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两地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近日再次来到位于吴兴区织里镇陆家湾村的一家铝合金企业,直奔压机、模具、包装几个车间的问题点位,听噪声、查整改。
循着机器运转的“嗡嗡”声,执法人员来到压机车间,里面堆满了铝棒、铝锭等原材料,3台压机正不停地将一根根铝棒挤压成型材。企业负责人刘先生解释说:“上次检测超标后,我们立即进行了排查,发现主要是冷却塔和污水处理站的电机老化产生了噪声。我们已经更换了低功率的电机,声音小多了。”
一周前,与织里镇毗邻的吴江七都镇居民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举报这家铝合金企业有噪声污染。接到举报的第二天,两地生态环境部门执法人员就联合上门检测,结果显示噪声超标。“过去,这种情况需要层层上报,由生态环境部平台转交办理。”吴江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第五执法大队大队长董赟说。执法人员在与企业一河之隔的七都镇走访时,村民罗阿姨得知两地跨省联手抓环保,高兴地说:“怪不得效率这么高,最近噪声确实小多了。”
执法效能的提升,源于两地建立的联勤联动环保机制——“生态联勤+”新模式,开展交叉联合执法正是机制创新之一。
据悉,环太湖沿线的吴兴与吴江交界区域,历来块状经济发达,有不少小微企业和加工作坊,一些经营者利用两省交界的地理便利逃避环保监管。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吴兴分局坚决扛起“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的使命担当,以太湖流域生态守护为切口,多维度推进环太湖毗邻地区联勤合作迭代升级,打造“生态联勤+”新模式,将两省交界生态环境保护的“薄弱地”转变为“安全地”。
聚焦跨区域联勤阵地建设需求,在两省交界的毗邻地区,吴兴分局联合公安部门建成长三角首个跨省生态联勤警务站——乔溇生态联勤警务站。针对两省交界区域水域面积多、农业项目多、工厂企业多的特点,吴兴和吴江联动公安、环保、消防、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执法人员常态化入驻乔溇生态联勤警务站,24小时守护太湖湖岸及周边辖区,实现了生态保护“单打独斗”向“齐抓共管”的转变。
4月底,为多维度推进环太湖毗邻地区生态联勤合作迭代升级,吴兴区生态环境分局和苏州市吴江生态环境局签订了《跨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备忘录》,将两地4.6公里分界线两侧各1公里范围作为交叉联合执法区域,进行常态化联合执法,流程大大简化,效率也高多了。
“划定交叉联合执法区域,基本实现了对属地不清的违规企业监管全覆盖。”吴兴区生态环境分局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中队长陈李喆说,备忘录签订后,双方进一步细化了合作内容,形成专项合作机制。比如,当交界区域内发生跨界污染,第一时间相互通报并合力做好应急处置;对属地不清的违规企业进行联合整治,相互配合调查取证等。自备忘录签订以来,两地已开展联合执法3次,督促整改违规问题2个。
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双方还在两省交界沿线增设高空鹰眼8个、水利球10台、水质监测设备5套和热成像设备9套,实现交界复杂区域重点要素全息感知和动态巡查。同时,研发集指挥调度、预警于一体的“生态联勤警务工作平台”,接入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实时动态数据2.3万条,搭建两地共享数据库,实现对7.5公里太湖湖岸和12条溇港河道的水质实时分析及自动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