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应对气候变化参阅材料》(2021年第4期)的函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所做应对气候变化中国“30.60目标”的重要宣示,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总体部署,各地积极响应,完善措施,把这一项重点工作推进好。近日,中国环境报对各地经济工作会议在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经验以及制定的达峰目标进行了专题报道。现将相关资料整理印发给大家供学习参考。
附件:应对气候变化参阅材料(2021年第4期)
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2月8日
附件
应对气候变化参阅材料
(2021年第4期)
多地提出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 | |||
序号 |
省市 |
碳达峰目标 |
碳达峰行动措施 |
1 |
上海市 |
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 |
正在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2 |
广东省 |
率先达峰 |
分区域分行业推动碳排放达峰,深化碳交易试点。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提升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制定更严格的环保、能耗标准,全面推进有色、建材、陶瓷、纺织印染、造纸等传统制造业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广应用节能低碳环保产品,全面推行绿色建筑。 |
3 |
江苏省 |
率先达峰 |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快推动能源革命,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 |
4 |
海南省 |
提前实现碳达峰 |
“十四五”期间,海南将实行减排降碳协同机制,实施碳捕集应用重点工程。 |
5 |
青海省 |
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 |
构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
6 |
福建省 |
厦门、南平等地率先达峰 |
2021年将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厦门、南平等地率先达峰,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试点。 |
各地启动实施碳达峰行动 | |||
序号 |
省市 |
碳达峰行动措施 | |
1 |
北京市 |
“十四五”时期,北京生态文明要有明显提升,碳排放稳中有降,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北京示范。2021年的主要工作中提到,北京要加强细颗粒物、臭氧、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突出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明确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 | |
2 |
天津市 |
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和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 |
3 |
浙江省 |
开展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和“零碳”体系试点;优化电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机制;大力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到20.8%,煤电装机占比下降两个百分点;加快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腾出用能空间180万吨标煤;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 |
4 |
安徽省 |
严控高耗能产业规模和项目数量;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完成电能替代60亿千瓦时;推进绿色储能基地建设;建设天然气主干管道160公里,天然气消费量扩大到65亿立方米;扩大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00万千瓦以上;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完成造林140万亩。 | |
5 |
吉林省 |
加强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全面构建绿色能源、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加快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生物质,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 |
6 |
河南省 |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方式。深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和农业投入结构,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5个百分点左右,建设30个生态环境友好型静脉产业园,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 |
7 |
重庆市 |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方式。 | |
8 |
湖北省 |
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
9 |
湖南省 |
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
10 |
山西省 |
把开展碳达峰作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牵引举措,研究制定行动方案。推动煤矿绿色智能开采,推动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抓好煤炭消费减量等量替代。探索用能权、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 | |
11 |
山东省 |
推动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十四五”突出加快全面绿色转型,全力建设美丽山东。 | |
12 |
贵州省 |
推动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 |
[应对气候变化小百科]
碳达峰
辞汇意是指碳(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直接表达了以下几种涵义:
一、经济领域。指某国(或某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折合成标准煤的碳或二氧化碳排放)达到绝对排放上限,其GDP增长与碳(化石能源)脱钩。即不再新增化石能源需求。
二、管理领域。指国家对地方的碳排放(按等比例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石化使用量)从实行单位GDP排放强度管控,转为碳排放(等比例能源消耗)总量封顶和强度考核的双重管控,外加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增长。
三、社会领域。指人类生活生产方式不再依赖新增化石(煤、油、天然气)能源,只能转向非化石(太阳能等可再生、核、氢)能源增长。
碳中和
新牛津美国2006年年度词汇。指对于那些在所有减少或避免排放的努力都穷尽之后依然存在的排放额进行碳抵偿。
一、社会目标涵义:即生活生产不再新排碳。途径是将当期使用化石能源和工业生产排放出的碳(二氧化碳)完全捕捉和封存起来;或是完全用可再生能源替代掉化石(煤、石油和天然气)能源;实在无法替代的少量排放通过购买森林碳汇等,培育可吸收碳的森林(即碳汇,但有限)等抵偿掉。
二、社会实践涵义:人们将自己活动所消耗的能源折算成碳排放量,购买相应的碳汇抵偿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