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

2021年,看重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如何破题

日期: 2021-02-18
字体:

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暨林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重庆呈上了这样一份生态环保“成绩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涉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其中,截至2020年底,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100%,较2015年上升14.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3天,与2015年相比增加41天,PM2.5浓度从2015年的57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0年的33微克/立方米,评价空气质量六项指标首次全部达标......

成绩属于过去,新篇正在开启。“谋划和推动‘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注重一体贯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市生态环境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切实加以解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牢牢把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这个总要求,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快建立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并在履行法规标准制定、执法督察等职责中,既要服务支持经济循环畅通,又要助力市场主体高效运行。

2021年是推动我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迈好第一步的开局之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何处深入?记者获悉,重庆将从8个方面破题——

一是科学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目标任务。加快编制我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科学合理提出“十四五”时期目标指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机制。同时,围绕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大数据等领域,编制实施生态环境领域专项规划。

二是以减污降碳为抓手,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围绕落实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制定全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强化碳强度考核的硬约束,建立和完善涵盖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系,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将实施应用“三线一单”,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举措,推动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战略新兴产业等重大项目落地,助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三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意味着触及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宽,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更高。”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握好新发展阶段环境治理的特点,顺应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的根本性转变,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力争在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记者注意到,2021年开始,国家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有较大调整,我市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由原中心城区的16个增至所有26个区的35个,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由42个增至74个,等等。这就意味着,相比“十三五”时期,要完成我市“十四五”时期及今年环境质量目标任务将更加艰巨。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将按照“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目标,持续推进濑溪河、临江河等重点流域保护与修复,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加快补齐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确保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纳入国考的74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满足考核要求。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将以“主城提升、两群提质、工程减污、川渝联动”为重点,深化“重庆蓝”五大举措,加强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加大冬春季蓝天保卫战攻坚和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控力度,提高污染天气应对能力,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细颗粒物浓度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在土壤、农业农村污染及固废治理方面,将深化“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全面实施污染地块“一张图”管理,启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持续开展危险废物三年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四是以贯彻纲要为主线,深入推动成渝地区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将协同推进长江、嘉陵江、乌江等生态廊道建设,共同推进跨界水体污染治理,深化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深入开展川渝联合执法,探索制定修订统一的环保标准。

五是以生态保护修复为重点,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将更加注重从整体性、系统性出发,协调统筹推进治水、建林、禁渔、防灾、护文,协调深化实施国土绿化提升、“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矿山生态修复、湿地保护、水土流失及石漠化治理,参与推进广阳岛片区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开展“绿盾2021”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

六是以解决环境问题为根本,持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将全面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统筹督促协调“中字头”“部字头”“市字头”等问题整改。将完善例行督察、专项督察、日常督察和驻点督察“四位一体”督察工作体系,健全常态化巡访暗访机制,试点市级部门、市属国有企业例行督察。将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统筹推进渝黔、渝青、渝甘等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深化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妥善处理回应群众信访投诉,确保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稳定。

七是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将统筹推进我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各区县制定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开展我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立法前期调研。将继续推进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开展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试点,加快构建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将深化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实施环保重点项目科技攻关,加强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成果运用。

八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建立与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相适应的铁军队伍。将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生态环境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抓好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市委实施意见精神,强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环境。将从严落实党的好干部标准,强化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加快打造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