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围绕加快建设“一中心一枢纽三区三地”目标,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危险废物为重点,实现源头大幅减量、充分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基本解决固体废物污染问题,为把我区建成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标本兼治。坚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把握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方式,从源头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以“无废城市”建设助推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坚持因地制宜,推动综合施治。立足全区固体废物管理、相关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找准主要固体废物在产生、收集、转移、利用、处置等过程中的薄弱点和关键环节,清晰定位目标,突出重点任务,完善建设措施,建立健全分工明确、权责明晰、协同高效的固体废物综合管理长效机制。
坚持统筹协调,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厘清各部门固体废物管理职能职责,加强协同联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推进固体废物全过程污染防控体系建设,总结凝练推广固体废物领域亮点工程、好的做法和经验,提升固体废物产生处置全链条现代化管理水平。
坚持共建共创,倡导全民参与。强化“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教育,全面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作用,营造全民共建共享良好氛围,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工作合力。
三、建设范围及时间
(一)建设范围
范围为全区所有行政管辖区域,幅员面积2402平方公里。
(二)建设时间
启动阶段:2021年,重点建设阶段:2022-2023年,巩固深化阶段:2024-2025年。
四、固体废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1.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2019年,全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65383.09吨,综合利用量156774.2吨,综合利用率94.8%。全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以冶炼废渣、粉煤灰、污泥和其他废物为主,产生量157476.29吨,占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95.2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位于前3位的行业分别为水泥制造、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合计152486.52吨,占全区产生总量的92.20%。2020年6月,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场通过专家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营,处置能力300吨/日,建设和运营单位为重庆黔江三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2.农业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全区建立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协调机制,因地制宜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建成了日处理桑枝100吨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车间,完成了300座烤房生质能源技术改造,实施了年处理桑枝2150吨的秸秆肥料化利用项目和年处理农作物秸秆4500吨的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2020年,全区推广秸秆还田面积23万亩,秸秆产生量286538.34吨、秸秆收集量247426.24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方面。全区建立了“区-乡镇(街道)-村”三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责任体系,建立了25个废旧农膜村级回收网点、30个废旧农膜乡镇(街道)级回收站、1个废旧农膜区级回收中心,与废旧农膜加工企业签订了加工协议,乡镇(街道)废旧农膜回收实现了全覆盖。2020年,全区农膜使用量246.6吨,回收农膜197.3吨,废旧农膜回收率80%。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方面。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调整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的通知》(黔江府办〔2020〕9号),进一步优化调整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范围。全面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养殖场关闭工作,因地制宜采取就地还田、发展沼气等措施推进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020年底,全区畜禽粪污处理率达91.47%,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设施配套率达到100%。
农村生活污染处置方面。全面统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工作,建立完善了“村收集、乡储运、区处理”的垃圾集中收集储运网络,农村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100%;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累计建成了阿蓬江镇大坪村等2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深化农村生活粪污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2.09%。
3.生活领域固废管理现状
生活垃圾处置方面。全区生活垃圾均送往区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设计容量为108万立方米,实际处理量为200吨/日。2020年,全区生活垃圾清运处置量约为9.3万吨,其中城区生活垃圾清运量7.5万吨,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量1.8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于2020年12月开工建设,一期设计处理规模350吨/日,预计2022年底建成运营。
餐厨垃圾处置方面。全区建立了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与全区1500余家餐馆签订了餐厨垃圾收运协议,配备了餐厨垃圾收集桶、收运车辆和专业作业人员,采用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将已收集餐厨垃圾的专用桶放至指定地点、餐厨垃圾收运车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清运的模式实施餐厨垃圾收集转运。2020年,餐厨垃圾收运量达10489吨,分类收运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
其他生活源固废处置方面。2020年,全区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150万方,建筑垃圾主要送至黄杉岭弃土场回填;全区现有1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回用利用建筑砂石制砖约3万方。全区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管理处置,由弘龙水泥厂协同处置污泥,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量为1.3万吨,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5%。全区不断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合理布局布点,推进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的衔接。2020年,回收电视、洗衣机、冰箱约1.84万台,回收其他再生资源10.72万吨。
4.危险废物管理现状
全区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经营单位共计2家,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共计31家,社会源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共计121家。全区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34.6吨,主要为HW08废矿物油、HW49其他废物。工业危险废物全部交由重庆利特聚欣资源循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伟世鑫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具有资质的单位收集处理。全区共有104家医疗机构,医疗危险废物产生量为407吨,医疗危险废物全部交由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置。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发展和保护统筹难度大
新冠疫情加速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全区产业绿色示范性仍有提升空间,传统产业占比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固体废物管理先进技术应用和科技创新能力偏弱,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工矿企业和畜禽养殖场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少数餐厨单位未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协议,餐厨垃圾存在非法收集迹象。“十四五”期间,随着城镇扩张和产业发展进程加快,对固体废物管理带来一定压力。
2.固废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工业固体废物方面。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运营不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实际处置量较少;全区无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工业危险废物均由专业企业收集转运至其他区县处置。
生活源固体废物方面。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置能力有待提升,有害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有待完善;全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程度低,无规范的装修垃圾、拆除垃圾和大件垃圾分类拆除处置场。全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集中程度较低,以社会个体回收为主,规范化、标准化程度有待提升。
农业源固体废物方面。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有待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有待提高,秸秆多元化利用途径和方式需进一步拓展。
