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审查以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公告有关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公示期为2020年5月8日—2020年5月13日。环评文件查询方式http://sthjj.cq.gov.cn。
反馈意见受理方式为电子邮箱:cqhbjhpc@163.com,传真:89181941,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冉家坝旗山路252号,邮编:401147。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相关部门意见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1 | 渝湘高速公路扩能(武隆至彭水段) | 武隆区、彭水县 | 重庆市交通局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渝湘高速公路扩能(武隆至彭水段)属新建性质,位于重庆市武隆区和彭水县境内。项目起于武隆县中咀乡中兴村南侧岩洞坪附近,起点接渝湘高速公路扩能巴南至武隆段终点,设中咀枢纽互通与规划的武道高速相交后,穿东山隧道(4905m)及花园隧道(3065m)至江口镇两河口,向东跨乌江后至贾家岩脚,通过彭水特长隧道(11094m)至彭水靛水酒厂,经彭水顺通驾校靛水训练场南侧,至柏林坡后终点顺接于彭酉高速路K15+270处。 项目线路全长25.682km,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车速80km/h,双向4车道,整体式路基宽度25.5m;全线设置桥梁2793.8m/4座,其中特大桥1830m/1座,大桥963.8m/3座;隧道20320m/4座,其中特长隧道19064m/3座,长隧道1256m/1座,无中、短隧道;设中咀枢纽互通立交与拟建武道高速公路相接,全线设置隧道管理所1处,竖井管理用房1处,不设置服务区、停车区等。项目施工期6年,共设置10个施工生产生活区、8个弃渣场、16个表土堆场、8.7km长施工便道。 | 一、项目建设主要环境影响: (一)生态环境影响。项目占地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国家及重庆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名木古树。项目K152+110~K159+350段共7.24km线路以及隧道管理所、竖井及竖井管理用房涉及茂云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其中隧道长6628m、桥梁长156m、路基长456m,隧道入口不在保护区内,出口位于实验区。项目不涉及武隆区生态保护红线,K152+110~K159+350段共7.24km线路涉及彭水县生态保护红线。项目施工及占地会对植被产生一定破坏和影响,但不会对评价区域的植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产生明显不良影响。隧道顶部植被主要靠降雨补给,隧道建设可能对洞口距地表较近的植被造成一定影响,对顶部植被影响较小。施工期通过控制爆破方式、爆破炸药量等减轻隧道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项目跨越乌江不设置涉水桥墩,大桥施工可能会对鱼类有一定的驱离作用。项目桥隧比高,且设置15处涵洞,运营期对动物阻隔效应较小。项目在茂云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永久占地面积4.3hm2,主要是隧道出口、桥梁段、路基段、隧道竖井、竖井管理用房和彭水隧道管理所用地。项目主要以隧道方式穿越保护区,桥梁和路基长度仅612m,施工占地面积小,项目建设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较小。 (二)大气环境影响。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公路两侧居民、施工生产生活区及弃渣场等临时工程周边居民;运营期沿线主要涉及保护目标5处。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沥青烟、石料开采加工粉尘以及施工机械尾气。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隧道管理所餐饮废气。 (三)水环境影响。沿线涉及地表水体主要为乌江,设置黄草乌江特大桥跨越乌江,无涉水桥墩,评价范围内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隧道沿线较大规模的地下水饮用水源有6处,其中2处划定了饮用水源保护区,沿线零散居民地下水饮用水取水点共14处。项目位于武隆区乡镇供水有限公司白岩龙洞取水点饮用水源保护区补给径流区之外,对该取水点影响较小。项目隧道穿越彭水县靛水街道前进村螺丝垱龙洞取水点饮用水源保护区南西侧径流补给区,且该取水点高程高于隧道高程23m,隧道开挖将形成新的排泄基准面,隧道施工将导致该取水点水量减小甚至干涸。隧道施工对武隆区芙蓉街道东山村老房子取水点、彭水县靛水街道前进村大龙洞取水点影响较大。隧道施工可能导致以上3处较大规模取水点水量减小甚至干涸,直接影响沿线约900户居民饮用水。彭水隧道上方的8处零散居民取水点可能受到水量减小影响,涉及居民约182户。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场地生产废水、桥梁施工废水、隧道涌水,运营期污废水主要是隧道管理用房工作人员生活污水。 (四)声环境影响。施工期声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公路两侧居民、施工生产生活区及弃渣场等临时工程周边居民;运营期沿线主要涉及保护目标5处。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压路机、挖掘机、推土机等各类施工设备;运营期噪声主要是交通噪声。