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美丽重庆建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美丽重庆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年以来,我们持续完善“九治”生态治理体系,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加快建设美丽重庆,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标志性成果。下面,我向大家介绍2025年上半年美丽重庆建设亮点工作。
第一,绿色盛会圆满收官。2025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重庆成功举办,以重庆为窗口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广泛传播,充分展示了重庆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的生动实践,30余家中外媒体近100名记者参与报道,累计刊发报道630余篇,阅读量超1.3亿人次。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圆桌会也在重庆如期举行,美丽重庆建设的良好成效得以彰显,国内外专家学者为美丽重庆建设提供了诸多有益建议,同时也搭建起重庆生态环境领域国际交流的桥梁。首届中国生态文化论坛同样在重庆成功举办,100名嘉宾围绕弘扬生态文化主题,深入交流、分享经验,有力推动了生态文化的交流互鉴。此外,首届绿色低碳环保产业・重庆推介会也顺利举行,137家环保企业代表以及有关产业协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300人参会,推介会期间,共签约合作项目17项,涉及资金103.4亿元,同时发布了重庆生态环保产业项目与技术需求清单,投资需求约1005亿元。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推介活动为企业明确了投资方向,为其深耕重庆环保产业提供了重要机遇。系列绿色盛会的圆满收官,离不开在座各位记者朋友们的辛勤付出和专业传播,正是你们的笔端与镜头,让绿色盛会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广。
第二,一江碧水长效守护。今年上半年,我们扎实推进“三江”干流和5条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开展水生态监测,与毗邻省份携手建立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截至6月,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2024年度重庆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揭晓,黔江区阿蓬江碧波荡漾、涪陵区黎香溪绿树成荫,江北区、渝北区栋梁河,巴南区五布河,合川区、铜梁区小安溪,长寿区长寿湖,忠县黄金河,云阳县长滩河等8条河湖榜上有名。如今,这些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河湖,不仅成为城市灵动的生态名片,更化作老百姓茶余饭后漫步的亲水步道,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向奔赴。
第三,美丽蓝天永续呵护。今年上半年,我们以“拼”的劲头加力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突出抓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应急减排,完成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项目123项、水泥等企业超低排放改造17家,淘汰治理老旧柴油车7万余辆,推动114家企业环保绩效达“良好”及以上水平,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建立“日调度、周会商、月评估”综合调度和系统帮扶机制,不断提升数字化治气水平,在数字重庆应用场景大赛2025年第二季度大赛中,“巴渝治气”入选市级部门“应用场景领跑者”榜单,我们“微克必争”,以这样的攻坚力度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其中,沙坪坝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健全“治气”长效机制,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显著提升,PM2.5年均浓度在全市29个都市区中稳居榜首,成为蓝天保卫战的生动缩影。近段时间,重庆蓝天白云频现,市民纷纷拿出手机在朋友圈晒出“重庆蓝”,让这片蓝天成为刷爆社交平台的生态亮色。
第四,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今年6月底,我市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全域全面动态清零,全市动态排查建档的1314个、305万平方米农村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治理、惠及群众82.2万人,提前完成农村黑臭水体全域动态清零目标任务,国家首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绩效评价获评“优秀”。动态清零是第一步,防止返黑返臭是关键。因此,我们印发了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和动态清零工作指南,按照“固成效、防新增、处突发”要求,进一步压实区县、镇街、村社巡查管护责任。如忠县在实现动态清零后,进一步完善长效运维、巡查管护等机制,治理区域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切实巩固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成效。
第五,全域“无废城市”提质建设。今年上半年,我们迭代“无废指数”指标体系,累计建成“无废学校”“无废社区”等“无废城市细胞”3800余个,全域“无废指数”达84.86、较2024年提高0.95。我市成功入选全国危废“五即”(即生产、即包装、即称重、即打码、即入库)规范化建设和“一码贯通”试点,西南区域特殊类别危废集中处置中心通过国家审核,正式纳入全国危废集中处置核心力量体系,全市危废利用处置能力较“十三五”末增长一倍以上。在区县实践层面,合川区率先突破,持续完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体系,打造出废旧铝材回收、再生铝生产到铝灰渣综合利用的完整闭环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变废为宝”。