3.固废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统计制度有待健全,回收底数不清,管理台账不完善。快递包装袋、塑料餐盒、废弃玻璃、废弃纺织品等低值固体废物缺乏有效政策引导,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机制和资金保障有待加强。“无废城市”建设公众参与机制有待完善,部分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废旧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主动性和参与度不高,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活意识有待提升。
五、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结合我区区域特色、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着力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实现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助推黔江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高地。
(二)阶段目标
启动阶段目标(2021年):全面启动全区“无废城市”建设,印发 “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及宣传方案,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绩效考核机制。
重点建设阶段目标(2022-2023年):全面实施“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固体废物管理体制机制基本理顺,固体废物突出环境得到有效解决。工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体系逐步完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广泛推行,固体废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2-3个固体废物管理经验做法,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全面提升。
巩固深化阶段目标(2024-2025年):形成协同高效的固体废物管理体系,绿色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主导产业实现循环化发展,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危险废物得到全面安全管控,固体废物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区群众“无废城市”建设参与度、满意度不断提升。
六、建设任务
(一)强化工业绿色生产,推进工业固废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1.强化产业环境准入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重庆市产业政策和产业准入规定,落实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健全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综合考虑全区招商引资计划,强化项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准入管理,严控新建、扩建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区域难以实现有效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项目。
2.强化工业固体废物管理
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推动水泥制造、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重点产生行业企业绿色发展,加强企业规范管理,推广清洁化生产工艺,实施强制性和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减少铬铁矿渣、硅渣、锰矿渣等重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贮存量,推进重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利用。发挥重庆三峰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业龙头地位和技术装备研发与人才培养优势,以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为依托,培育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骨干企业。2021年底前,完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技改项目,强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运行维护与监管。
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强化绿色制造体系管理,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开展绿色设计,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和处理等各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巩固重庆黔龙卷烟材料有限公司绿色工厂建设成果,新建重庆科瑞南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绿色工厂,每年至少推荐申报1件绿色设计产品或1个绿色工厂。研究出台激励措施,利用政府绿色采购、绿色金融、财政补贴等政策手段,推广绿色设计产品、技术和服务,支持企业绿色发展,促进固体废物减量和循环利用。
3.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全面实施绿色开采,压实生产矿山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主体责任,坚持“边开采、边治理”原则,新建矿山应当按照采矿权出让合同约定时限、在投产前建成绿色矿山,已建矿山应当加快升级改造,大中型矿山在采矿权出让合同约定时限内建成绿色矿山,小型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规范管理。因地制宜强化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落实《重庆市绿色矿山管理办法》,制定全区绿色矿山建设年度计划,以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山为重点,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到2022年,完成2个绿色矿山建设。到2025年,持续巩固绿色矿山创建成效。
(二)强化农业绿色生产,促进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
1.培育特色高效农业产业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动智慧农业建设;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全国蚕桑生物产业基地、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等建设为依托,深化生态农业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持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示范,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广“山韵黔江”公共品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2.强化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强化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落实《重庆市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试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强化宣传引导,进一步完善“村、乡镇(街道)回收转运—区集中分拣贮运”的废弃农膜有偿回收利用体系,强化已建25个村级废旧农膜回收网点、30个乡镇(街道)废旧农膜回收站、1个区级废旧农膜回收中心运营维护与监督管理。开展农膜生产销售专项执法行动,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农膜,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合格农膜的违法行为。开展全区农药包装废弃物调查,建立农药包装废物管理台账,掌握其产生量、无害化处置量、暂存量、运输和处置情况等信息,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建成113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落实“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要求,统一回收物分类及价格补助标准,规范回收设施及回收流程等。到2022年,废弃农膜收储运体系覆盖率达到51.6%,农膜回收率达83%。到2025年,废弃农膜收储运体系覆盖率达到70%,农膜回收率达86%。
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动态更新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管理台账,摸清资源底数,掌握利用情况。在做好传统高茬收割、秸秆覆盖、堆沤还田等技术模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利用技术,重点推进水稻、玉米、油菜、薯类等农作物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推广利用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探索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主产区和蚕桑园区,大力推进秸秆燃料化利用;结合区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推广秸秆“三贮一化”技术和秸秆养殖技术;鼓励秸秆基料化利用,积极探索食用菌代料栽培技术,引导、扶持一批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到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到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强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优化全区畜禽养殖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管理规定,巩固禁养区畜禽养殖退出成果,控制限养区养殖容量,推动畜牧业向适养区聚集。督促畜禽养殖业主落实主体责任,从源头减少畜禽养殖粪污产生量和排放量,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且达标排放,坚决杜绝粪污和沼液直排问题发生。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完善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2021年完成5万头生猪当量污染整治工作。强化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运行维护与监管,推动病死畜禽规范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到2022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5%。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
