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审查以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公告有关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25年9月10日—2025年9月16日。环评文件查询方式http://sthjj.cq.gov.cn。
反馈意见受理方式为电子邮箱:hpcgzcy@163.com,传真:023-89181941,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礼环南路102号,邮政编码:401120。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相关部门意见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1 |
铜锣峡集注站-外环阀室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 |
重庆市渝北区、两江新区 |
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后科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
项目属新建性质,项目主体工程由管道工程、站场和阀室组成,输气管线全长约12.5千米,起于铜锣峡集注站,止于外环龙兴阀室,途经渝北区古路镇,两江新区石船镇、龙兴镇,其中渝北区管线长度0.25千米,两江新区12.25千米,管道设计压力6.3兆帕,采用直径D426×8毫米埋弧焊钢管。项目输气规模为250万立方米/天,输送介质主要为净化天然气,正向输气120天/年,气源来自铜锣峡储气库,气源主要来自石渡线、渡旱线和卧旱线净化天然气(不含硫化氢),输送至外环龙兴阀室;反向输气214天/年,气源来自重庆燃气已建重庆外环管网,气源主要来自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净化天然气,输送至铜锣峡集注站,最终进入铜锣峡储气库,正、反输天然气气质均满足《天然气》(GB17820-2018)一类气质标准要求。项目在铜锣峡集注站内预留区域建设工艺设备区,主要设施包括管道分离器、超声波计量计、电动/手动球阀,节流截止放空阀;在龙兴阀室内预留区域建设工艺设备区,主要设施为电动球阀,龙兴阀室为无人值守。公辅与环保工程包括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自控系统、通信系统、管道防腐系统、阴极保护系统、线路标志桩等;检修和事故放空、检修废渣处置、反输增压系统依托铜锣峡集注站。项目施工期约10个月,施工期设占地10.56公顷施工作业带、新建426米施工便道、占地0.15公顷堆管场,不设施工营地、取弃土场、弃渣场等。运营期不新增劳动定员。 项目总投资694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17万元,占总投资3.13%。 |
(1)生态影响。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0.96公顷,占地类型以旱地、水田、乔木林地为主。开工前应按照规定办理天然林、公益林等征占用相关手续。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国家和重庆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古树名木分布,评价区植被类型以常见种为主,对评价区内陆生植物及植被影响小;施工噪声等活动对陆生动物造成短暂干扰影响,斑头鸺鹠、黑鸢、普通鵟、雀鹰、红隼、红腹锦鸡、灰胸竹鸡、噪鹃、大拟啄木鸟等保护鸟类在评价区种群数量较少、出现频次低,可通过迁徙避免施工噪声干扰和食源减少的影响,项目可能占用乌梢蛇、福建竹叶青蛇部分生境,不会导致评价区内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明显减少,且施工结束后影响逐渐消失。评价范围不涉及鱼类“三场一通道”,项目以开挖方式穿越沟渠可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短暂影响,但涉水施工期短,对水生生态的总体影响小。拟采取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范围,邻近生态保护红线管段选择可行的最窄处埋地穿越,并缩窄作业带宽度至8米,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布设施工便道、堆管场等临时工程;管道沟槽开挖尽量减少对林地的占用,减小土壤扰动和地表植被破坏范围;管道施工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施工完成后及时开展植被恢复,管道中心线两侧5米范围内种植浅根系植被,5米范围外根据原有植被分布情况采取植被恢复补偿措施;明挖段管沟采取侧坡脚设置临时拦挡、临时堆土篷布遮盖等水土保持措施。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培训,林地施工段采取提前驱赶措施,高噪声作业避开野生动物活动高峰期,尽量缩短在林区施工作业时间。加强管道涉水施工环境管理,管道以围堰导流开挖方式穿越沟渠,施工期选择枯水季,禁止捕捞鱼类等水生生物。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建设的生态影响可接受。 (2)地表水环境影响。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冲洗废水、试压废水、生活污水等。施工场地内禁止贮存油品储罐;施工机械设备冲洗废水产生量约5立方米/天,经处理后回用于洒水抑尘;试压废水总产生量约445立方米,在水塘顶管穿越处、试压末端分别设置的沉淀池内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或周边绿化;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约4.5立方米/天,利用周边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运营期不新增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建设对地表水的环境影响可接受。 (3)地下水及土壤环境影响。施工期试压废水沉淀池采取防渗措施,运营期输气管道埋地敷设且密闭输送,采用外防腐层和强制电流阴极的联合保护方式。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 (4)环境空气影响。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尾气、焊接烟尘。土方开挖、装卸等易产生扬尘的施工环节避免在大风干燥季节作业,施工区域采取洒水降尘,细颗粒散装建材密闭存放,采用密闭式罐车运输;加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采用技术成熟的焊接工艺及优质环保焊条。运营期天然气在埋地输气管道内密闭输送,正常工况下无生产性废气排放;事故及检修放空废气依托铜锣峡集注站现有70米高DN600放空火炬排放。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及运营期对环境空气影响小。 (5)声环境影响。项目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期挖掘机、推土机、吊管机等设备,运营期过滤器、流量计、调压器、阀门装置组等工艺设备以及放空噪声,源强为65~105分贝。拟采取的主要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和工艺,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作业,顶管施工场地四周设置围挡隔声;施工运输车辆途经学校、居民点等处采取限速、禁鸣措施。运营期埋地敷设,不新增噪声设备。非正常工况下放空噪声产生频率低、时间短,放空结束后噪声影响消失,采取控制气流速度等减缓影响。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建设对声环境的影响总体可接受。 (6)固体废物环境影响。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施工废料、河道淤泥等。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0.05吨/天,交由环卫部门处理;废包装材料、废焊条等施工废料产生量约2.5吨,由施工单位回收利用;顶管施工废泥浆产生量约28立方米,优先在泥浆混合罐内循环使用,剩余废弃泥浆在沉淀池内干化后交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场处置;管道施工沉淀池泥浆产生量约5立方米,经简单沉淀干化后用于项目护坡施工。运营期检修废渣产生量约0.01吨/年,依托铜锣峡集注站收集后交由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场处置。废滤芯产生量约0.02吨/年,更换后交由生产厂家回收利用。采取上述措施后,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7)环境风险。设计阶段管线避让复杂及不良地质区,输气管道采取防腐和阴极保护设计;运营期定期检修及管线巡检,依托上下游站场阀室紧急截断阀,以及站场配备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定期检查管道安全保护系统(截断阀、安全阀、放空系统),管道沿线设置标识桩、警示牌等;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环境风险事故应急体系,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做好与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等应急预案的衔接和联动,建立事故检修天然气放空台账记录,定期开展应急培训与疏散演练。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环境风险可防可控。 |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项目(项目代码:2306-500112-04-01-256025) |
项目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 第4号)要求进行了公众参与,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未提出反对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