环评预测,运营近期(2027年)、中期(2033年)、远期(2041年)4a类声环境功能区达标,近期、中期、远期昼间分别最远距路沿88m、120m、153m处2类声环境功能区达标,近期、中期、远期夜间分别最远距路沿71m、200m外、200m外2类声环境功能区达标。 (五)固废环境影响。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隧道管理所工作人员生活垃圾。 (六)环境风险。施工期环境风险事故类型主要为施工区油品泄漏造成的水体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运营期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主要是危险品运输车辆事故导致危险品泄漏进入乌江等地表水体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 二、减缓项目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沿线生态保护。施工期严格落实水保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严格划定施工作业范围,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将施工活动全部布置在施工征占地范围内,减少临时占地;弃渣场修建挡墙及截排水沟;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堆土场、弃渣场、施工场地等临时用地进行生态恢复。合理制定施工组织计划,避免在傍晚和夜间使用高噪声机械施工和爆破作业;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严禁捕猎野生动物;选择枯水期施工,严格落实各项水污染防治措施。位于茂云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的隧道出口通过收缩洞门端墙的挖方量,减少植被占用;加强保护区内桥梁和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与保护区内景观相协调;保护区内禁止设置弃渣场和施工场地等临时设施;隧道竖井施工利用现有火石村乡村道路,不新建施工便道;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保护区内施工便道进行生态恢复;项目建设应尽量减少占用生态公益林,确需占用、征用公益林林地的,应依法办理用地审核、林木采伐审批手续。涉及法定保护区段应在开工前依法依规履行穿越法定保护区的行政许可手续,强化减缓和补偿措施。 (二)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路基分段施工,分层压实,及时洒水降尘;粉状材料如水泥、石灰等密闭运输,堆放时采取防风防雨措施;施工场地内道路及材料堆放地硬化处理。砂石加工场将破碎机、筛分机等主要设备设置于封闭车间内,破碎机入口处、皮带传送出口处设置喷头洒水降尘;砂石堆存过程喷淋洒水,产品堆场采用半封闭式,设置顶棚。拌合站尽量远离居民点,混凝土拌合站、沥青拌合站分别设置于居民点下风向200m、300m外;拌合站内土方、水泥和石灰等散装物料运输、堆存和装卸过程中采取防风遮挡、洒水降尘措施;灰土拌合站搭设防护棚,拌合装置密闭,并配备除尘装置;混凝土拌合站搅拌设备全封闭,配备除尘装置,加强洒水抑尘;沥青拌合站采用全自动控制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拌和机具有密封除尘装置,加强拌合设备的维护管理。运营期加强公路管理和路面养护;加强绿化;餐饮废气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排放。 (三)强化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每个常规施工生产生活区、大型工程施工生产生活区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灌。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洒水抑尘等环节,不外排。桥梁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洒水抑尘等环节,不外排。隧道施工前制定好防排水方案,施工期加强地质、水文地质研究,加强超前地下水预测;对可能发生较大涌水的地段超前注浆堵水,加固围岩、形成止水帷幕,注浆效果达到预定要求后方可继续开挖;加强对软弱围岩和断层破碎带的支护,严密监测隧道涌水量与位移量;加强对隧道沿线地下水饮用水取水点的监控,预留环保资金,及时采取寻找替代水源等措施,确保隧道顶部及受影响区域居民用水安全。为妥善解决项目建设对武隆区芙蓉街道东山村老房子取水点饮用水源造成的影响,施工前由建设单位出资从花园村黑岩凼引水至东山村,保证居民生活用水。为妥善解决项目建设对彭水县靛水街道前进村螺丝垱龙洞取水点及大龙洞取水点造成的影响,施工前由建设单位出资引入靛水新城自来水作为饮用水源。加强对彭水隧道上方8处零散居民取水点的监控,一旦隧道施工造成水量减小影响居民生活,由建设单位出资调用供水车保证当地居民用水;若水源无法恢复,由建设单位出资寻找新的水源地,确保居民用水。隧道涌水经沉淀后部分回用,剩余部分排入附近冲沟。运营期污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周边林木绿化等。 (四)严格落实噪声防治措施。施工期加强管理,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加装减振基座,固定高噪声设备加装隔音罩;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高噪声设备避免夜间施工;因工艺要求或特殊需要必须夜间连续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取得批准;施工车辆途经声环境保护目标路段时限速、禁鸣;隧道施工时严格遵守爆破规程,控制炸药量,合理安排爆破时间,禁止夜间爆破。