3.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持续推进农村生活粪污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精细化管理,完善农村卫生改厕管理台账,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做好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按照《黔江区农村生活治理专项规划》(2021-2025年)要求,有序推动新建和改造卫生厕所任务,推动寨子社区、香山田园等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22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3%。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
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发挥2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建设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延伸,引导农民采取简便易行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合理配置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科学配备保洁队伍,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到2022年,累计建成34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到2025年,农村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保持100%。
(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固废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1.强化绿色生活方式引导
深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按照市级部署,在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落实“限塑令”要求,强化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禁止、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管理,推动餐饮业、宾馆、酒店、旅游景点等减少一次性用品供应,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深入推进“光盘行动”,推广小份菜、分餐制等,引导全区餐饮企业免费提供剩餐打包服务。深化机关事务单位无纸化办公,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探索推进净菜上市工作,强化果蔬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监管。
推进邮政快递业绿色发展,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大力实施“邮政快递业2582工程”,鼓励快递行业使用电子运单、循环中转袋,减少二次包装,在快递收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推动快递包装减量化和循环利用。到2025年底,全区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电子运单使用基本实现全覆盖,80%以上的电商快件不再进行二次包装,循环中转袋使用基本实现全覆盖,90%以上的快递服务营业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2.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巩固城东街道、城西街道、城南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推进正阳街道、舟白街道、冯家街道生活垃圾分类,优化分类投放方式,强化垃圾分类培训及宣传,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积分账户”,引导居民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继续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建设,到2022年,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取得良好成效,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城市建成区、建制镇、乡政府所在地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贮存、分类处置体系建设,完善分类垃圾桶、分类收集箱、垃圾中转站、分拣中心等设施设备,完成官坝、金龙花园、黔洲桥、城北等4座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工作和黄溪、石会等10座垃圾中转站新建工作,完成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容整治工作,完成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行。完成一般工业固体填埋场技改项目,增加生活垃圾应急处置填埋能力。
健全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有害垃圾收集点(暂存点)设置,签定有害垃圾收集转运协议,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收运、处理有害垃圾。规范大件垃圾投放,合理配置(改造)分类收运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强化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运营维护与监督管理,定期开展餐厨垃圾收运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整治拒签餐厨垃圾收运协议、餐厨垃圾违法收运等行为,推动城市建成区、场镇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全覆盖,分类收运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并辐射酉阳县、彭水县等周边区县。巩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成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防止新增非正规垃圾堆放点。
3.推进建筑垃圾监管治理
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深入实施《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渝府办发〔2020〕107号)、《重庆市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渝建绿建〔2020〕20号),推进建筑产业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扩大装配式建筑实施规模,全区政府投资或主导的建筑工程项目以及有条件的轨道交通、道路、桥梁、隧道项目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或装配式建造方式。到2025年底,培育BIM信息技术工程20个以上,全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30%。
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落实《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建质〔2020〕46号),完善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机制,做好绿色策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等各项工作,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和排放。建设单位将建筑垃圾减量化目标和措施纳入招标文件和合同文本,将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费纳入工程概算,并监督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具体落实。鼓励设计单位采用高强、高性能、高耐久性和可循环等材料开展工程设计。加强施工场地源头监管,将建筑垃圾源头管理纳入文明施工等考试内容,确保具有可资源化潜力的建筑垃圾分类存放和统一收运。将建筑渣土减量纳入全区建设规划和市政规划,推动区域土方平衡,鼓励采用基坑回填、矿坑修复、土地复耕、园林绿化等方式进行渣土消纳,减少余土总量。推行住宅全装修、菜单式装修,减少装修垃圾产生量。深入建筑垃圾运输、消纳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到2025年,建筑垃圾规范消纳率保持100%。
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按照市级部署,推进工程渣土填埋场建设、装修垃圾分选场建设,开展房屋拆除工程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一体化施工试点。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体系建设,培育1家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骨干企业,通过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制砖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建设垃圾综合利用率。推动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替代。
4.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依据《重庆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按照统一规划、标识、着装、价格、计量、车辆、管理及经营规范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全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设置,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统计制度。强化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公共机构产生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管理,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由具备资质的企业统一回收转运。出台鼓励政策,支撑相关设施建设和垃圾中废塑料、废旧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力争实现城市垃圾中可再生资源应收尽收。
5.推进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置
规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落实污泥转移联单制度,定期开展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排查工作,杜绝违法倾倒污泥等现象。建立以水泥窑协同处置为主的城镇污水污泥处置方式。到2022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7%。到2025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完善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体制机制
1.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
