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栗园园)通过食藻虫摄食蓝绿藻和有机腐屑物,抑制藻类生长,沉水植物净化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再加上投放的水生动物以及食藻虫携带的有益微生物,碧津湖水下的生态系统很快建立起来。
如今,碧津湖清澈见底,湖下的沉水植物已经形成一片“水下森林”,水质从五类提升到三类,局部甚至达到二类。
7月12日,细雨蒙蒙,渝北区双龙湖公园里,几台机器正在紧张施工。放眼望去,湖内大半面积已被渣土覆盖。
“等整个覆土工程结束后,我们将重新往湖里补水,并投放食藻虫,栽种水下植物等,明年就能还给市民一个清澈干净的双龙湖。”渝北区水生态修复项目技术负责人何正权介绍。
清淤不治本
城市湖库治理成了“老大难”
渝北区有众多城市景观水体,如碧津湖、双龙湖、龙舌湖等,通过打造形成了一个个亲水公园,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这本是美事一桩,但由于城市湖库水体无活水注入,天长日久水质逐渐变差,甚至发臭,反而成了一件糟心事。
多年来,在湖库污染治理方面,渝北区采用的是传统方法,即在进行湖底清淤后,进行换水。但这种方式不仅工程量大,而且治标不治本。以双龙湖为例,治理一次效果仅能维持三到五年时间。
因一直未找寻到有效的治理方法,城市湖库污染成了渝北区面临的一道难题。
大胆尝鲜
率先试用食藻虫技术
为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2017年10月,渝北区组织相关负责人在前往上海、广州等地考察后,投入800多万元,决定在我市率先开展“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以下简称“食藻虫技术”),通过构建“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共生体系的生态自净系统,对区域内的碧津湖水体实施水生态修复试点,并从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食藻虫。
这食藻虫究竟是什么来头?它又是如何解决湖库污水治理难题的呢?何正权介绍,食藻虫大小与蚂蚁差不多,是一种低等甲壳浮游动物,是蓝藻天敌,专门摄食藻类和有机颗粒,可在短期内大幅提高水体透明度。
碧津公园项目启动后,工作人员首先对碧津湖进行放水覆土,随后重新往湖中补水,同时投入食藻虫以及苦草、马莱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和鱼虾螺贝等水生动物。
通过食藻虫摄食蓝绿藻和有机腐屑物,抑制藻类生长,沉水植物净化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再加上投放的水生动物以及食藻虫携带的有益微生物,碧津湖水下的生态系统很快建立起来。
治理显成效
2022年渝北湖库全部纳入治理
如今的碧津湖,湖水清澈见底,湖下的沉水植物俨然已经形成一片“水下森林”。通过“食藻虫技术”治理,如今碧津湖水质已从五类提升到三类,局部甚至达到二类。
去年,渝北区又投入5000多万元,启动了双龙湖、龙舌湖、晚晴园、木鱼石公园食藻虫水生态修复工作。目前,晚晴园、龙舌湖项目已完工,木鱼石项目进入了生态调控阶段,双龙湖项目也在稳步推进,明年这四个湖库的水质将会有明显改善。
渝北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传统的环湖截污、库底清淤、定期换水、搭建生态浮床修复的治污模式,“食藻虫技术”具有一次性投入,治理效果可持续的优点,只要没有外来污染源,随着水下生态系统逐步稳定,其治理效果会越来越好,维护成本也会越来越低。在2022年之前,该区将利用“食藻虫技术”对全区城市湖库进行治理,进一步改善湖库水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