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政务公开 > 国内动态

用于甘肃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国家下达专项投资23.9亿元

日期: 2022-06-18
字体: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甘肃省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专项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共23.9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80%,属历年新高,涉及全省13市63县。

挑战和问题:全省地方财政困难,社会资本进入意愿不强

2020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一是在长江重点生态区布局了横断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上中游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大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三峡库区生态综合治理等8个重点工程。

二是在黄河重点生态区布局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贺兰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修复、黄河重点生态区矿山生态修复5个重点工程。

“林草生态建设依然面临一些突出挑战和问题。”《甘肃省“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指出,全省自然降水稀少,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总量短缺,生态用水保障难度大,特别是河西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受水资源不足影响尤为突出,现有植被存在较大退化风险……

该规划同时指出,全省地方财政困难,林草工程建设仍以中央投入为主,投资渠道较为单一,资金投入整体不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效途径缺乏,社会资本进入意愿不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仍不够完善,森林补偿标准不够高,湿地补偿范围相对窄,林草投融资难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

自然条件差:甘肃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处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甘肃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处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自然条件差,生态历史欠账多、问题积累多、现实矛盾多。”《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指出,甘南高原草原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源涵养功能仍需提高,河西地区也是沙尘源区,生态保护修复任务十分艰巨。

在资金支持方面,该发展规划强调,要积极争取国家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对我省的倾斜支持力度,加大对我省黄河、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与渭河源区转移支付力度。积极争取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支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支持黄河上游干流和主要支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推进以水质和水量为考核目标的黄河干流、渭河、泾河等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

8个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就此,甘肃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林草部门积极谋划生态项目,指导市州及省属单位谋划完成祁连山北麓、陇中地区、秦岭西段、石羊河中下游、疏勒河中下游、黑河中游、甘南黄河上游、陇东地区等8个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秦岭西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等项目,实施范围涉及全省13市63县,建设内容包括人工造林101.83万亩,封山育林49.59万亩,退化林修复134.79万亩,草原改良356.62万亩,工程固沙23.87万亩等。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到2035年,通过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全国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甘肃省上述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项目实施后,可提高区域内森林植被覆盖度,进一步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并对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