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管理,依托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掌握危险废物产生、利用、转移、贮存、处置情况。严格落实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要求,纳入“双随机、一公开”范围,并纳入环境信用评价。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处置体系,全面实施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制度,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委托给无经营资质的企业和个人进行非法收集、贮存、利用和处置。将小微企业、教育科研机构、机动车维修行业企业等危险废物纳入管理范围,完善收集处置体系。
强化医疗废物全过程规范管理,做好全区104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管理和收集处置工作,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规范管理主体责任,完善医疗废物规范管理制度,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加强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运行维护与监管,落实至少每2天一次收集、运送医疗废物要求,并强化医疗废物的贮存、处置,确保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100%,并辐射彭水县等周边区县。
2.完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强化固体废物管理总体设计,修订《黔江区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进一步厘清部门固体废物管理职责。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落实用地保障。落实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按照市级部署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执行及规范化管理情况等纳入“重庆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依法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按照市级部署推动实现重点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全覆盖。推动生活垃圾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及政府购买服务。
3.完善固废管理协作机制
强化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经济信息、卫生健康、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动,持续开展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运输、利用和处置等违法行为。建设高效的固体废物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落实“一区两群”协作发展要求,完善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相关区县固体废物跨区域协作制度,建立完善餐厨垃圾、医疗废物等固体废物跨区域转移处置合作机制,完善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深化跨区域固体废物联合执法工作。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战略部署,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合作协议》,强化与成都市郫都区、达州市大竹县等区县“无废城市”建设交流,支持两地相关企业交流与合作。强化与湖北、湖南、贵州等地相关市县“无废城市”建设协作联动,推动黔江—恩施区域协作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武陵山片区4省市71县市区优势互补、协调共促、差异发展。
(五)深化全民共建共享,总结凝练经验做法与建设成果
1.强化无废城市建设宣教
坚持共建共享,编制区“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方案,重点面向学校、社区、家庭、企业、公共场所广泛宣传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无废城市”建设行动体系,全面提升全区人民群众“无废城市”建设参与度、知晓率与满意度。
整合现有宣传资源,分别在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建筑垃圾等领域强化“无废城市”理念宣传,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持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作用,依法加强固体废物产生、利用与处置信息公开,吸引城乡居民参与固废减量和处置设施监督,大力推动生产方式清洁化、工作方式低碳化、生活方式绿色化。
紧扣“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定位,充分发挥全区文旅融合发展的支撑力和传播力,将“无废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过程,利用景区、酒店、机场等展示窗口,不断丰富“文化+”“旅游+”内涵,推动文化、旅游、生态等融合发展,打造从“机场-酒店-景区-商场”的“无废城市”印象区,提升游客对“无废城市”建设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打造黔江特色绿色生态旅游品牌形象。
2.全面推进无废细胞建设
按照重庆市“无废城市细胞”建设标准,制定完善区“无废城市细胞”建设标准,在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景点、小区、商场、饭店、公园、机场、工厂、医院等创建一批“无废城市细胞”。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作用,在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中选取至少10个机关创建“无废机关”。选择5所学校创建“无废学校”,深化校园班会、团队会、作品展等形式开展“无废文化”宣教活动,打造低碳、环保、友好的校园环境。
选取濯水景区、爱丽丝庄园景区、城市大峡谷景区等3个景区创建“无废景区”,将生态环境保护和“无废城市”理念充分融入景区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推行线上购票和扫码检票,宣传“无废城市”知识,普及绿色消费、绿色旅游理念,营造“禁塑”氛围,开展“绿色环保”主题公益活动和宣教活动。
将“无废城市”建设融入居民生活领域,结合生活垃圾分类、绿色社区创建工作,选取碧桂园等基础较好的5个小区(社区)创建“无废小区(社区)”;以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为基础,选取基础较好的3个行政村创建“无废乡村”;在商业区域全面宣传“无废城市”建设理念,创建5个“无废商场(超市)”、5个“无废饭店”。
结合城市公园建设改造,选取基础较好的黔龙公园、西山公园、河滨公园3个城市公园创建“无废公园”,推动公园生活垃圾、枯枝杂草等固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处置。依托黔江武陵山机场,创建“无废机场”,推动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等规范处置、利用。结合“绿色工厂”建设工作,选取基础较好的2个工厂创建“无废工厂”。将“无废城市”建设深入到医疗机构,选取5个基础较好的医院创建“无废医院”,提升医院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医疗废物等处置水平。
3.总结凝练经验做法与成果
总结凝练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经验成效。系统总结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水泥制造、医药制造等行业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经验成效,总结绿色低碳技术推广、清洁化生产工艺应用、工业绿色设计以及绿色发展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以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为基础,总结一般工业固废废物处置经验成效。以绿色矿山建设为基础,总结绿色矿山建设推进体系和协同监管机制经验。
总结凝练农业废弃物处置经验成效。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全国蚕桑生物产业基地等建设为依托,系统总结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农业废弃物处置经验成效,梳理废弃农膜回收处置体系建设、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建设、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示范以及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的经验做法。
总结凝练生活领域固废处置经验成效。以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为基础,总结垃圾焚烧发电先进技术运用,项目投产运行后原生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促进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同时,助推碳减排、碳中和工作等方面经验成效。总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做法,形成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配套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依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总结餐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经验成效,健全餐厨垃圾联合执法与管理长效机制。
总结凝练危险废物处置经验成效。危险废物“一物一码”方面,按照重庆市危险废物“一物一码”管理信息系统和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体系,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实现重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全覆盖。危险废物综合收集方面,以小微企业、教育科研机构、医疗机构、机动车维修行业企业等非工业源危险废物为重点,总结非工业源危险废物收集网络建设经验成效。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统筹推进全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生态环境局,负责加强监督检查,通报工作情况,总结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等。
(二)强化任务落实
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区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结合本实施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细化措施,按照定人、定责、定目标、定时间、定任务的要求,列出时间表,把责任压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
(三)强化考核评估
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安排布置工作。建立“无废城市”建设跟踪调度督查机制,各项任务牵头单位每季度将工作进展情况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考核问责,对相关责任单位任务完成情况定期进行通报并纳入年度考核。强化方案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做好2023年中期评估和2025年总结评估,全面分析总结实施效果,提出评估改进意见,促进方案目标实现。
