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栏>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重庆在行动(第三轮) > 工作情况

新一轮督察启动在即,聚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日期: 2024-05-07
字体:

长江经济带覆盖我国沿江11省市,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全国的40%,横跨东中西、承接南北方,是我国综合实力领先、战略支撑作用显著的区域之一,发展潜力巨大、生态地位突出。沿江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已成为当前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关键。

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日前启动,将对沿江七个省市把脉问诊。前两轮督察发现过哪些问题,目前整改进展如何?中国环境报对公开资料进行了梳理。

从“推动”到“进一步推动”,总书记始终牵挂长江保护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区域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四次座谈会。

2016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2018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指出长江经济带应该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2020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2023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要围绕当前制约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应对之策。

从“推动”到“深入推动”“全面推动”,再到“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8年间,会议名称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持续深入不断变更。

用刚性制度保障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落地见效。多年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持严的基调,敢于动真碰硬,紧紧围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聚焦长江“十年禁渔”、岸线保护、水生态保护修复、污染防治等方面问题,督促沿江11省市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协同推动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几轮“体检”为沿江省份把脉问诊,症结有哪些?

在前两轮多批次督察中,揭露了沿江部分省份在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多个省份推进长江大保护不够有力,直排问题突出。一些地方污水管网短板问题突出,混排生活污水问题普遍,多个码头存在污水处理设施闲置、污水收集不到位等问题,大量雨污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排入江。一些地方个别沿江化工企业通过干扰监测设备制造生产废水达标排放假象,大量超标废水直排。此外,长江岸线、港口乱占滥用、占而不用、多占少用、粗放利用等问题时有发生。

部分省份在固体废物历史遗留问题上整治不彻底。有的省份部分区县政府和城管、住建等部门对固体废物处置监管不严,违法倾倒时有发生。有的地方第一轮督察反馈提出的问题在第二轮督察反馈中再次被点名,整改工作敷衍应对,部分在用渣场擅自改变建设规模,甚至偷排直排废水。

一些省份存在“两高”项目上马冲动现象。一些地方能耗双控任务完成不力,一些地方和部门产能置换把关不严,焦炭等行业产能零增长目标落空。有的地方在没有完成“十三五”能耗控制目标情况下,仍然违规上马“两高”项目。

锚定目标,扛起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变化。近年来,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有力推动下,沿江各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对标中央要求和人民期待,不断缩短存在的差距和短板,解决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部署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等工作,五个方面的变化正在长江经济带发生。

——思想认识发生转变。扭转了人们‘重发展轻保护’的思想认识,反思了‘重索取轻治理’的生态观。

——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取得一定进展。为修复长江流域的水生态,通过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推动长江鱼类资源量和生物多样性呈现恢复态势。为破解“化工围江”这一困扰长江的难题,长江流域“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超9000家。

——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共抓大保护和生态优先讲的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前提;不搞大开发和绿色发展讲的是经济发展问题,是结果。共抓大保护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促进长江经济带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区域协作不断深化。沿江省市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不仅建立健全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还加大跨区域检察办案协作力度,并建立健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

长江经济带产业门类齐全,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同时,长江经济带发展涉及11个省市、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各不相同,生态环境治理压力仍然较大,一些难题仍然存在。对沿江省市而言,解决复杂环境问题非一日之功,调整产业结构更不可一蹴而就,扛起“长江大保护”的重担,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