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118号提案协办意见的函
市工商联:
现将《关于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第0118号)的协办意见送上,供答复提案者时参考。
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主要在以下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推动绿色发展。川渝两地25个部门联合出台全国首个跨省域“无废城市细胞”建设管理规定及评估标准,打造“无废工厂”、“无废园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利用处置。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根据《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渝府发〔2023〕6号)有关规定,允许机构投资者参与重庆碳排放权交易,鼓励民营企业作为机构投资者参与重庆碳市场交易。加快推动两江新区气候投融资国家试点和万州区等11个区县气候投融资市级试点,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建成全市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入库企业14953家(大多数为民营企业),入库项目544个、融资意向4009亿元,推动实现融资项目88个,累计融资344亿元。组织银企交流对接,营造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2023年4月,支持民营企业承办我市生态环境领域首个大型展会活动重庆市西部首届碳中和技术成果博览会暨企业家高峰论坛,社会和行业反响良好。
二是抢抓数字转型机遇,支持民企发展。支持民营制造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开展以数字化为引领的企业技术改造行动。按照数字重庆建设要求,聚焦大气污染治理能力参差不齐、政策技术指导需求强烈、分级分类差异化管理、危险废物识别需专业指导和危废运转审批繁琐等客观实际或企业诉求,将“助企惠民”作为核心业务板块之一纳入数字生态环保建设整体架构,谋划建设涉气企业督导帮扶、涉气企业分级分类管理、企业治理项目管理等应用场景。面向企业公众投运开放“三线一单”智检服务、社会化监测机构管理、环评监测数据一键查等数字化应用系统。推进医疗废物、危险废物一体化报表,为企业提供日常台账填报、转移联单运行等功能,并自动生成管理计划、年报等各类报表,避免重复填报,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优化执法方式,做到“无事不扰”。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杜绝滥用行政权力干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正常经营行为,做到“无事不扰”。严格按照《重庆市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并公示年度双随机抽查计划,按照差异化管理要求,结合排污许可管理类别、排污单位信用记录和生态环境管理需要等因素,将被检查对象分为一般监管对象、重点监管对象、特殊监管对象三类,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动态更新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两个名录库,并按照“谁检查、谁录入、谁公开”要求,强化抽查结果运用,在抽查任务完成后的20个工作日内,将检查时间、内容、结果等向社会公开,确保年度公开率100%。
二、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落实中央和市委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继续做好支持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相关工作。
一是密切配合市级有关部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推进环境权益交易改革,推动地方碳市场扩容、增效、升级,支持引导民营企业主动参与碳交易,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提升“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转化平台功能,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参与。
二是大力发展气候金融,助推绿色金融放量增效,继续发挥民营企业及其关联社会资本在气候投融资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抓好气候投融资要素市场培育,进一步激活市场,立足民营企业需要,创新推出一批碳金融产品。
三是常态化做好涉企帮扶指导。继续实施“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进一步细化涉及民营企业帮扶举措。在严把环评审批“绿色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前提下,加强对绿色产业发展的帮扶指导,常态化抓好“双随机、一公开”涉企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加强低碳前沿技术研发推广,协同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和科创服务平台,鼓励民营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先进技术。
联系人:许君;联系电话:88563228。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2025年3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