(四)强化资金保障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投入保障体系。区级有关部门要积极对接市级部门,争取国家及市级资金支持。区级财政应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积极筹集资金支持“无废城市”建设。区级有关部门要结合项目特点,进一步拓展筹资渠道,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无废城市”建设。
附件: 1.黔江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与目标设置
2.黔江区“无废城市”建设任务清单及进度安排
3.黔江区“无废细胞”建设名单
附件1
黔江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与目标设置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现状值 |
2022年目标 |
2025年目标 |
牵头单位 | |
1 |
工业固废管理 |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 |
0.27吨/万元 |
0.25吨/万元 |
0.24吨/万元 |
区生态环境局 |
2 |
实施清洁生产工业企业占比★ |
无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任务 |
完成市级下达的任务,推进企业自愿清洁生产审核 |
区经济信息委 | ||
3 |
开展绿色工厂建设的企业数量 |
建成1个绿色工厂 |
完成1个绿色工厂建设 |
巩固建设成果,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
区经济信息委 | |
4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94.8% |
95% |
96% |
区经济信息委 | |
5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量★ |
8602.92吨 |
≤8500吨/年 |
≤8000吨/年 |
区经济信息委 | |
6 |
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骨干企业数量★ |
1个 |
保持1个 |
保持1个 |
区经济信息委 | |
7 |
开展绿色矿山建设 |
建成8个绿色矿山,纳入市级名录6个。 |
完成2个绿色矿山建设 |
持续巩固绿色矿山创建成效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
8 |
农业废弃物管理 |
废弃农膜收储运体系覆盖率★ |
11.4% |
51.6% |
70% |
区供销合作社 |
9 |
农膜回收率 |
80% |
83% |
86% |
区供销合作社 | |
10 |
秸秆综合利用率 |
92% |
93% |
95% |
区农业农村委 | |
11 |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91.32% |
91.5% |
92% |
区农业农村委 | |
12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82.09% |
83% |
85% |
区农业农村委 | |
13 |
生活源固废管理 |
快递包装废弃物源头/过程减量控制 |
— |
电子运单使用基本实现全覆盖;力争80%以上的电商快件不再进行二次包装;循环中转袋使用基本实现全覆盖;90%以上的快递服务营业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
市邮管二分局 | |
14 |
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 增长率★ |
增长率8.9% |
增长率≤7.2% |
增长率≤7% |
区城市管理局 | |
15 |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 |
50% |
100% |
100% |
区城市管理局 | |
16 |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
15% |
40% |
>40% |
区城市管理局 | |
17 |
生活垃圾填埋量★ |
90774.67吨 |
建成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
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
区城市管理局 | |
18 |
有害垃圾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 |
80.56% |
100% |
100% |
区城市管理局 | |
19 |
分类收运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
建成150吨/日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 |
100% |
100% |
区城市管理局 | |
20 |
生活源固废管理 |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堆放点)整治完成率 |
2017年全面完成整治 |
持续巩固整治成果,确保无新增。 |
区城市管理局 | |
21 |
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
黔江区新批建筑均为绿色建筑 |
60% |
70%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
22 |
建筑垃圾规范消纳率 |
100% |
100% |
100% |
区城市管理局 | |
23 |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 |
2% |
3% |
6%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
24 |
再生资源回收量增长率 |
暂未统计相关数据 |
>0 |
>1% |
区商务委 | |
25 |
城镇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 |
基本达到95% |
97% |
100%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
26 |
危险废物管理 |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 |
100%(产废单位)、100%(经营单位) |
100%(产废单位)、100%(经营单位) |
100%(产废单位)、100%(经营单位) |
区生态环境局 |
27 |
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 |
工业危险废物实现100%安全处置 |
工业危险废物实现 100%安全处置 |
工业危险废物实现100%安全处置 |
区生态环境局 | |
28 |
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 |
100% |
100% |
100% |
区卫生健康委 | |
29 |
社会源危险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 |
100% |
100% |
100% |
区生态环境局 | |
30 |
保障能力建设 |
发现、处置、侦破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数量★ |
未发生 |
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刑事案件100%处置、侦破 |
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刑事案件100%处置、侦破 |
区生态环境局 |
31 |
涉固体废物信访、投诉、举报案件办结率 |
100% |
100% |
100% |
区生态环境局 | |
32 |
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范围的固体废物相关企业数量占比 |
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
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
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
区生态环境局 | |
33 |
重点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率 |
未开展相关工作 |
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
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
区生态环境局 | |
34 |
固体废物监管能力建设 |
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强化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使用 |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体系 |
区生态环境局 | ||
35 |
“无废城市”建设协调机制 |
成立了“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
有 |
健全 |
区生态环境局 | |
36 |
“无废城市”建设政策性文件制定★ |
出台了部分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性文件 |
严格落实相关规定 |
严格落实相关规定 |
区生态环境局 | |
37 |
群众共建共享 |
“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教育培训普及率 |
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工作,但未开展普及率调查 |
80% |
≥90% |
区生态环境局 |
38 |
政府、企事业单位、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的参与程度 |
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民参与工作,但未开展参与程度调查 |
≥90% |
≥95% |
区生态环境局 | |
39 |
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的满意程度★ |
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升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满意度,但未开展满意度调查。 |
≥90% |
≥92% |
区生态环境局 | |
40 |
开展无废城市细胞建设 |
暂未开展相关工作 |
在全区机关、学校、小区(社区)、商场(超市)、公园、工厂、机场、医院、景区、乡村创建一批“无废城市细胞 |
持续巩固建设成果 |
区生态环境局 |
注:(1)★表示必选指标;
(2)“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城市建成区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的乡镇街道数量÷乡镇街道总数×100%”;
(3)“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城市建成区未进入生活垃圾焚烧和填埋设施进行处理的可回收物、易腐垃圾的数量÷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产生量×100%”。
附件2
黔江区“无废城市”建设任务清单及进度安排
序号 |
建设任务 |
牵头单位 |
责任单位 |
完成时限 | |
一、强化工业绿色生产,推进工业固废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 |||||
1 |
强化产业环境准入管理 |
严格执行国家、重庆市产业政策和产业准入规定,落实区“三线一单”,健全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 |
区生态环境局 |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
2025年 |
2 |
综合考虑全区招商引资计划,强化重点项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准入管理。 |
区发展改革委 |
区生态环境局、区经济信息委、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
