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栏>无废城市 > 经验交流

推进无废园区“三化”建设,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日期: 2024-11-18
字体:

一、基本情况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长寿经开区)是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服务面积102平方公里,累计开发面积达45平方公里,市场主体2万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7家、跨国公司64家、上市公司63家、高新技术企业141家。2023年长寿经开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逆势增长,四上企业营收实现164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344亿元,增长10%;进出口1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增长17%;实际使用外资1082万美元,增长10%,协议引资414亿元,百亿级项目2个。在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列第36位,居西部第三、重庆第一。

近年来,长寿经开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全面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无废园区产业循环化、管理数字化、废物资源化建设。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源头管控,推动产业循环化

一是严格项目准入,筑牢源头防控底线。长寿经开区坚持底线思维,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硬约束。注重规划环评引领,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控制产业链条短、深加工程度低、产废强度高、综合利用能力低的传统行业发展规模。2023年一票否决类似项目4个,涉及投资1.27亿元。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促进治理提档升级。严格执行《重庆市十四五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督促重庆钢铁、川维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加大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有效减少固废废物产生量。推广应用环境友好的先进生产设备,使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和溶剂,推动危险废物减量化工艺改造,减少废有机溶剂等危险废物产生。2023年,长寿经开区企业实施技改项目115个,备案投资达52亿元。开展全国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通过对16家重点企业的审核评估,探索建立天然气化工行业和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物源头减量。长寿经开区构建了7大产业集群,形成多个循环经济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副产物或废弃物可作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形成园区大循环、产业中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巴斯夫、飞华环保、映天辉形成了氯化氢-氯气-稀盐水循环产业链,每年23万吨氯化氢、20万吨氯气、6.6万吨稀盐水实现了循环利用。重钢焦化、宝承碳材、佐能化工、巴斯夫形成了煤焦油-粗苯-纯苯-苯胺的循环产业链,每年13万吨煤焦油,5万吨粗苯,3.7万吨纯苯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扬子乙酰-川维化工-加气母站形成了氢循环产业链,每年5.16亿方氢气实现资源化利用。

(二)形成多方合力,推动管理数智化

一是建立三级联动,协同监管无死角。长寿经开区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长寿区生态环境局建立了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加强监管,坚决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行为。对危险废物运输车辆和处置环节分别安装GPS跟踪和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24小时无死角实时监控。

二是引入第三方专家,指导帮扶全覆盖。2017年以来,长寿经开区坚持聘请专业的环保管家入驻经开区,形成工作机制,定期指导企业开展申报登记、台账管理、应急预案等固体废物管理工作,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并纳入企业考核评级。目前,已实现对经开区207家规上企业和9家固废经营单位的指导帮扶全覆盖。

三是推行智慧监管,重要信息一网通收。利用长寿经开区智慧园区平台,实现对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智慧化监管。目前,长寿经开区56家重点企业接入关键点位视频监控405路,水电气计量设施及重点环保参数信号655组,道路视频157个,企业视频1258个。

(三)优化处置模式,推动废物资源化

一是加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提升固废处置能力。2020年,长寿经开区获批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总投资17亿元,建成禾润中天二期危废处置项目、双象危废处置项目、众思润和工业固废处理项目、信维环保固废处置项目、中润化学有机溶剂NMP生产与回收利用(一期)项目、钰宏再生20万吨钢渣破碎项目、新思通江南钢城废旧钢材环保回收利用项目、玮韦环保55万吨矿渣项目、轩轶轮建筑垃圾利用项目等9个固体废物试点项目。长寿经开区固废处置能力得到稳步提升,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处置率从2018年的90%提高到2023年的99.2%,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保持在100%

二是加强清洁技术应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重庆钢铁公司投资36亿元,实施了转炉煤气冲入混合煤气,提高煤气综合利用率”“富余煤气高效利用发电项目80个节能环保项目,其中富余煤气高效利用发电项目,新建380MW超高温亚临界发电机组,发电效率由以前的28%提升到41%,年发电量可达近40亿kWh,自发电率达到87%以上,每年节约标煤11.8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9万吨。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能源外购,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三丰收。卡贝乐化工公司85万吨/年甲醇装置建设了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利用系统,回收转化炉烟气中50%CO2用作原料,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8.7万吨,多产甲醇19万吨,可实现经济效益4.5亿元。宏大化工公司对生产双氧水副产的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加工,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每年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2.5万吨,可实现经济效益1500万元。佐能化工公司对粗苯精制装置产生的有机废气约100Nm3/年进行深度治理,将原废气中的硫化氢和氨气转化为副产物硫氢化钠和氨水,每年回收硫氢化钠1300吨,氨水500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150万元。

三是加强无废工厂创建,推进固废不出厂龙头企业率先垂范,川维化工投资1.2亿元,新建废硫酸再生循环利用装置,每年可处理废硫酸3.5万吨,废硫酸回收率达到98%以上,实现经济效益8350万元。投资800万元,新建甲醇废水精馏处理系统,每年可处理甲醇废水4.8万吨,生产醇基燃料3万吨,实现经济效益1.35亿元。2023年,川维化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16%。重庆钢铁投资2.6亿元,建成高炉矿渣综合利用(一期)项目,每年可产420m2/kg的矿渣微粉120万吨,实现水渣资源化利用率100%。投资1.67亿元,建成滚筒法钢渣处理项目,年处理炉渣100万吨,实现炉渣处理全量化,利用多元化。2023年,重庆钢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100%。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目前,长寿经开区20家企业启动了无废工厂创建工作。

三、推广应用

长寿经开区无废园区模式适用于产业结构偏重的园区,在推广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一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高位统筹,规划合理的产业链条和利用途径。二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是推动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