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建设项目>批准过程信息 > 审查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示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审查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示表20200701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审查以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公告有关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2071日—202077日。环评文件查询方式http://sthjj.cq.gov.cn

反馈意见受理方式为电子邮箱:cqhbjhpc@163.com,传真:89181941,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冉家坝旗山路252号,邮编:401147。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关

部门意见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1

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改造工程

江津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渝中区

重庆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改造工程属改建性质。既有线为单线国铁I级,采取沿既有线增建二线局部取直改线(九龙半岛地段)方式改建为双线国铁I级。改建后左线长61.010km,右线长60.997km总体呈西南向东北走向起于既有江津站,沿线涉及江津区德感镇,九龙坡区西彭镇、铜罐驿镇,大渡口区跳蹬镇、建胜镇、春晖路街道、九宫庙街道、跃进村街道,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黄角坪街道、谢家湾街道,渝中区菜园坝街道,终点止于既有重庆铁路枢纽重庆站。新建桥梁17座,其中正线新建桥梁16座(总长3.094km),动走线新建桥梁1座(长0.265km),利用既有桥梁9座(总长0.654km)。全线共分布隧道10座(总长7.760km),其中新建隧道7座,改建利用单线隧道1座,单线扩建为双线隧道2座。路基建筑长度共计51.63km。全线共设车站13个,线路所2个,牵引变电所2座。设置小南海综合维修工区(不涉及机车和轨道维修、检修场所及设备)及小南海存车场,还建重庆站存车场,预留大渡口站和金鳌站用地条件。改建后全线设计最大运行速度维持80km/h不变,采用有砟轨道(无缝线路),牵引动力为电力;开行机车种类由SS3+HXD1D变为SS3+HXD1D+动车组;全线开行公交化旅客列车,采用CRH6F城际动车组,8辆编组;货车和普客分别采用SS3HXD1D型机车不变;货车开行区间由江津-重庆南缩短为江津-茄子溪;普客开行区间由江津-重庆缩短为江津-石场(普客列车经石场依托既有联络线终点改为停靠重庆西站,不再走行大渡口至渝中区段成渝铁路,既有石场站改为线路所)。设计初期、近期、远期分别为2030年、2035年、2045年。

项目施工期3年,设铺架基地兼制存梁场1个、材料厂2个(仅中转储存)、混凝土集中拌和站5个、填料集中拌和站5个、弃渣场5处,新建便道约29.4km、改扩建便道约8.5km、利用现有道路约27km。根据桥梁,隧道进、出口、斜井出口等地段位置设置施工场地。

一、项目建设主要环境影响:

(一)生态环境影响。陆域占地类型包括耕地、铁路设施用地、林地、经济林及果园、水塘等,应在开工前妥善办理土地征用手续;项目临时占地及永久占地范围内未发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既有线K475+350K476+250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该路段本次不新增扰动,改建后项目不新增占用生态保护红线。K439+400DK468+30030km沿长江左岸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伴行,不涉及保护区水域,有4处路基及1处桥梁部分桥墩承台位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陆域范围。DK469+535DK469+720185m以新金家岩隧道形式从重庆市大渡口森林公园下方经过,隧道不设平硐、斜井、竖井等辅助坑道,进口、出口均位于森林公园范围以外。施工期有2处弃渣场位于九龙坡区优先保护单元的一般生态空间(水土保持功能),2处弃渣场选址于山谷地表径流上游方向。

(二)大气环境影响。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拌和站粉尘和施工机械废气。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各车站食堂排放的油烟。

(三)水环境影响。项目沿线主要河流包括长江、大溪河、伏牛河、雀子溪、跳蹬河、伏牛河,无涉水工程。与重庆市自来水厂和尚山水厂、大学城水厂、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自来水厂、重庆四维自来水厂、西南铝业(集团)公司水厂、重庆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丰收水厂和重庆市江津区自来水有限公司二沱水厂6处位于长江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陆域保护范围距离约1m~162m。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桥梁基础施工废水、隧道排水、施工场地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运营期污废水主要为各车站、线路所、存车场等产生的集便废水、生活污水。

(四)声环境影响。项目评价范围内现状声环境保护目标 74 处,其中集中居民区 66 处、学校 3 处、医院 1处、福利院 1 处、行政机关 3 处;规划声环境保护目标 34 处,其中规划居住用地及住商混合用地 31 处、规划教育科研用地 2 处、规划医疗卫生用地 1 处。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推土机、载重汽车和压路机等各类施工设备以及铺轨基地、制(存)梁场、材料场及拌合站等大临工程的生产机具噪声;运营期噪声主要包括列车运行噪声、存车场噪声、牵引变电所噪声。环评预测,在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运营近期、远期沿线声环境敏感点中居民点超标各48处,学校、医院、福利院等特殊敏感点超标各4处;沿线1类区、2类区、4b类区、4a类区声功能区将不同程度出现超标现象。

(五)振动环境影响。项目评价范围内振动环境保护目标 34 处,其中集中居民区 31 处、科研教育场所2处、机关及事业单位 1 处;另有文物保护单位 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6 处。施工期振动主要来源于施工爆破和施工机械;运营期振动主要为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轮轨相互作用产生的机械振动。环评分析,路基、桥梁区段距离线路外轨中心线30m处及以外区域昼、夜间Z振级为60.878.4dB,隧道段昼、夜间Z振级为62.179.1dB,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铁路干线两侧“铁路干线两侧”标准限值要求。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受列车振动影响较小。

(六)固废环境影响。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废弃土石方、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列车、车站工作人员和旅客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和维修作业产生的废零部件和机修废油等。

(七)辐射环境影响。电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部分基站、小南海牵引变电所周边的居民。运营期电磁辐射主要来自通信基站和主变电站,环评预测运营期通信基站和主变电站产生的电磁辐射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10.3-1996)要求。