2025年 | |
3 |
强化工业固体废物管理 |
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
区发展改革委 |
区经济信息委、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
2025年 |
4 |
推广清洁化生产工艺,完成市级下达的清洁生产审核任务,推进企业自愿清洁生产审核。 |
区经济信息委 |
区生态环境局、区发展改革委、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
2025年 | |
5 |
发挥重庆三峰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业龙头地位和垃圾焚烧处理与资源化技术装备研发与人才培养优势,以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为依托,培育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骨干企业。 |
区经济信息委 |
区发展改革委、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
2025年 | |
6 |
完成区一般工业固体填埋场技改项目,强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运维监管。 |
区经济信息委 |
区生态环境局、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
2025年 | |
7 |
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开展绿色设计,推进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申报和建设。 |
区经济信息委 |
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企业 |
2025年 | |
8 |
研究出台激励措施,利用政府绿色采购、绿色金融、财政补贴等政策手段,推广绿色设计产品、技术和服务,支持企业绿色发展,促进固体废物减量和循环利用。 |
区发展改革委 |
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局、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
2022年 | |
9 |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
全面实施绿色开采,新建矿山应当按照采矿权出让合同约定时限、在投产前建成绿色矿山,已建矿山应当加快升级改造,大中型矿山在采矿权出让合同约定时限内建成绿色矿山,小型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规范管理。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区生态环境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水利局、区林业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10 |
有序推进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完成市级下达的恢复治理任务。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
11 |
制定全区绿色矿山建设年度计划,以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山为重点,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2022年底前,完成2个绿色矿山建设。持续巩固绿色矿山创建成效。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
二、强化农业绿色生产,促进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 | |||||
12 |
培育特色高效农业产业 |
发展壮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动智慧农业建设。深化生态农业发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示范。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发展改革委、区供销合作社、区经济信息委、区文化旅游委、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13 |
强化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 |
加大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资金支持力度,强化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宣传引导,建立完善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强化各级农膜回收站点运行维护与监督管理。 |
区供销合作社 |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委、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14 |
开展农膜生产销售专项执法行动,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农膜,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合格农膜的违法行为。 |
区市场监管局 |
区经济信息委、区公安局、区农业农村委、区供销合作社、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
15 |
开展全区农药包装废弃物调查,建立农药包装废物管理台账,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
16 |
强化秸秆综合利用 |
动态更新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管理台账,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利用技术。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生态环境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17 |
强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 |
优化畜禽养殖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管理规定。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生态环境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18 |
督促畜禽养殖业主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且达标排放,坚决杜绝粪污和沼液直排问题发生。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完善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推动畜禽养殖业“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体系。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生态环境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
19 |
强化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运维监管,推动病死畜禽规范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
区城市管理局 |
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委、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
2025年 | |
20 |
持续推进农村生活粪污治理 |
完善农村卫生改厕台账,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做好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有序推新建和改造标准卫生厕所任务。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卫生健康委、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21 |
按照《黔江区农村生活治理专项规划》(2021-2025年)要求,有序推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
区生态环境局 |
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
22 |
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
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强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科学配备保洁队伍,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到2022年,累计建成34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 |
区城市管理局 |
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固废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 |||||
23 |
强化绿色生活方式引导 |
深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按照市级部署,在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落实“限塑令”要求,强化禁止、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管理,推动餐饮业、宾馆、酒店、旅游景点等减少一次性用品供应,推广使用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 |
区发展改革委 |
区生态环境局、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24 |
深入推进“光盘行动”,推广小份菜、分餐制等,引导餐饮企业免费提供剩餐打包服务。 |
区商务委 |
区城市管理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市场监管局 |
2022年 | |
25 |
深化机关事务单位无纸化办公,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
区机关事务中心 |
区级各部门、各乡镇(街道) |
2025年 | |
26 |
探索推进净菜上市工作,强化果蔬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监管。 |
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 |
区财政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
27 |
推进邮政快递业绿色发展 |
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鼓励快递行业使用电子运单、循环中转袋,减少二次包装,在快递收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实现快递包装减量化和循环利用。 |
市邮管二分局 |
区商务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 |
2025年 |
29 |
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
持续推进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巩固城东等3个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推进正阳、舟白、冯家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和社区建设,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