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可得到缓解。运营期对近期、中期声环境质量超标的4处保护目标采取设置声屏障措施,共设置声屏障1030延米,高3.0—5.0m;采用柔性路面并加强道路两侧绿化,确保敏感目标满足声环境质量达标或不恶化要求。进一步优化声屏障的形式、结构、材质、长度和高度设计,确保降噪效果。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沿线噪声敏感点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增补和完善噪声防治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合理规划沿线土地利用,线路两侧噪声超标范围内,不得修建学校、医院、疗养院及集中居民住宅区等敏感建筑。 (五)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弃方、建筑垃圾堆放于沿线设置的弃渣场,弃渣场应设置挡渣墙及截排水设施,施工结束后及时采取绿化等生态恢复措施。弃渣场选址不得涉及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六)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施工期施工区域设置必要的污水截留和拦挡设施,储备砂子、毛毡等吸油应急物资,强化施工用油管理,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运营期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黄草乌江特大桥、安家坳大桥采用加强型防撞栏设计,加强桥梁照明等交通设施设计;黄草乌江大桥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桥头和桥尾各设置1 个容积不小于90m3的事故池。隧道管理所设置材料库,配备一定数量事故应急物资。 | 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出具了项目可研批复意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了选址意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了初设批复意见。 | 项目采取了网上公示、报刊公示、沿线张贴公告等形式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期间未收到公众反馈意见。 |
2 | 重庆彭水至酉阳高速公路一期工程 | 彭水县、酉阳县 | 重庆市交通局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重庆彭水至酉阳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属新建性质。项目起点位于彭水县靛水新区,与渝湘高速公路复线(巴南至彭水段)终点相接,自西北向东南穿越摩围山设磨寨乌江特大桥跨乌江,经万足北侧至新田、周家寨,在龚滩设阿蓬江双线大桥跨阿蓬江,经两罾场镇西侧穿隧道至丁市,终点位于酉阳县铜西,设枢纽互通接酉阳至贵州沿河高速公路。主线长约92.061km,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25.5 m,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设计近期、中期、远期分别为2025年、2031年、2039年,全线桥梁11237m/37座,隧道57502m/30座、设周家寨和丁市2 个服务区,摩围山停车区1处,养护工区2 处,匝道收费站7 处,管理分中心1 处(与摩围山收费站合建)。施工期约4年,设弃渣场30座(2#、3#、16#、19#弃渣场内各设1处砂石加工场)、施工生产生活区57处、施工便道约62.1km(新建便道50.59km,整修既有便道11.15km)。 | 一、项目建设主要环境影响: (一)生态环境影响。项目陆域占地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应在开工前妥善办理土地征用手续。项目临时占地及永久占地范围内未发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无野生动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项目永久工程约10.76km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红线内环境敏感区为茂云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弃渣场、拌合站等大型临时工程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BK19+860~K31+170、K32+680~K37+020段、阿依河互通(含阿依河收费站)和摩围山停车区位于茂云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其中隧道约10118m(保护区内不设平硐、竖井等)、桥梁约1510m、路基约3179m。K71+482~K73+407段约1925m和龚滩互通匝道EK0+45~EK0+766约721m位于酉阳国家地质公园“乌江—阿蓬江画廊”非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地质遗迹二级保护区。K60+630~ K76+280约15.65km和龚滩互通匝道约1.16 km位于重庆市酉阳乌江百里画廊风景名胜区,其中主线约12.73km及互通匝道约1.16 km涉及其二级保护区,主线约1.14km涉及其三级保护区。主线K32+430替溪沟特大桥下游约1km替溪河与乌江交汇处为万足镇曾家坝产卵场(索饵场),替溪沟特大桥无涉水桥墩。