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84号建议协办意见的函
市发展改革委:
现将《关于全面推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第0184号)的协办意见送上,供你们答复代表时参考。
一、加强“两高”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
一是按照生态环境部要求,上收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规划环评约束,严格“两高”项目环境准入。深入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印发《重庆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调整方案》。率先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制度,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原文转发,获黄润秋部长批示“部门协同联动,重庆这方面做得好”,充分应用“三线一单”成果在“两高”行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重大项目选址中的应用。强化规划环评效力,严格审查涉“两高”行业的有关综合性规划和工业、能源等专项规划环评,优化“两高”行业发展规模、规划布局、产业结构与实施时序。
三是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印发《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相关要求的通知》及其补充通知,要求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进一步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建立“两高”项目审批台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产能置换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区域削减、节能审查等要求的“两高”项目,坚决不予审批。
四是推进“两高”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率先在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工作,完成生态环境部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重庆市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环评和梁平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窑清洁能源替代项目作为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试点成果分别入选2023年全国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典型案例,持续推进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源头防控作用,助推“两高”行业和项目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二、推动建设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纳入地方碳市场试点和出资参与全国碳市场联建的省市,2014年正式启动碳交易试点工作。重庆碳市场纳入管控的主体为碳排放量超过1.3万吨/年的工业企业,目前有300余家企业参与。2024年度,重庆碳市场累计成交546万吨、2.18亿元,交易量居试点碳市场第四。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着力完善碳市场制度体系,优化配额分配方式,推动高能耗行业加大节能降碳力度。主要措施包括:对钢铁、化工、平板玻璃、石化等高耗能行业碳排放调节系数适当收紧,倒逼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鼓励使用绿电,对我市购入使用符合要求的市外绿色电力消费量的配额缺口企业,额外增加配额缺口量8%的碳排放履约抵消比例。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根据国家总体部署和安排,持续加强“两高”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推动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的碳市场,形成节能降碳合力,助力我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联系人:池丽琰;联系电话:88521727。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2025年3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