区城市管理局、区机关事务中心 |
各部门、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30 |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贮存、分类处置体系建设。 |
区城市管理局 |
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
31 |
完成官坝、金龙花园、黔洲桥、城北等4座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工作和黄溪、石会等10座垃圾中转站新建工作。 |
区城市管理局 |
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
32 |
完成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容整治工作 |
区城市管理局 |
2021年 | ||
33 |
完成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行。完成区一般工业固体填埋场技改,增加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处置能力。 |
区城市管理局 |
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
34 |
健全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有害垃圾收集点(暂存点)设置,签定有害垃圾收集转运协议,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收运、处理有害垃圾。 |
区城市管理局 |
区机关事务中心、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乡镇(街道) |
2021年 | |
35 |
规范大件垃圾投放,合理配置(改造)分类收运设施设备。 |
区城市管理局 |
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
36 |
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
完善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强化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运维管理,定期开展餐厨垃圾收运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城市建成区、场镇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全覆盖。 |
区城市管理局 |
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37 |
巩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堆放点)整治成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防止新增非正规垃圾堆放点。 |
区城市管理局 |
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
38 |
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
推进建筑产业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扩大装配式建筑实施规模。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区发展改革委 |
2025年 |
39 |
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 |
完善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机制,做好绿色策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等各项工作,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和排放。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相关区级部门 |
2025年 |
40 |
将建筑渣土减量纳入全区建设规划和市政规划,鼓励采用基坑回填、矿坑修复、土地复耕、园林绿化等方式进行渣土消纳,减少余土总量。 |
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 |
2025年 | |
41 |
积极推行住宅全装修、菜单式装修,减少装修垃圾产生量。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区发展改革委 |
2025年 | |
42 |
开展建筑垃圾运输、消纳专项整治行动,打击违法行为,取缔建筑垃圾非法消纳场所。 |
区城市管理局 |
区公安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
43 |
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
按照市级部署,推进工程渣土填埋场建设、装修垃圾分选场建设,开展房屋拆除工程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一体化施工试点。 |
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44 |
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体系建设,培育1家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骨干企业,进一步提升建设垃圾综合利用率。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区经济信息委、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
2025年 | |
45 |
落实重庆市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广应用意见,推动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区城市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 |
2022年 | |
46 |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
进一步完善全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设置,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统计制度。 |
区商务委 |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
2025年 |
47 |
强化公共机构产生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管理,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由具备资质的企业统一回收转运。 |
区机关事务中心 |
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商务委、区城市管理局、各乡镇(街道) |
2025年 | |
48 |
出台鼓励政策,支撑相关设施建设和垃圾中废塑料、废旧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力争实现城市垃圾中可再生资源应收尽收。 |
区商务委 |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
2025年 | |
49 |
推进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置 |
规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落实污泥转移联单制度,定期开展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排查工作,杜绝违法倾倒污泥等现象。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区生态环境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完善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体制机制 | |||||
50 |
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 |
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管理,严格落实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严格落实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要求。 |
区生态环境局 |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2025年 |
51 |
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处置体系,全面实施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制度,提升危险废物风险防控水平。 |
区生态环境局 |
区应急管理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公安局、区交通局、区经济信息委、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
2025年 | |
52 |
将小微企业、教育科研机构、机动车维修行业企业等危险废物纳入管理范围,完善收集处置体系。 |
区生态环境局 |
区应急管理局、区教委、区公安局、区交通局、区经济信息委、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
2025年 | |
53 |
强化医疗废物转移、贮存和处置全过程规范管理,推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体系覆盖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运维与监管,并强化医疗废物的贮存、处置。 |
区卫生健康委 |
区生态环境局、区公安局 |
2025年 | |
54 |
完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
强化固体废物管理总体设计,修订《黔江区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进一步厘清部门管理职责。 |
区生态环境局 |
相关区级部门、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街道) |
2021年 |
55 |
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落实用地保障。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
56 |
落实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按照市级部署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执行及规范化管理情况等纳入“重庆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 |
区生态环境局 |
区发展改革委 |
2025年 | |
57 |
完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
依法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按照市级部署推动实现重点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全覆盖。 |
区生态环境局 |
区经济信息委、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
2025年 |
58 |
推动生活垃圾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及政府购买服务。 |
区城市管理局 |
区财政局 |
2025年 | |
59 |
完善固废管理协作机制 |
