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应对气候变化参阅材料》(2022年第4期)的函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近期,中国工程院发布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提出通过积极主动作为和共同努力,中国有望在2027年前后实现碳达峰。重庆联合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评选2021年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最具影 响力“十大事件”,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现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印发供学习参考。



附件:应对气候变化参阅材料(2022年第4期)


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42


附件

应对气候变化参阅材料

2022年第4期)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报告发布,中国有望在2027年前后实现碳达峰

2021年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最具影响力“十大事件”

碳市场最新动态

◇ “碳惠通”最新动态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报告发布

中国有望在2027年前后实现碳达峰

331日,中国工程院在北京发布重大咨询项目成果《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其中提出,通过积极主动作为,全社会共同努力,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有望于2027年前后实现达峰,峰值控制在122亿吨左右。在此基础上推动发展模式实现根本转变,可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院士在会上发布并介绍《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八大战略、七条路经和三项建议。

八大战略:节约优先战略,秉持节能是第一能源理念,不断提升全社会用能效率;能源安全战略,做好化石能源兜底应急,妥善应对新能源供应不稳定,防范油气以及关键矿物对外依存风险;非化石能源替代战略,在新能源安全可靠逐步替代传统能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再电气化战略,以电能替代和发展电制原料燃料为重点,大力提升重点部门电气化水平;资源循环利用战略,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资源多级循环利用;固碳战略,坚持生态吸碳与人工用碳相结合,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推进碳移除技术研发;数字化战略,全面推动数字化降碳和碳管理,助力生产生活绿色变革;国际合作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责任担当,更大力度深化国际合作。

七条路径:一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要手段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二是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和基础;三是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妥实现电力行业净零排放;四是以电气化和深度脱碳技术为支撑,推动工业部门有序达峰和渐进中和;五是通过高比例电气化实现交通工具低碳转型,推动交通部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六是以突破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为重点,实现建筑用电用热零碳排放;七是运筹帷幄做好实现碳中和“最后一公里”的碳移除托底技术保障。

三项建议:一是保持战略定力,做好统筹协调,在保障经济社会有序运转和能源资源供应安全前提下,坚持全国“一盘棋”、梯次有序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二是强化科技创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强大动力,尤其是必须以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实现碳中和。三是建立完善制度和政策体系,确保碳达峰碳中和任务措施落地。加快推动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速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机制,不断完善能力支撑与监管体系建设。

据了解,中国工程院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咨询项目组织40多位院士、300多位专家、数十家单位,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能源、电力、工业、建筑、交通、碳移除等方面,系统开展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研究,最新完成并发布《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



2021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

最具影响力“十大事件”


市委主要领导视察指导重庆碳市场

2021916日,市委书记陈敏尔到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调研全市碳排放权交易情况,深入了解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运行情况,询问交易量、成交价格以及交易机制等,与正在咨询交易政策的市场主体负责人交谈。作为全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大力探索交易机制创新。在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后,陈敏尔说,中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碳排放权交易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要狠抓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交易效率、服务水平,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作出贡献。

十三五期间,我市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强度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考核目标任务

重庆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抓手,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管控体系方面,统筹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抓好节能和降碳约束性指标综合管理。“十三五”期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21.9%,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该期间,能源消费总量累计增长1124万吨标准煤,低于国家下达的1667万吨控制目标;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9.4%,降幅超过国家下达的16%目标。该期间我市单位GDP碳排放累计下降超21.9%,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下降19.5 %的目标任务。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取得新突破

20209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以来,我市碳交易市场活跃程度显著提升。2021年重庆碳市场成交碳排放权1643万吨,成交额3.4亿元,同比增长10倍。其中配额成交量1091万吨,成交额2.8亿元,超过历年成交总额,在全国7个试点碳市场中位于前列。2021年,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重庆市20192020年度碳排放配额有偿发放工作方案》,通过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成功开展了首次碳排放配额有偿发放,有效缓解了排放单位履约压力。

重庆碳惠通平台正式上线

20211022日,全国首个覆盖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的重庆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在首届中国(重庆)广阳湾绿色低碳发展高峰会上线。上线当日,重庆核证自愿减排量(CQCER)通过交易中心成交40.6万吨,交易额1015万元;还达成购买协议123万吨,协议交易额2957万元。平台为社会、企业和个人提供多元化减排方式,引导全社会层面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也是重庆践行两山论、走实两化路的创新实践。

首届中国(重庆)广阳湾绿色低碳发展高峰会成功举行

20211022日,主题为‘碳’论新生态‘智’惠新发展的首届中国(重庆)广阳湾绿色低碳发展高峰会在重庆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举行。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等与会嘉宾就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与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行充分探讨,全国首个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上线,长江绿色技术创新中心、长江绿色工程研究中心启动创建,长江经济带有关省市代表共同发出《绿色发展倡议》,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城市机会清单发布,包含100个项目,投资金额1086亿元。

