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市政协第五届第四次会议第0095号提案的函

农工党市委会                                                         

    《关推进成渝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设的建议》(0095)收悉。经与市经济信息委、市司法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成渝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完善合作机制。近年来,川渝两地生态环境部门签订《川渝地区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协议书》《共同推进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深化川渝地区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协议》,川渝毗邻区域分别签订了《渝西川东部分区县签订7+2”区县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合作协议》《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协议》《生态环境保护框架合作协议》等,在落实国家重大部署协调制定政策措施联合开展重大项目共同推进重大工程信息共享、预警预报环评会商和联合执法推动统一标准共同解决突出问题强化科研分析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重庆市与四川交界的渝西地区全域纳入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四川省把川南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作为全省环境保护一号工程,深化川南、川东北大气污染防治,促进两地共同改善空气质量。重庆市永川合川大足潼南荣昌区,四川省泸州广安资阳遂宁内江10个区、市签订了双边、多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

(二)推进务实合作事项。一是定期召开相关会议。每年召开两地生态环境等部门及相邻区县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座谈会议,交流信息和沟通工作。依托生态环境部西南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中心平台与四川省开展空气质量信息交换,每月定期开展空气质量会商。二是开展多污染源协同治理。坚持以四控两增(控制交通、工业、扬尘、生活污染,增强监管、科研能力)为抓手,持续深化蓝天行动制定两地水泥企业错峰生产计划,夏秋季、冬春季开展联合检查,协同削减区域大气污染物。川渝两地提前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目前,我市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已全部淘汰三是深入开展科研合作。完成科技部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的申报共同申报并联合开展科技部川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研究。大力开展研究项目,与中科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省环科院、成都市环科院等单位联合开展了《成渝地区大气重污染形成过程与时空分布研究》《成渝PM2.5化学组分和光化学污染立体监测网络设计与建设》《成渝地区空气质量精细化预报关键技术与预警体系研究》《成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我国臭氧污染防治技术和管理体系研究》《长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全过程大气污染防治支撑技术集成示范》等研究项目,为川渝两地开展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协同治污,促进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

(三)深入开展联合执法。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签订《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协议》、联合印发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联动帮扶工作方案》2020年川渝联合执法工作方案》,川渝毗邻区域23个区、市、县230开展5联动帮扶,检查重点行业20个、重点企业242家,移交问题线索159条。20208月,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启动首次联合执法行动,瞄准臭氧污染问题、突出重点污染区域,对两省市4区县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检查企业24家,查处违法违规问题27起,持续推动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四)加强污染天气应对。夏秋季臭氧和冬春季PM2.5污染期间,加强预警预报信息互通和应急应对工作联动,建立完善川渝两地省(市)、市(区)县涵盖监管、执法、监测、协调等横向分工逐一对应的分管领导工作人员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分片区建立涵盖区级、县级、街道(镇)纵向分级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通过省级层面调度、毗邻区域开展联动、联合加强高架源管控等方式共同应对,有效减缓重污染天气影响。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农工党重庆市委的建议,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动联治工作

(一)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强两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科学研究合作与交流,围绕两地空气质量共同改善目标,对标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突出当期成渝地区秋冬季PM2.5、夏秋季臭氧协同治理研究,突出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及实施路线图研究,制订分阶段大气污染防治计划。联合包装科研、治理和能力建设项目,积极策划跨区域联防联控联治重大项目策划和储备,联合争取国家将两地纳入相关专项支持。加大两地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科研项目列入各级年度项目投资计划。

积极完善协作机制。参照京津冀模式,建立由生态环境部牵头、相关部门与两地政府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进展,交流和总结工作经验,商定重大事项,统筹协调解决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严格落实《成渝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持续推进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污染防治及重点治理项目。建立跨省市空气质量信息交换平台,集成区域内各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机动车监管等信息,促进区域环境信息共享。

积极协同防治污染。推进两地重大项目布局一体化,规划建设特别是位于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大项目要征求对方意见,根据需要参加科研论证、环评等。突出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协同实施交通源、工业源、生活源、扬尘源综合治理,重点推进交界区域钢铁、水泥、玻璃、化工、火电等重点源逐步治理。建立机动车协同监管机制,共享检验和执法信息,推进联合执法检查。持续推动水泥、烧结砖瓦等重点行业企业错峰生产,加大交界区域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

积极推进标准统一。系统梳理和评估两地现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差异,针对突出问题和重点行业,制定修订计划,持续推进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修订。加快推进地方标准的修订完善,突出排放量大、传输远、影响大的钢铁、水泥、火电、玻璃等重点行业加快推进。

积极推动联合执法。突出夏秋季臭氧污染和冬春季PM2.5污染防控,加强两地联合执法检查,强化交界区域和传输通道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和散乱污企业执法力度。开展执法交流,形成区域统一规范加强执法监测,对发现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汇总并移送,及时查处违法排污、超标超证排污等环境违法问题。

(六)积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网络长图微博微信进小区发放告知书面对面开展宣传讲解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大气污染的危害产生的源头和原因相关的法律法规治理技术及标准要求、成渝双城经济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等,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环保义务,践行低氮生活方式,从源头减少污染

感谢农工党重庆市委长期以来对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吸纳你们的建议,更好推动工作开展。

此函已经吴盛海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建议,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202148    

人:冯国豹

联系电话:8852173918623371811 

邮政编码:401147


附件下载: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市政协第五届第四次会议第0095号提案的函.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