项目位于茂云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主要以对地表扰动和连通性破坏较小的隧道、桥梁等方式穿越,对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扰动较小。项目线路不涉及重庆酉阳乌江百里画廊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以月亮湾隧道、龚滩隧道等下穿为主要方式经过,隧道距最近的景点小银滩约400m,影响相对较小。项目以龚滩隧道等下穿为主要方式经过重庆酉阳国家地质公园,距最近的地质遗迹硝洞约670m,根据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编制的《重庆彭水至酉阳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对重庆酉阳国家地质公园的影响评估报告》,项目对地质公园的影响总体较小。项目桥梁跨越乌江及替溪河、干溪河、诸佛江、阿蓬江、董河等乌江支流,均无涉水桥墩。 (二)大气环境影响。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公路两侧居民、施工生产生活区及弃渣场等临时工程周边居民;运营期沿线主要涉及保护目标24处,其中居民区23处、学校1处。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混凝土拌合站粉尘、沥青拌合站废气和施工机械尾气。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和餐饮油烟。 (三)水环境影响。沿线涉及地表水体主要为乌江、诸佛江、阿蓬江等,以桥梁形式跨越,无涉水桥墩。K80+500~K80+920段以三角塘隧道形式下穿三角塘水库和两罾乡金玉村地下水型水源地。隧道与上述保护目标之间有大湾组一段页岩隔水层厚约60米,隧道疏干地下水影响相对较小。项目拟对三角塘隧道进行改线,向北东方向偏移620m,相关内容已纳入施工图设计,改线后三角塘隧道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鹿角隧道、周家寨隧、月亮洞隧道、姚家隧道、龚滩隧道、杨家坪隧道施工可能对上方居民零散取水点造成影响。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桥墩施工废水、施工场地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隧道排水,运营期污水主要为停车区、服务区、收费站、管理分中心等辅助设施的生活污水。 (四)声环境影响。施工期声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公路两侧居民、施工生产生活区及弃渣场等临时工程周边居民;运营期沿线主要涉及保护目标24处,其中居民区23处、学校1处。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等施工机械;运营期噪声主要是交通噪声。环评预测,项目主线近期、中期、远期分别距路沿26m、33m、77m满足4a类标准,近期、中期、远期分别距路沿44m、60m、220m满足2类标准。运营期近期有2处声环境保护目标超标,昼间超标范围0.2-2.4dB(A),夜间超标范围1.0-3.8 dB(A);中期昼间有5处声环境保护目标超标,昼间超标范围0.7-4.7dB(A),夜间超标范围0.5-6.3dB(A);远期昼间有19处声环境保护目标超标,昼间超标范围0.1-6.2 dB(A),夜间0.5-10.3 dB(A)。 (五)固废环境影响。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废弃土石方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服务区、停车区、收费站、管理分中心及养护工区等产生的生活垃圾。 (六)环境风险。施工期环境风险事故类型主要为施工区油品泄漏造成的水体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运营期环境风险事故类型主要为汽车携带燃油、机油泄漏,危险化学品车辆泄漏、桥面交通事故致货物运输车辆坠落。 二、减缓项目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沿线生态保护。采取桥梁、隧道和路基相结合的方式减少耕地、林地占用;严格控制茂云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重庆酉阳国家地质公园、重庆酉阳乌江百里画廊风景名胜区的施工范围,施工临时设施尽量布设于永久占地范围内,减少对上述环境敏感区的扰动,其中位于茂云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摩围山停车区至阿依河互通沿线,位于重庆酉阳乌江百里画廊风景名胜区的月亮洞隧道进口至龚滩互通不得布设混凝土拌合站;施工便道布设时,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减少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的扰动;严格控制隧道口仰面开挖,减少对周边植被的扰动;剥离表土在路基沿线施工场地妥善堆存,施工结束后复绿复垦综合利用;分区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等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弃渣场按照“先挡后弃、分层堆放”的原则处置废弃土石方并做好防护和排水工作,堆方结束后顶面复垦、边坡绿化;采用当地物种进行植被恢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路段,路基、桥梁、护坡、隧道洞口以及停车区、收费站等辅助设施采用视觉冲击较小的景观营造和绿化方案,确保与周边景观协调统一;严禁捕杀野生动物;严格控制施工作业时间,爆破和高噪声机械作业尽量避开清晨黄昏等时段对鸟类等动物的惊扰;利用桥梁、涵洞等保持线路两侧生态连通;磨寨乌江特大桥、阿蓬江大桥2处施工临时码头作业尽量选择在枯水期,妥善处理施工废水、固废,严禁直接对水体排放,严禁捕捞水生生物。