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政务公开 > 国内动态

回首2021|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持续深化

日期: 2022-02-02
字体:

  浙江岱山,蓬莱仙岛上渔港栖霞的美景吸引无数游人前往。这里正在打造中国的美丽海岛样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民生福祉。

  安徽黟县,奇墅湖一年四季风光秀丽,旅游业势头正旺。这里在“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闯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生态惠民的新路径。

  2021年,全国各地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新路径新模式,多层次示范体系得到进一步丰富,绿色发展底色不断提升。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生态文明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五批100个生态文明创建示范区和4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这些先进典型不仅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绿色转型发展、落实生态文明体制等方面发挥了正向激励、示范引导作用,同时也向世界传递了绿色发展的“中国智慧”。

  加强顶层设计,示范体系更丰富多元

  随着几年来的稳步推进和深化发展,从南到北,自东向西,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形成了国家先进指标引领、地方因地制宜建设的工作模式,建立起点面结合、多层次推进、东中西部有序布局的建设体系和格局,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向纵深发展。

  2021年,生态环境部进一步规范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并不断提升创建要求和标准,围绕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六大领域设置了近40项指标。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建设试点、362个县(市、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136个地区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命名地区涵盖了山区、平原、林区、牧区、沿海、海岛等不同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定位的地区。

  多层次示范体系的日益丰富,得益于生态文明示范建设顶层设计的不断加强,以及地方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

  为进一步提高示范创建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2021年,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系列规范性文件。如制定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工作规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估技术导则》,修订《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试行)》等,给地方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鼓励和指导。

  为进一步提升各地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水平和影响力,2021年2月生态环境部还发布了《副省级城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明确在下辖区(县、市)全部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后,副省级城市可提出创建申请。这既坚持了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质量为本、鼓励优先的原则,也进一步提升了各地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水平。

  各地也在积极推进实践创新。如四川省印发了《关于〈四川省省级生态县管理规程〉和〈四川省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的通知》,标志着四川省将启动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从而形成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体系。

  北京市则积极推进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印发了《北京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储备库入库机制,指导各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

  甘肃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召开现场推进会,印发《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积极探索建立示范创建奖补机制,全省各地掀起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高潮。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保护效果显著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如今,在浙江湖州长兴县,“太湖风情”的美景令人神往。为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深化生态环境治理,长兴县统筹推进治水工作173项,投入资金82.29亿元,完成1134个水体提升整治,完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不仅如此,还实施太湖沿岸湿地生态修复等六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项目,让一池太湖水变得更加灵动又生机勃勃。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指标数据持续向好,是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带来的最直接效果。创建过程中,天津市宝坻区打好环境绿色牌,全域建成无煤区,强化水气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6年位居河北省第一,荣获中国空气最优低碳生态宜居旅游名县称号。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环境质量持续向优,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优良天数达94%,河湖水质持续稳定向好。

  如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明显,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得到有力支撑,有效推动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整体提升的良好局面。

  转化路径多样,推动绿色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贤刚曾对媒体表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性在于,各地在创建过程中,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探索,推动生态文明落地生效。

  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过程中,各地探索积累了“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绿色资本”4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以及“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复合产业、生态市场、生态金融、生态补偿”8种典型实践模式,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不断形成,有力提升了地方绿色发展成色,推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坚持“生态立区”,创新提出“微生态小区”等建设理念,探索出一条省会城市核心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双赢之路,成为省内唯一持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块金字招牌的地区。

  在东北,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打造绿色无公害野山参生产加工产业带,开发冬季特色的旅游项目,绿色经济日益壮大;福建省南平市则基于“分散化输入、整体化输出”模式,构建了“生态银行”这一自然资源管理、开发和运营平台,激发绿色新动能;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奏响绿色发展协奏曲,巩固推广“千万工程”撬动乡村蝶变、绿色智造集群化等“两山”转化六大模式,持续壮大“七色美丽经济”,地区生产总值跃居浙江 33 个县之首。

  如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让各地的生态环境优势逐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而作为重要的实践平台,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还以创促建,通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变革发展方式、生活方式、治理体系等,促进各地协调发展。

  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生态环境部将持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构建新时期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体系,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标准规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更坚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