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晚饭后,春晖路街道锦城社区秋实小区居民陈燕,熟练地将剩菜和用过的纸巾分装进两个垃圾袋,投入楼下的“易腐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里。在这个小区,绝大多数居民都像陈女士一样,已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
从“没有桶”到“4只桶”,从“一倒了之”到“自觉分类”,陈燕家的“垃圾倾倒史”,恰是大渡口区将垃圾分类融入城乡居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699位
垃圾分类指导员上岗
“弋大姐,你看看,我这包垃圾是扔在绿色垃圾桶吗?”8月12日早晨,在新山村街道新一社区月光村,居民彭昌华拿着一袋子青菜头,让垃圾分类指导员弋良芳看看自己分类分得对不对。“青菜头扔在绿色桶里面,但是这个白色塑料袋还是要扔在灰色桶里面……”弋良芳边演示边说。
弋良芳原本是新一社区爱心志愿者,2019年垃圾分类开始后,她主动报名,经培训正式上岗,成为新山村街道第一批垃圾分类指导员。
作为垃圾分类指导员,弋良芳每天早晚两次前往所在楼栋进行垃圾分类指导,还要开展入户宣传,向居民赠送室内简易生活垃圾分类两分桶和可降解垃圾袋,引导居民正确投放生活垃圾。辖区居民都说,有了垃圾分类指导员上门宣传、现场示范,现场纠正他们的分拣错误,让他们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更深的认识,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在大渡口区,像弋良芳这样的垃圾分类指导员还有很多。去年以来,大渡口区成立区级、街镇级及社区级(乡村)三级分类指导员队伍,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目前这支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已发展到699人。
14万个
分类垃圾桶投放到点
垃圾分类工作,分类垃圾桶设置要到位。7月初,区机关事务局将专业两分类垃圾桶分发至区政府大楼每间办公室,并粘贴了相关指引。而早在去年,区政府大楼的公共区域、厕所等就已经投放了四分类垃圾桶。
区机关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要加强公众垃圾分类意识,机关干部首先要带好头。”通过统一发放分类垃圾桶、规范构建常态化垃圾分类意识,让机关干部从身边做起,作表率、树榜样。对于政府大楼产生的办公垃圾,通过物业保洁人员统一收集、分类,并由专业公司每天上门两次进行集中收集,保证垃圾日产日清。
不止是区政府大楼,分类垃圾桶投放覆盖全区各大公共机构。去年以来,全区105个公共机构率先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共计投放四分类垃圾桶10096个,家用厨余和其他二分类垃圾桶13.32万个,覆盖全区各公共机构、社区。此外,全区29个医院,28所学校(不含民办幼儿园)、1136个餐饮单位和超市农贸市场等相关企业陆续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由各单位自行购置分类垃圾桶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在垃圾回收工作上,今年以来,全区其他垃圾收运50909.09吨,厨余垃圾14131.55吨,可回收物(废品回收)2411.75吨,有害垃圾1.96吨,共计67454.35吨。值得一提的是,大渡口区回收利用率在2019年11月达到市级目标任务28%,目前逐步提升。
3623户
农民家庭参与垃圾分类
春晖路街道锦城社区秋实小区是大渡口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之一。8月14日,记者来到该小区,在大门处便看到了小区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公示栏,上面详细列明了小区内垃圾分类投放点位分布图、垃圾清运时间、清运企业、督导员信息等信息。小区内,每栋楼均设有分类垃圾桶,休闲座椅、走廊、步道随处可见垃圾分类横幅、标语、宣传漫画等,小区中庭还有可回收垃圾兑换生活用品点,垃圾分类氛围十分浓厚。
“小区垃圾分类宣传氛围很浓厚,我们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提高了不少。垃圾分类了之后,整个小区清清爽爽。”秋实小区居民刘小华如是说。
除了秋实小区,大渡口区还有金融广场、美德佳园、雅居乐、锦天佳园4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到今年年底,大渡口区建成区将实现50%以上小区达到示范小区标准。
在农村,大渡口区已建设完成4个农村生活垃圾示范村,共覆盖3623户,分别是跳磴镇石盘村、拱桥村、金鳌村和建胜镇民胜村。正在建设中的示范村为跳磴镇蜂窝坝村、新合村、沙沱村。这些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强,氛围浓厚,示范点建设卓有成效。
除了示范点建设,大渡口区还注重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据统计,今年以来,大渡口区共计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近400次,参与主题宣传活动达数万人次,家庭学校实践宣传活动300余次,入户宣传6万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