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拟审查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示表20200512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审查以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公告有关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公示期为2020年5月12日—2020年5月18日。环评文件查询方式http://sthjj.cq.gov.cn。
反馈意见受理方式为电子邮箱:cqhbjhpc@163.com,传真:89181941,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冉家坝旗山路252号,邮编:401147。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相关部门意见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1 | 渝湘高速公路扩能(巴南至武隆段) | 巴南区、南川区、武隆区 | 重庆渝湘复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 上海同济环保咨询有限公司 | 渝湘高速公路扩能(巴南至武隆段)(以下简称“项目”)属新建性质。项目起点位于起于巴南区鹿角组团D线东延线,经南川区水江镇,止于武隆中咀,接渝湘高速公路扩能(武隆至彭水段)。主线长约131.76km,起点至主线收费站采用双向六车道的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路基宽度33.5米,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其余路段采用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主线收费站~水江枢纽互通段路基宽度33.5米,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水江枢纽互通~终点路基宽度33米,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设计近期、中期、远期分别为2024年、2030年、2038年,全线隧道55406m/25座,桥梁总长44609m/88座,涵洞72道,通道42道,天桥7座,互通式立交11座,分离式立体交叉2座,服务区3处,停车区1处,养护工区1处,管理分中心1处(与主线收费站合建),收费站10处(含主线收费站1处,匝道收费站9处),隧道管理站2处(分别与收费站和养护工区合建)。施工期约48个月,设弃渣场57座、施工生产生活区79处、施工便道约251.14km(新建便道93.23km,利用原有道路157.91km)。 | 一、项目建设主要环境影响: (一)生态环境影响。陆域占地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应在开工前妥善办理土地征用手续。项目临时占地及永久占地范围内未发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无野生动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项目永久工程约4.27km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保护红线涉及的环境敏感区为“四山”管制禁建区和生态公益林。弃渣场等大型临时工程均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K9+480-K12+700约3.22km位于“四山”管制禁建区,其中隧道1.53km,桥梁和路基1.69km。K21+930-K22+980约1.05km以隧道形式穿越生态公益林隧道进口、出口均位于生态公益林范围以外。K19+600-K22+500约2.9km位于东温泉市级森林公园从森林公园的南侧经过,距离森林公园边界约550m。K21+900-K22+900约设1.0km采用隧道从东温泉风景名胜区南侧的外围保护区经过,路线距离风景名胜区边界最近约50m。K41+400-K42+000约0.6km从重庆南川黎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南侧经过,距离湿地公园规划边界约290m。K113+800-K116+300设置隧道和路基从武隆白马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北侧通过,距离保护区实验区边界约2.1km。项目桥梁跨越乌江,无涉水桥墩。 (二)大气环境影响。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施工便道沿线以及拌合站、弃渣场等临时工程周围的居民;运营期沿线主要涉及保护目标77处,其中居民区76处、学校1处。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混凝土拌合站粉尘、沥青拌合站废气和施工机械尾气。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和餐饮油烟。 (三)水环境影响。沿线涉及地表水体主要为鱼溪河、二圣河、鸭溪河、芦沟河、龙江河、大溪河、黑溪河、鱼泉河、石梁河、长头河和乌江等11条河流,以桥梁形式跨越,无涉水桥墩。沿线有武隆白云乡干龙洞水源地、武隆老龙洞沟长坝水源地2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武隆白马镇豹岩村水源地、武隆羊角镇永隆村水源地、武隆中咀乡蒿芝槽水源地等3处地下水取水点,分别位于白云山隧道、茶园隧道、豹岩隧道、永安隧道、尖峰岭隧道上方。环评分析,隧道施工对武隆白云乡干龙洞水源地、武隆老龙洞沟长坝水源地、武隆白马镇豹岩村水源地、武隆羊角镇永隆村水源地、武隆中咀乡蒿芝槽水源地地下水取水点等5处水源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桥墩施工废水、施工场地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隧道排水,运营期污水主要为停车区、服务区、收费站、管理分中心等辅助设施的生活污水。 (四)声环境影响。施工期声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施工便道沿线以及拌合站、弃渣场等临时工程周围的居民;运营期沿线主要涉及保护目标77处,其中居民区76处、学校1处。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等施工机械;运营期噪声主要是交通噪声。环评预测,近期、中期、远期分别距路沿85m、113m、153m满足4a类标准,近期、中期、远期满足2类标准的达标距离在200m以外。运营期近期有18处声环境保护目标超标,昼间超标范围0.2-8.0dB(A),夜间超标范围0.1-11.4 dB(A);中期昼间有22处声环境保护目标超标,昼间超标范围0.1-9.7dB(A),夜间超标范围0.1-12.9 dB(A);远期昼间有26处声环境保护目标超标,昼间超标范围0.2-11.2 dB(A),夜间0.1-14.6 dB(A)。 (五)固废环境影响。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废弃土石方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服务区、停车区、收费站、管理分中心及养护工区等产生的生活垃圾。 (六)环境风险。