第六,生态屏障持续筑牢。今年上半年,我们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绿盾”行动发现问题整改率达98.7%,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整改率达100%。生物多样性保护精准推进,建成 50 个固定观测点,重点区域19个区县生物多样性调查预计今年年底全面完成。国内首个区域性崖柏资源数据库投用,“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崖柏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入选 2025 年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践成果。建立运行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组织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排查企业3437家次、整改隐患260个。推动生态价值高效转化,比如酉阳的菖蒲盖片区经修复后,成为集康养、观光、研学于一体的度假区,实现生态与经济双丰收。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完善以治水治气为牵引的“九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促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努力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圆满收官,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答问参考
问题1.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包括今年上半年,沙坪坝区PM2.5(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在中心城区保持最优态势。请问,你们在推进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上,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沙坪坝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何怡答)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沙坪坝区通过“市区联动、高位统筹”双向发力,构建全域联动“治气”攻坚体系,以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落实“治气”措施,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年截至6月30日,沙坪坝区PM2.5平均浓度为31.2微克,与去年同期(34微克)相比下降8.2%;月度浓度均值保持中心城区最优。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第一,注重调结构,发展绿色产能。大量淘汰落后产业。对污染问题突出、不符合产业布局要求的企业开展清理整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大力发展战新产业。做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了以赛力斯为链主企业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大力推进绿色交通。建成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成为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源发地和重庆“四向通道”中心。全区新增公交、公务车辆100%新能源化。全区累计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站133个,其中超充站51个。
第二,坚持重治污,打出组合拳。优化治气路径,靶向精准治污。聚焦工业废气、施工扬尘等主要污染源,我们建立了涉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实现对全区1000余个污染源精细化管控。分区域、分时段、分行业对200余家涉气企业实施差异化管控。完成19家涉气工业企业、53家养老机构餐饮油烟深度治理,歌乐山天池村101户居民油烟实现集中整治。重塑治气系统,靶向科学治污。依托“巴渝治气”智慧监管指挥平台,整合公安、交通、生态环境等部门视频感知设备500余个,打通电力、燃气、供水等经济运行数据,接入在线和排污许可管理系统200余个污染源数据,实现市—区—镇贯通共享、多跨协同、智慧感知、精准调度。多维协同攻坚,靶向依法治污。联合生态环境、公安、住建、城管等部门,对企业问题综合施策推进治理。联合镇街与重点区域内的30家企业建立联动响应机制,保障治理设施稳定,强化颗粒物等首要污染物控制。联合高新区对重点毗邻区域联合开展涉气问题排查,整治问题20余个。我们还通过“环保有奖举报热线”“蓝天行动进校园”“企业环保开放日”“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等活动,提升社会公众参与意识,着力构建“人人参与、共建共享”治理格局。
问题2:在 “无废城市” 建设背景下,合川区如何提升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特别是在铝产业循环利用方面有哪些具体成效?(合川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秦建国答)
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我区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持续完善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体系,截至目前全区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已达95%以上。以铝产业发展为例,我们依托重庆顺博铝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构建了“再生铝材料+铝灰危废利用”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从“再生铝资源—铝合金加工—终端消费—再生铝回收”全产业链循环体系,实现了资源利用、低碳减排和经济效益的多重突破。
第一,再生铝产业破解资源与能耗难题。原铝生产需经历铝土矿开采、长途运输及高耗能冶炼等环节,而再生铝产业发展优势显著。首先,能耗大幅降低。每吨再生铝天然气消耗量较传统工艺节约30%左右,我区再生铝项目综合能耗为104千克标准煤/吨,较国家标准降低20%左右。以顺博公司年产能30万吨计算,年节约标煤约78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9万吨。其次,能缓解资源压力。再生铝直接利用废旧铝材,避免了铝土矿等原生资源的过度开采,从源头降低工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第二,工艺升级推动废铝回收效率跃升。传统再生铝生产中,熔炼产生的铝灰渣常被直接废弃,造成资源浪费。顺博公司通过优化熔炼和筛选工艺,实现废铝回收率从85%提升至98%,按照企业每年处理6万吨铝灰渣计算,能额外回收铝颗粒约6500吨,相当于年减少固废产量约6500吨,创造经济效益约1000万元。该技术工艺不仅提高了铝金属回收率,还为后续铝灰渣深度处置奠定了基础,实现“变废为宝”的第一步。
第三,创新处置实现铝灰渣“零废弃”。对于无法直接循环利用的铝灰渣,顺博公司通过全流程资源化利用,构建“固废—建材—副产品”产业链。首先,转化为建筑材料。铝灰渣经水解脱氨、固氟等处理后,与水泥、浮石粉等混合制成装配式墙板浆料,设计年产建筑材料60万立方米,减少固废委外处理量约6.3万吨。其次,副产品增值利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氨水吸收、硫酸喷淋等工艺,设计年生产5万吨氨水和2千吨硫酸铵,实现“废气变产品”,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
目前,合川区已形成从废旧铝材回收、再生铝生产到铝灰渣综合利用的完整闭环,推动铝产业向低碳、高效、循环方向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拓展更多产业领域的固废利用场景,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走深走实。