建立完善医疗废物等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处置合作机制,与彭水县、秀山县等县建立完善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 |
区生态环境局 |
区卫生健康委、区经济信息委 |
2025年 |
60 |
强化部门联动,持续开展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运输、利用和处置等违法行为。建设高效的固体废物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
区生态环境局 |
区应急管理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公安局、区交通局、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市场监管局、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
61 |
落实“一区两群”协作发展要求,完善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相关区县固体废物跨区域协作制度。 |
区生态环境局 |
相关区级部门、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
62 |
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战略部署,强化与成都市郫都区、达州市大竹县等区县“无废城市”建设交流,支持两地相关企业交流与合作。 |
区生态环境局 |
相关区级部门、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
63 |
强化与湖北、湖南、贵州等地相关市县“无废城市”建设协作联动,推动黔江—恩施区域协作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武陵山片区4省市71县市区优势互补、协调共促、差异发展。 |
区生态环境局 |
相关区级部门、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乡镇(街道) |
2025年 | |
(五)深化全民共建共享,总结凝练经验做法与建设成果 | |||||
64 |
强化无废城市建设宣教 |
编制区“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方案,重点面向学校、社区、家庭、企业、公共场所广泛宣传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
区生态环境局 |
区委宣传部、相关区级部门、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65 |
整合现有宣传资源,分别在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建筑垃圾等领域强化“无废城市”理念宣传,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
区生态环境局 |
区委宣传部、相关区级部门、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
66 |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作用,依法加强固体废物产生、利用与处置信息公开,吸引城乡居民参与固废减量和处置设施监督。 |
区生态环境局 |
相关区级部门、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
67 |
发挥全区文旅融合发展支撑力和传播力,将“无废城市”理念融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过程,打造从“机场-酒店-景区-商场”的“无废城市”印象区,提升游客对“无废城市”建设知晓度和参与度,打造黔江特色绿色生态旅游品牌形象。 |
区生态环境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委宣传部 |
相关区级部门、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
68 |
全面推进无废细胞建设 |
制定“无废机关”建设实施方案,结合黔江区实际情况制定“无废机关”创建标准,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作用,创建至少10家“无废机关” |
区机关事务中心 |
相关区级部门、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69 |
负责制定“无废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结合黔江区实际情况制定“无废学校”创建标准,创建5个“无废学校”。 |
区教委 |
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
70 |
制定“无废景区”建设实施方案,结合黔江区实际情况制定“无废景区”创建标准,创建至少3个“无废景区”。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旅投公司、爱丽丝公司、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
71 |
制定“无废小区(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结合黔江区实际情况制定“无废小区(社区)”创建标准,创建5个“无废小区(社区)”。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区城市管理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
72 |
制定“无废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结合黔江区实际情况制定“无废乡村”创建标准,创建3个“无废乡村”。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生态环境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
73 |
制定“无废商场(超市)” 、“无废饭店”建设实施方案,结合黔江区实际情况制定“无废商场(超市)” 、“无废饭店”创建标准,创建5个“无废商场(超市)”、5个“无废饭店”。 |
区商务委 |
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
74 |
制定“无废公园”建设实施方案,结合黔江区实际情况制定“无废公园”创建标准,创建3个“无废公园”。 |
区城市管理局 |
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
75 |
制定“无废机场”建设实施方案,结合黔江区实际情况制定“无废机场”创建标准,创建黔江武陵山机场“无废机场”。 |
区交通局 |
区城市管理局、区生态环境局 |
2022年 | |
76 |
全面推进无废细胞建设 |
制定“无废工厂”建设实施方案,结合黔江区实际情况制定“无废工厂”创建标准,创建2个“无废工厂”。 |
区经济信息委 |
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
2022年 |
77 |
制定“无废医院”建设实施方案,结合黔江区实际情况制定“无废医院”创建标准,创建5个“无废医院”。 |
区卫生健康委 |
区生态环境局 |
2022年 | |
78 |
总结凝练经验做法与成果 |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经验成效方面。总结绿色低碳技术推广、清洁化生产工艺应用、工业绿色设计以及绿色发展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总结一般工业固废废物处置经验成效。 |
区经济信息委 |
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
2022年 |
79 |
以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山生态修复等基础,总结绿色矿山建设推进体系和协同监管机制经验。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区应急管理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利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
80 |
农业废弃物处置经验成效方面。系统总结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农业废弃物处置经验成效,梳理废弃农膜回收处置体系建设、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建设、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示范以及秸秆综合利用经验做法。 |
区农业农村委、区供销合作社 |
区生态环境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
82 |
生活领域固废处置经验成效方面。总结垃圾焚烧发电先进技术运用,项目投产运行后原生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促进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同时,助推碳减排、碳中和工作等方面经验成效。 |
区城市管理局 |
区生态环境局、区发展改革委 |
2022年 | |
83 |
总结凝练经验做法与成果 |
总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做法,形成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配套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依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总结餐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经验成效,健全餐厨垃圾联合执法与管理长效机制。 |
区城市管理局 |
区教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商务委、区机关事务中心、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84 |
危险废物处置经验成效方面。按照重庆市危险废物“一物一码”管理信息系统和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体系,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实现重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全覆盖。 |
区生态环境局 |
相关区级部门、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
85 |
以小微企业、教育科研机构、医疗机构、机动车维修行业企业等非工业源危险废物为重点,总结非工业源危险废物收集网络建设经验成效。 |
区生态环境局 |
区教委、区科技局、区交通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机关事务中心、相关乡镇(街道) |
2022年 |
附件3
黔江区“无废细胞”建设名单
名称 |
“无废细胞”建设示范单位 |
牵头责任部门 |
“无废”机关 |
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公安局、区委党校、区生态环境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 |
区机关事务中心 |
“无废”学校 |
黔江中学、民族中学、旅游职业学院、黔江实验小学、菁华小学 |
区教委 |
“无废”景区 |
濯水景区、爱丽丝庄园景区、城市峡谷景区 |
区文化旅游委 |
“无废”小区 |
碧桂园小区、中央公园小区、三台山小区、黔州花园小区、大通豪庭小区 |
区住房城乡建委,城南、城西、正阳、舟白街道办事处 |
“无废”村 |
中塘兴泉村、小南海新建村、冯家寨子村 |
冯家街道办事处、中塘镇政府、小南海镇政府 |
“无废”饭店 |
金冠酒店、玫瑰月光大酒店、莽三火锅店、天龙大酒店、咪佬酒楼 |
区商务委 |
“无废”城市公园 |
黔龙公园、河滨公园、西山公园 |
区城市管理局 |
“无废”机场 |
武陵山机场 |
区交通局 |
“无废”医院 |
中心医院、民族医院、中医院、创友骨科医院、丽人医院 |
区卫生健康委 |
“无废”工厂 |
科瑞南海制药、三磊玻纤厂 |
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
“无废”商场 |
佳惠超市大十字店、舟白店、正阳店;永辉超市,红星美凯龙商场 |
区商务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