施工期环境风险事故类型主要为施工区油品泄漏造成的水体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运营期环境风险事故类型主要为汽车携带燃油、机油泄漏,危险化学品车辆泄漏、桥面交通事故致货物运输车辆坠落。 二、减缓项目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沿线生态保护。对K105+700-K107+800进行改线,将改线方案纳入施工图设计,改线后避让了武隆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红线;采取桥梁、隧道和路基相结合的方式减少耕地、林地占用;严格控制施工范围,施工临时设施尽量布设于永久占地范围内,施工便道布设时,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减少扰动;严格控制隧道口仰面开挖,减少对周边植被的扰动;剥离表土在路基沿线施工场地妥善堆存,施工结束后复绿复垦综合利用;分区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等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弃渣场按照“先挡后弃、分层堆放”的原则处置废弃土石方并做好防护和排水工作,堆方结束后顶面复垦、边坡绿化;采用当地物种进行植被恢复;路基、桥梁、护坡、隧道洞口以及服务区、收费站等辅助设施采用视觉冲击较小的景观营造和绿化方案,确保与周边景观协调统一;严禁捕杀野生动物;严格控制施工作业时间,爆破和高噪声机械作业尽量避开清晨黄昏等时段对鸟类等动物的惊扰;利用桥梁、涵洞、通道等保持线路两侧生态连通;中咀乌江特大桥邻近水体的作业尽量选择在枯水期,妥善处理施工废水、固废,严禁直接对水体排放,严禁捕捞水生生物。 涉及法定保护区段应在开工前依法依规履行穿越法定保护区的行政许可手续,强化减缓和补偿措施。 (二)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加强管理、文明施工、洒水降尘、严格控制尘污染;避免大风天气施工;邻近环境保护目标的施工场地设置围挡;拌合站、砂石加工场作业区地面硬化,拌合站筒仓设置仓顶除尘器,砂石加工场破碎、筛分等加工环节设置布袋除尘器并配套喷雾洒水降尘装置;弃渣、砂石骨料等易撒漏物料采用密闭式汽车装载;水泥、砂和石灰等易洒落散装物料在装卸、运输、转运和临时存放等过程中采取防风遮盖措施;沥青拌合站严禁采用煤、重油等高污染燃料,沥青拌合过程产生的沥青烟和苯并芘采用布袋除尘+活性炭吸附处理;沥青拌合站不得布置于环境空气一类区,与居民区、学校等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距离不宜小于300m。 运营期加强公路管理和路面养护,加强绿化;服务区、养护工区、管理分中心等产生的餐饮油烟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排放。 (三)强化水环境保护措施。桥梁施工废水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陆域场地机械清洗或洒水降尘,加强环境监管,严禁直接对水体排放;预制场、拌合站等场地每处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施工机械清洗或洒水降尘;每处施工场地的生活污水经处理收集后农用。隧道施工因地制宜采取“以堵为主”或“排堵结合”的施工方案;采取超前预探、超前堵水等措施减少地下水漏失;制定隧道顶部居民应急供水方案;隧道排水采取混凝沉淀处理后排放,建立隧道非正常工况排水截断、收集、处理等相关应急处置方案。 运营期停车区、服务区生活污水采用一体化处理装置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绿地灌溉水质》(GB/T25499-2010)回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及沿线绿化。收费站、管理分中心生活污水经处理收集后农用。 (四)严格落实噪声防治措施。施工期加强管理,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加装减振基座;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高噪声设备避免夜间施工;因工艺要求或特殊需要必须夜间连续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完善相应环保手续;施工车辆进出场减速慢行;施工场地周边设置围挡隔声。 运营期设置8处声屏障,其中长度约950m,高度3.0~4.0m,采用柔性路面并加强道路两侧绿化,确保敏感目标满足声环境质量达标或不恶化要求。进一步优化声屏障的形式、结构、材质、长度和高度设计,确保降噪效果。 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沿线噪声敏感点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增补和完善噪声防治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合理规划沿线土地利用,线路两侧噪声超标范围内,不得修建学校、医院、疗养院及集中居民住宅区等敏感建筑。 (五)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隧道产生的废石等应尽量加工破碎后做建材综合利用,剩余弃土石方设弃渣场消纳处置,弃渣场应设置挡渣墙及截排水设施,施工结束后及时采取绿化等生态恢复措施。弃渣场选址不得涉及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 服务区、停车区、收费站、管理分中心及养护工区等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六)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施工期施工区域设置必要的污水截留和拦挡设施,储备砂子、毛毡等吸油应急物资,强化施工用油管理,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运营期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将五步河特大桥环评提出的径流雨水收集系统及事故池方案纳入施工图设计;鱼溪河、二圣河、鸭溪河、芦沟溪、龙川江、大溪河、黑溪河、鱼泉河、石梁河、长头河和乌江等河流的桥梁加强防撞栏设计;中咀乌江特大桥设置径流雨水收集系统;服务区设置专门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停放区,停放区设置30m3事故池,停放区、截污沟、事故池采取防腐防渗处理,防渗性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地下水》(HJ610-2016)重点防渗区要求;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 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出具了项目可研批复意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了选址意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了初设批复意见。 | 项目采取了网上公示、报刊公示、沿线张贴公告等形式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期间未收到公众反馈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