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充分发挥改革先导作用和突破作用,强化系统思维,积极探索市政污泥和裸露土地协同治理、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技术和制度协同创新“三个协同”,实现了市政污泥资源化、裸露土地绿化、城市绿量攀升、环境显著改善多赢效果,蹚出了一条降碳固碳的新路径。市政污泥处置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万吨,裸土绿化每年可实现固碳6000吨。
推进市政污泥和裸露土地协同治理
市政污泥兼具“资源”和“污染”双重属性。去年以来,日照市创新理念思路,协同嫁接污泥和裸土利用,将污泥无害化处理产物运用到裸露土地进行土壤改良,通过种植花卉绿植实现裸露土地绿化,一举解“两难”。
日照市引入国际领先的技术,对日照市污泥生物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将市政污泥等有机固体废物进行高温发酵,不仅缩短了处置周期、实现了污泥处置无害化,并且处理后的发酵物还具有腐熟度程度高、含水量低、氮磷等营养物质留存量高等优点,实现了“变废为宝”、低碳排放。
根据有机发酵物的营养成分特点,与低品质建筑渣土等进行混合,调配成基本符合绿植生长需要的花卉用土,在裸露土地上覆盖5至10厘米的调配土壤,解决花草“播而不出”“绿而不活”的问题。选用具有多年生、根系发达、耐寒耐旱、生长期长等特点的适生多年花草进行试验,探寻出土壤调配方式和适生宿根草花,最终确定了狗牙根、白三叶、金鸡菊等“十花六草”。这些花草具有成长快、易养护、耐严寒等优点,播种后一般45天就能达到茂盛效果,正常气候不用浇水、防治病害,冬季长时间保持常绿,春天后不用重复播种,成了绿化装扮的主力军,迅速让一块块裸土穿上了“花衣”,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的二次利用。
推进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
日照市坚持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相统一,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职能定位和责任,实现政府更有为、市场更有效,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按照“大胆假设、科学求证”“先试点、再推开”的思路,市委、市政府充分尊重规律,围绕推动市政污泥和裸露土地协同治理,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团队进行科学论证,去年6月在东港区选取2.85万平方米裸露土地率先开展试点,试点成功后今年年初在全市面上推开。制定出台《城市裸露土地整治方案》等政策文件,全面摸排城市裸露地块和责任实施主体,并建立工作台账,压茬推进辖区裸露土地调查核实、绿化实施工作,对3个月以上的长期裸露土地,确保做到“可绿尽绿、应绿必绿”。
截至今年8月底,已累计绿化150万平方米裸露土地,动态保持约100万平方米的裸土绿化,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开门见草、推窗见花的美丽和惬意。
在污泥处理方面,日照市把主城区9座污水处理厂与1座污泥处理厂以及雨污水管网、河道交由市水务集团统一维护,实现“厂网河”一体化,统一处置污水、污泥,提高污泥处理效能。在裸土治理方面,采取包工包料方式组织招投标,最终确定由掌握核心技术的山东东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对裸露土地进行治理绿化。特别是以承办省运会为契机,组织企业对城市主干道沿线废弃厂房、拆迁垃圾及裸露土地进行清理、平整、治理,共种植杏树等苗木和波斯菊、荷兰菊、矮向日葵、玉簪等花草约7000余平方米,曾经的城市疮疤蝶变“花海绿廊”,吸引了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推进技术和制度协同创新
日照市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深度融合、协同并进。
在技术创新方面,围绕改善土壤营养,深化与东北大学合作,引入“超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发酵过程中加入在120摄氏度仍能正常存活代谢的超高温嗜热菌,将污泥发酵温度由原来的60摄氏度提高至85摄氏度以上,有效缩短发酵周期,主城区污泥日处理能力提升了2/3,每日可处理200吨市政污泥;围绕保障土壤安全,统筹协调自然资源、生态、科技等部门资源,形成技术方案,利用重金属粒子较强的吸附、稳定和氧化还原作用,可有效降解和去除市政污泥、畜禽粪便中的有机污染物,磺胺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和剧毒物典型抗性基因去除率达到99%以上,真正实现了无害化处理,土壤更安全、无异味。
在制度创新方面,围绕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探索创新集城管、生态环境、科技、住建等多部门参与的管理实施与协同机制。完善考核机制,对市政污泥处理实行专业考核,由第三方定期检测污泥处理,处理结果与经费拨付相挂钩,推行依效付费;将裸露土地治理纳入精致城市管理考核,由城市管理专职巡查员队伍进行常态化巡查,逾期处理实行扣分,纳入精致城市考核成绩,兑现考核刚性奖惩。完善监督机制,依托城市管理智慧平台“随手拍”系统,发动群众参与监督,市民发现裸露土地拍照上传智慧平台后,可获得2元、20元、50元不等奖励,对随时出现的裸露土地即查即改、随增随绿,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红利”。
原题:强化系统思维,探索“三个协同”
日照蹚出一条降碳固碳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