全国首批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

编制完成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实施方案,配套制定项目目录(指南)、技术规范,形成2+2试点框架体系。组建全国首个区域性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首批向国家申请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助力我市创建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

产业中心自7月成立以来组织银企对接会16场;储备减污降碳、节能环保类项目344个;促成项目合作9个,正在对接项目17个;达成招商引资意向项目3个;与19家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涉及金额超500亿元,达成减污降碳、生态建设等领域20亿低息贷款,推动募集5.5亿绿色债券;签署2家低碳企业上市孵化辅导,达成300万亩林业碳汇开发合作意向。

生态环境部在重庆举办全国首期气候投融资专题培训班,全国30个省(市、区)的生态环境部门代表、气候投融资专家、学者和业内从业人员共计150余人参训。

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将二氧化碳减排引入环境影响评价

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将碳减排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并于2021126日由市生态环境局印发《重庆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碳排放评价(试行)》《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碳排放评价(试行)》,指南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和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对产业园区的规划环评及钢铁、火电、建材、有色金属冶炼和化工(含石化)五大重点行业项目环评明确了工作程序和计算方法,确定重庆市园区、重点企业、工序的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基准或碳排放折算系数),提出减污降碳对策建议等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要求。这为我市进一步落实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共治、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服务结构性改革升级、充分发挥环评对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的法制保障提供重要参考。

我市全面部署、扎实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202192日,召开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通过《重庆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及有关文件。明确加快构建1+2+6+N的全市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主要包括: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制定全市碳达峰碳中和总蓝图、突出重点领域,分类制定六大领域碳达峰路线图、统筹各方力量,协同制定支撑保障施工图

实现温室气体清单区县全覆盖

印发了《重庆市区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制定了区县温室气体清单审查技术方案、审查要点等,组织专家对全市各区县20192020年度温室气体清单进行了集中审查,42个区县温室气体清单全部通过技术评审,实现了温室气体清单区县全覆盖,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数据基础。

跨区域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

20211214日,第四次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期间,川渝两地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两地联合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提出了十项联合行动,以推进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1.区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2.区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3.区域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4.区域空间布局绿色低碳行动;5.区域绿色低碳财税金融一体化行动;6.区域绿色低碳标准体系保障行动;7.区域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8.区域绿色市场共建行动;9.区域绿色低碳生活行动;10.区域绿色低碳试点示范行动。


碳市场最新动态:

全国碳市场2021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率先将发电行业2162家发电企业纳入第一个履约周期,并将逐步纳入建材、钢铁、有色、石化、化工、造纸、民航等八个行业的重点排放企业。我市共有28家发电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截至3月底全国碳市场累计交易1.89亿吨,交易金额82.08亿元。

重庆碳市场。重庆地方碳市场作为全国7个试点碳市场之一,也是西部地区唯一的试点,于20146月正式启动运行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不断深化。特别是2019年碳市场管理职能转隶到市生态环境局后,通过不断采取完善制度规范、严把数据关口、狠抓履约管理、强化改革创新等有效手段,重庆地方碳市场交易实现了量价齐升截至3底,重庆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交易3730万吨,交易金额7.37亿元。


碳惠通”最新动态:

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指构建以“碳惠通”为品牌,涵盖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即:通过开发重庆市行政区域内自愿减排项目(林业碳汇、垃圾焚烧、可再生能源等),探索建立生态产品进入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丰富配额管理单位履约方式的“碳履约”市场机制;探索建立以大型会议及活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载体,以CQCER(重庆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为主要方式的“碳中和”实现机制;探索建立个人广泛参与,促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为所产生的量化减排量及获益的“碳普惠”机制。

目前,我市印发了《重庆市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并完成“碳惠通平台小程序、网页等系统开发平台20211022首届中国(重庆)广阳湾绿色低碳发展高峰会发布上线运行。截至今年3月底,已完成7“碳惠通”项目备案碳汇类生态产品(重庆核证自愿减排量,CQCER)累计登记量超121万吨,累计交易32宗,交易量250.22万吨,交易额5511.80万元。

附件

1 全国及我市碳市场交易情况

类别

2022年交易数据

历史累计交易数据

交易数量(万吨)

交易金额(万元)

交易数量(万吨)

交易金额(万元)

全国碳市场

1024.16

54724.90

18903.10

820847.90

重庆碳市场

1083.41

31583.49

3729.71

73682.14

2 全国及地方碳市场最新交易单价

指标

国家

重庆

北京

天津

上海

广东

深圳

湖北

福建

交易单价(元/吨)

58.55

36.00

41.51

28.00

54.00

80.16

4.26

46.88

11.61

注:交易单价为2022331日交易均价。

3 “碳惠通”项目及平台相关数据

项目备案数量(个)

CQCER

累计登记量(万吨)

CQCER

累计交易量(万吨)

CQCER

累计交易金额(万元)

7

121

250.22

55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