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测算,2023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5天(优121天,良204天,轻度污染33天,中度污染7天,无重污染天),2020年以来连续4年稳定在320天以上,2018年以来连续6年无重污染天。其中3月、8月、10月优良率为100%,1月超标14天,12月超标10天,2月超标6天,4月、7月、9月、11月各超标2天,5月和6月超标1天,冬春季均为细颗粒物(PM2.5)浓度超标,夏秋季均为臭氧(O3)浓度超标。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治气责任
2023年,我市将空气质量改善指标纳入全市“生态报表”,重点问题纳入“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把空气质量改善责任和压力传导到各级各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定期召开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会、攻坚会、片区会、半年工作会共13次,局领导带队现场调研问题突出区县42次,分析重点问题、工作短板,督促指导各区县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按月调度空气质量、目标任务、资金项目、督查问题“四张清单”,通报空气质量排名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压实区县党委、政府治气责任。联合14个市级部门印发《重庆市深入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和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行动方案》。市级有关部门强化对本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的督促指导,积极开展错峰生产、高排放车辆限行和交通疏导、纯电动车推广、工地和道路扬尘管控、秸秆焚烧和烟花爆竹燃放管控、人工增雨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推动各领域、各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和管控。各区县政府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和绩效目标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充分调动本辖区力量协同管控。
二、强化源头发力,狠抓工程减排
2023年我市分解下达6大类2000余项污染源减排工程措施任务,以挥发性有机物和工业炉窑深度治理、老旧车淘汰和纯电动车推广、施工扬尘监管、餐饮油烟和露天焚烧管控等为重点深化源头减排、末端治理。在工业污染争取中央、市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约3.35亿元,鼓励企业开展深度治理,完成挥发性有机物(VOCs)企业治理、重点企业深度治理、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或低氮燃烧改造130余家。在交通污染控制方面,将“公共领域用车纯电动化比率不高”纳入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检视整改问题,会同市级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通知》,新增新能源车16.8万辆,淘汰治理老旧车辆11.2万辆,路检机动车21.7万辆次,遥测机动车1038.4万辆次,查处超标车辆和冒黑烟车辆1.5万辆次,组织1029家加油站开展夏秋季夜间“错峰加油”优惠。在扬尘污染控制方面,创建和巩固示范工地(道路)860余处,中心城区主要道路机扫率稳定保持90%以上。在生活污染控制方面,完成餐饮油烟深度治理685家、抽测抽查5700余家;专题召开秸秆综合利用经验交流座谈会,疏堵结合建立完善“技防+人防”露天焚烧综合防治体系,通过高空瞭望发现并及时处置露天焚烧火点4000余个。
三、强化精准帮扶,合力科学攻坚
今年我市攻坚布局早、专项行动实,提前谋划,印发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今冬明春“治气”攻坚方案,以3个常态化督导帮扶组、5个市级部门综合督导帮扶组、7个执法监测组持续开展督导帮扶,将突出、难点问题移交区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固化形成“调度—移交—督导—通报—整改”的攻坚机制,累计指导企业2900余家次、帮扶解决问题8000余个、移交典型问题2100余个、曝光污染源177个。全面推广执行治气攻坚八项惠企政策,深度治理补助大气专项资金、免费监测、减免税费等,以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分类管控为抓手,评定A级企业1家、B级企业29家,树立行业标杆,减少扰企。针对各区域污染特点,首次组织专家组逐一到32个区县,就臭氧污染防控措施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检查要点对基层和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巴渝治气”通过初审,紧紧依靠大数据、高精尖监测设备、智能识别监控等技术手段和专业技术力量,合力精准攻坚。发出市级空气质量污染应对工作预警14次和主城都市区重污染天气区域黄色预警1次,污染应对期间,通过激光雷达扫描、走航监测等技术巡查231次,发现并移交污染高值区156个;利用高空瞭望系统发现露天焚烧、扬尘污染5500余个,大气信息系统发送错峰生产信息217万余条。
四、强化川渝联动,保障重大活动
召开川渝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会议3次,印发《川渝大气污染防治联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签订《川渝两地移动源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合作协议》,联合开展预报会商24次、发布专报24期、共享空气质量监测数据300余万条,围绕合川、永川、万州三个区域联防联控中心每季度开展川渝毗邻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专项行动,协同推进川渝两地120家水泥企业错峰生产。共同编制完成玻璃、陶瓷、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现两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步编制同步印发限值相同。为保障成都大学生运动会期间空气质量,印发《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方案》,川渝专题召开工作会、动员会,我市执法总队、毗邻四川的16个区同步开展大气污染预警、联动帮扶、交叉检查,累计检查交界区域和传输通道重点企业2300余家次、施工工地1600余个,发现大气污染问题177个,立案查处35起。成都大运会期间,我市臭氧和细颗粒物浓度分别同比下降13%和6%,优良天数比率为100%。
2024年,我市将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美丽重庆建设大会精神,贯彻国务院《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要求,继续以改善空气质量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建立管理减排、工程减排、政策减排等工作体系,聚焦细颗粒物(PM2.5)、氮氧化物(NO2)、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重点减排指标,主抓督导帮扶、项目改造、企业分级管控,持续优化产业、能源、交通等3大结构,深入推动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协同发挥“巴渝治气”数智化以及监测、监管、执法等技术手段和行政力量,合力攻坚,持续改善我市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