涉及法定保护区段应在开工前依法依规履行穿越法定保护区的行政许可手续,强化减缓和补偿措施。 (二)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加强管理、文明施工、洒水降尘、严格控制尘污染;避免大风天气施工;邻近环境保护目标的施工场地设置围挡;拌合站、砂石加工场作业区地面硬化,拌合站筒仓设置仓顶除尘器,砂石加工场破碎、筛分等加工环节设置布袋除尘器并配套喷雾洒水降尘装置;弃渣、砂石骨料等易撒漏物料采用密闭式汽车装载;水泥、砂和石灰等易洒落散装物料在装卸、运输、转运和临时存放等过程中采取防风遮盖措施;沥青拌合站严禁采用煤、重油等高污染燃料,沥青拌合过程产生的沥青烟和苯并芘采用布袋除尘+活性炭吸附处理;沥青拌合站不得布置于环境空气一类区,与居民区、学校等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距离不宜小于300m。运营期加强公路管理和路面养护,加强绿化;服务区、养护工区、管理分中心等产生的餐饮油烟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排放。 (三)强化水环境保护措施。乌江大桥、阿蓬江大桥2处施工临时码头作业废水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陆域场地机械清洗或洒水降尘,加强环境监管,严禁直接对水体排放。预制场、拌合站等场地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机械清洗或洒水降尘。隧道施工因地制宜采取“以堵为主”或“排堵结合”的施工方案,采取超前预探、超前堵水等措施减少地下水漏失,制定隧道顶部居民应急供水方案。隧道排水采取混凝沉淀处理后排放,建立隧道非正常工况排水截断、收集、处理等相关应急处置方案。运营期停车区、服务区生活污水采用一体化处理装置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绿地灌溉水质》(GB/T25499-2010)回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及沿线绿化。收费站、管理分中心生活污水经处理收集后农用。 (四)严格落实噪声防治措施。施工期加强管理,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加装减振基座;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高噪声设备避免夜间施工;因工艺要求或特殊需要必须夜间连续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完善相应环保手续;施工车辆进出场减速慢行;施工场地周边设置围挡隔声。运营期设置5处声屏障,其中长度约2240m,高度3.0~4.0m,采用柔性路面并加强道路两侧绿化,确保敏感目标满足声环境质量达标或不恶化要求。进一步优化声屏障的形式、结构、材质、长度和高度设计,确保降噪效果。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沿线噪声敏感点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增补和完善噪声防治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合理规划沿线土地利用,线路两侧噪声超标范围内,不得修建学校、医院、疗养院及集中居民住宅区等敏感建筑。 (五)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隧道产生的废石等应尽量加工破碎后做建材综合利用,剩余弃土石方设弃渣场消纳处置,弃渣场应设置挡渣墙及截排水设施,施工结束后及时采取绿化等生态恢复措施。弃渣场选址不得涉及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六)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施工期施工区域设置必要的污水截留和拦挡设施,储备砂子、毛毡等吸油应急物资,强化施工用油管理,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运营期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磨寨乌江特大桥、替溪沟左线特大桥、替溪沟右线特大桥、新田互通E匝道桥、新田互通主线2号桥、龙门峡左线大桥、龙门峡右线大桥、阿蓬江左线大桥、阿蓬江右线大桥、董河左线大桥、董河右线大桥附近路段采用加强型防撞栏设计;磨寨乌江特大桥设置径流雨水收集系统;摩围山停车区、周家寨服务区、丁市服务区设置专门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停放区,停放区各设置50m3事故池1座,停放区、截污沟、事故池采取防腐防渗处理,防渗性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地下水》(HJ610-2016)重点防渗区要求;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 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出具了项目可研批复意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了选址意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了初设批复意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了对酉阳国家地质公园影响评估报告认定意见 | 项目采取了网上公示、报刊公示、沿线张贴公告等形式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期间未收到公众反馈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