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

川渝生态环境部门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合作协议

日期: 2020-11-13
字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升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11月1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污染防治工作会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工作座谈会上,重庆、四川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无废城市”,签订合作协议。

据了解,此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的签订,标志“无废城市”试点由重庆主城中心城区延伸拓展到重庆全市域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对全国“无废城市”试点的深化和“无废城市”区域共建的探索,也是川渝两地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的重要内容,将进一步加强成渝地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区域协作,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推动固体废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进展,为全国“无废城市”“无废社会”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强化顶层设计方面,《协议》按照“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系统集成、全民参与”的原则,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共同谋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建设规划,强化成渝地区固体废物环境治理相关项目储备,及时总结共建经验,向全国适宜地区推广。

加快能力建设方面,《协议》将统筹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支持两地相关企业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强化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不断提升信息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强固体废物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到2022年年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与实际需求基本匹配。

推动资源共享方面,《协议》充分发挥两地产业互补优势,开展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区域合作,促进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优化,实现区域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共建共享。持续完善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积极推动两地固体废物专家团队共建、危险废物鉴别机构互认、固体废物规范和标准共享。

推动信息互通方面,《协议》将打通两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大数据平台,推动固体废物产生、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基础信息以及重点产废单位、利用处置能力等数据共享,实现信息互通、业务协同。

《协议》还将加强成渝联合科研攻关能力,共同建立专家库和技术支持团队,分析研究成渝地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对重点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共同争取国家对成渝地区在固废、危废管理多个方面开展试点示范的支持。

加强联合执法方面,《协议》将加强川渝两地固体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联合执法,以废酸、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电镀污泥等危险废物为重点,持续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环境违法犯罪活动;推动固体废物污染联防联控,协同开展突发事件固体废物就近应急处置。

《协议》中还涉及到合作机制的建立,如建立固体废物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区域联动、联合防治、应急协作、执法协同等制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在重庆市、四川省轮流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确定年度重点合作事项,评估合作成效,解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加强人员交流,互派人员挂职等内容。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纳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将“无废城市”建设作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市委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和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目标,建立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推进体系,系统制定试点方案,高标准设置目标任务,突出“大思路、大手笔、大动作,彰显重庆特色”。截至目前,111项任务已完成94项,“五大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效,并在地方立法、责任清单制定、跨区域跨部门联动、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提升、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全民行动体系构建等方面总结凝练一批经验做法和创新模式。

“无废城市”共建既是推进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深化,也是落实《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工作方案》的重要举措。今年重庆新启动了万州、涪陵等9个区的“无废城市”建设,明年将着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并力争“无废城市”建设市域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