问题3:刚刚发布人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全域全面动态清零,请问忠县在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呢,今年还将重点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呢?(忠县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冬明答)
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忠县以“全面清零、长制久清”为目标,扎实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我县11个农村黑臭水体(涉水面积43347平方米)已提前全面完成整治,实现了动态清零、水清岸绿。围绕农村黑臭水体清零行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分层组建专班。第一时间成立县级农村黑臭水体清零行动工作专班,各乡镇(街道)对应成立分专班,层层压实主体责任,确保了清零工作有人抓、项目有人管、经费有保障。
二是实行“三级”排查。依托“141”基层治理体系,建立“村社巡查、乡镇排查、县级抽查”的三级排查制度,实现了全县29个乡镇(街道)、356个涉农行政村社所涉水体全覆盖。
三是分类实施整治。在详细溯源排查的基础上,按照“一水一策”原则,分别采取截污控源、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系联通等治理措施,整治成效十分显著。
四是严格督查督办。在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日研判、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工作机制,实施“红、黄、绿”赋色管理,对整改滞后、整改不到位的问题开展重点督办,整治成效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
同时,我们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与和美乡村建设有机融合,通过实施“拔山镇大力小学门前塘”和“官坝镇洗行湾山坪塘”整治,实现了“烦心塘”到“幸福景”的美丽嬗变,原来的“臭水塘、臭水凼”变成了周边居民茶余饭后“休闲地、打卡地”,深受当地群众称赞。我们坚信保持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落实长效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农村黑臭水体清零行动专班职能作用,依托河(湖)长制,形成“定期巡查、问题交办、动态更新”等常态化监管机制,持续巩固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成效。
二是畅通公共监督渠道。在忠县人民政府网站公开农村黑臭水体地址、水域面积等基本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营造人人监督、人人参与水体保护的浓厚氛围。
三是构建数字监管体系。依托数字重庆农村黑臭水体“一件事”应用场景,强化数字赋能,提升多部门协同监管质效,做到风险点位发现一处、消除一处。
问题4.酉阳在生态修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如何让良好的生态资源成为绿色发展动能,实现生态价值高效转化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耀答)
答:感谢这位朋友的提问,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酉阳在生态修复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具体做法与成效。
在生态修复方面,我们多维度守护绿水青山,夯实绿色发展根基。秉持“系统治理、分类施策”的理念,酉阳全方位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累计投入12亿元,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第一,聚焦生态修复攻坚,推进石漠矿山治理。完成100.79公顷矿山与268平方公里石漠化土地的修复。石漠化严重的板溪镇叠石花谷,通过修复将荒地打造成集文化体验、地质研学、休闲观光为一体的4A级景区;菖蒲盖片区也曾是生态脆弱区,经景观绿化、湿地恢复等系列举措,林草覆盖率达到77%。
第二,守护珍稀野生动植物,构建立体保护网络。划定核心保护区,建立珍稀物种监测体系,构建“人防+技防”的立体保护网络,为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保驾护航。
第三,实施增绿添景行动,厚植全域生态底色。扎实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累计完成营造林28.7万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514.3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现已超过64.5%,酉阳大地处处绿意盎然。
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我们努力让绿水青山“变现”,走出生态经济双赢路。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呢?我们探索了三条路径:
第一,推动碳汇交易,激活绿色金融。推进120万亩国储林建设,作为重庆试点,收储30万亩林地。启动重庆首个CCER造林碳汇项目,20年可减少138.68万吨碳排放,每年增收1000多万元,农民每亩地1年还能获得15元碳汇收益,绿水青山变身“绿色银行”。
第二,发展生态旅游,构建全域格局。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打造“1+9+2+N”景区群,这里“1”指的是桃花源景区,“9”指的是9个重点景区,“2”则指两个度假区,而“N”则涵盖了众多的乡村旅游点和其他旅游资源等。桃花源、龚滩古镇等老牌景区热度不减,叠石花谷、菖蒲草原、楠木湾等新景区人气高涨。叠石花谷挖掘叠层石资源,融入非遗文化,将石漠化荒地变为网红打卡地;菖蒲盖片区经生态修复,串联草原、梯田、苗寨等景点,成为市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龚滩古镇整体搬迁,修旧如旧,年接待游客超300万。2025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仅“五一”小长假接待游客就达2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两项指标同比增幅分别为35.36%和39.04%。
第三,依托山地优势,做强海拔经济。凭借平均海拔800米的生态资源优势,推出“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重点打造“茶米油蜜青蒿酵素”等6大主导产品,开发49大类348款优质农产品,品牌估值突破50亿元。特色农产品产值从2015年的3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20亿元,带动20万农户增收致富。
下一步,酉阳将进一步巩固生态修复成果,筑牢绿色发展根基,高水平打造美丽重庆先行地,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县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