(八)环境风险。施工期环境风险事故类型主要为施工区油品泄漏造成的水体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运营期环境风险事故类型主要包括货物列车油品运输泄漏。

、减缓项目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沿线生态保护。严格控制施工范围,施工临时设施尽量布设于永久占地范围内,施工便道布设时,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下徐家坡36号黄葛树通过调整施工便道走向避让,竹木街双线大桥下、黄沙溪双线大桥下用地范围内2黄葛树根据施工阶段测量放线情况就地围挡保护或移栽,其余8株位于线路用地范围外的古树设置5m×5m的围挡就地保护;严格控制隧道口仰面开挖,减少对周边植被的扰动;剥离表土在路基沿线施工场地妥善堆存,施工结束后复绿复垦综合利用;分区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等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弃渣场按照“先挡后弃、分层堆放”的原则处置废弃土石方并做好防护和排水工作,堆方结束后顶面复垦、边坡绿化;采用当地物种进行植被恢复;路基、桥梁、护坡、隧道洞口以及车站、线路所等辅助设施采用视觉冲击较小的景观营造和绿化方案,确保与周边景观协调统一;严禁捕杀野生动物;严格控制施工作业时间,爆破和高噪声机械作业尽量避开清晨黄昏等时段对鸟类等动物的惊扰;利用桥梁、涵洞、通道等保持线路两侧生态连通。位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陆域范围内路基和桥梁承台等选择在枯水期(非汛期)施工并妥善处理处置施工污废水、固废等;施工用料堆放应远离水体;严禁捕捞水生生物;在渔业主管部门指导下开展增殖放流。涉及法定保护区段应在开工前依法依规履行穿越法定保护区的行政许可手续,强化减缓和补偿措施。

(二)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加强管理、文明施工、洒水降尘、严格控制尘污染;避免大风天气施工;邻近环境保护目标的施工场地设置围挡;拌和站地面硬化,筒仓设置仓顶除尘器;加强施工弃土的运输管理,建筑渣土、砂石和垃圾等易撒漏物料使用密闭式汽车装载;水泥、砂和石灰等易洒落散装物料在装卸、运输、转运和临时存放等过程中采取防风遮盖措施;使用尾气排放达标的车辆、机械设备,严禁使用高污染燃料。运营期各车站食堂设置油烟净化装置,油烟经处理满足《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0/859-2018)后屋顶排放。

(三)强化水环境保护措施。桥墩施工选在枯水期,采用围堰施工,桥梁桩孔泥浆循环使用,最终废泥浆投加固化剂,沉淀物运至弃渣场消纳处置。隧道施工废水经絮凝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机械清洗等,突发涌水通过清污分流装置分流后初期涌水与隧道施工废水一并处理后回用,后期清水排入外环境,清水排口设置避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综合采取依托市政污水处理设施、化粪池收集后农用、吸粪车收集后委托污水处理厂处理等方式进行处理。运营期产生的集便废水、生活污水通过新建或“以新带老”设置一体化处理装置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

(四)严格落实噪声防治措施。施工期加强管理,合理布置施工机具和设备;高噪声设备采取措施封闭,并尽可能设置在远离居民区一侧;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弃渣运输线路尽量远离声环境敏感目标集中区域,车辆途经声环境敏感目标时限速、禁鸣。运营期全线路基段设置声屏障约8130m,高3.0~4.0m;桥梁段设置声屏障1010m,高2.3m;江津二中段设置隔声窗约4000m²。在17处涉及规划声环境保护目标段应预留声屏障设置条件。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沿线噪声敏感点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增补和完善噪声防治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合理规划沿线土地利用,铁路外轨中心线两侧30m范围内不宜规划、新增居民住宅、学校和医院等敏感建筑物;新规划建设临近铁路的住宅、学校、医院等,应充分考虑铁路运行特点进行建筑隔声设计。

(五)落实振动防治措施。施工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采取控制性爆破施工或非爆破施工,采用微差爆破方式,在满足爆破强度基础上,尽可能减少一次爆破用药量;合理安排爆破作业时间,禁止在夜间进行爆破作业;在集中居民点区段进行爆破施工时,爆破前提前告知居民。

(六)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隧道产生的废石尽可能回用于本项目进行综合利用,剩余废弃土石方设置5处弃渣场进行消纳处置;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当地市政环卫部门统一处置。运营期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委托当地污水处理厂或污泥处置中心处置,废零部件外卖物资公司综合利用,机修废油属危险废物交由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七)加强辐射影响防治措施。加强对列车运行接触网的维护;基站定向天线选址于各车站顶部;加强通信设备和主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通信网络、基站、主变等安全可靠运行。

(八)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施工期油品储存区设置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陆域汇水范围以外;施工场地设置尽量避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陆域汇水范围,确无法避开的场地采取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并设置切换阀和事故池,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运营期严格落实列车安全运行规程,加强货运列车运行区间管控,在货运列车出站前对储罐及管道、法兰等进行检查,确保承运列车无泄漏后再发向下一站;加强铁路沿线巡检,对存在油品泄漏区域及时采取砂土、棉纱等物资进行收集处置;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建立与沿线饮用水水厂的应急响应机制。

自然资源部出具了工程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出具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市林业局出具了《关于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段改造工程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的复函》,大渡口区规资局出具了《关于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改造工程线路穿越大渡口森林公园的复函》。

项目通过网上公示、现场张贴公示信息、报纸公示等方式开展了公众参与。公示期间收到1位公众反馈希望采取措施控制列车鸣笛噪声外,未收到其他反馈意见。建设单位对该公众意见予以采纳,运营期全线设置隔离护栏实行封闭式管理后,列车将不再鸣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