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931号提案答复的函
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931号提案
答复的函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基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建议》(第0931号)收悉。经与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委、市应急局、市消防救援总队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筹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系统建立了环境安全全过程管理机制,市生态环境局每季度召开全市环境安全会议会商抓推动促落实。云阳、奉节、綦江、荣昌等4个区县建立了独立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各区县积极充实专职应急管理人员。全市已初步建立“1+4+36+N”环境应急监测机构体系(即1个市级监测中心,4个监测分中心,36个区县监测站,N个社会化监测机构)。
(二)环境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强化。生态环境部门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实作实训相结合等方式,每年对环境应急管理人员开展应急业务培训。积极推动环境应急专家参与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环境应急处置、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等工作,适时组织专家进行环境应急业务交流和专家研讨会,开展环境应急管理、应急处置技术的学术交流。交通运输部门建立水上应急救援、公路抢险保通和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三支队伍。消防部门建专建强建实建筑、化工、地震、水域、核生化等灭火救援专业队伍,与行业部门专业处置力量建立联勤联战机制,不断提升队伍综合应急处置能力。
(三)物资装备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立足“1个市级中心+7个区域分中心+20个跨省流域市级代储点+42个区县级储备库+N个企业储备点”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已储备应急物资装备17万件(米、公斤),并实施动态更新和补充。4个环境监测分中心重点加强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便携式水质重金属分析仪等配置,补充有机及重金属等污染因子的应急监测能力;各区县监测站重点加强便携式分光光度计,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分析仪、便携式石油类分析仪等配置,完善常规及多发污染因子的应急监测能力。交通运输部门建成2艘65米应急趸船、4艘12.5米高速救生艇、1艘多功能溢油处置船并相继投入使用。
(四)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强化。生态环境部门统筹做好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市、区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分别同公安、交通、应急等部门签订联动协议,公安、交通等部门在专项应急预案中将环境应急工作与交通运输事故应急紧密融合。在每年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场景选择时,强化对安全生产、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场景设计,定期磨合部门处置合作实战效能,提升演练的针对性。
二、下一步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环境应急管理体制。各区县生态环境局将继续强化内设机构职责分工,理清应急能力体制机制,提升环境应急机构合力。
(二)进一步强化应急队伍建设。探索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化建设等方式,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部门与社会化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合作机制,强化生态环境部门与社会化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共训共练共战,力争2025年前各区县至少建立1支区(县)级环境应急社会化救援队伍。
(三)健全环境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继续推进建立以政府储备为主、社会储备为辅,协议储备和企业代储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引导区县生态环境部门根据区域内环境风险源和特征污染物,分级、分类储备污染源切断、污染物控制、污染物收集、污染物降解、安全防护、应急通信和指挥以及应急监测等物资装备,指导有条件的区县进一步布设至乡镇(街道),健全全市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根据2023年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指导武隆区、南川区等区县有针对性的补充完善便携式测油仪、便携式重金属分析仪等仪器设备配置。
(四)进一步强化联防联控机制。生态环境部门继续统筹做好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不定期开展会商,研判生态环境风险形势。结合环境应急数字化建设,通过实时共享移动环境风险源数据、突发事件感知数据等,进一步提升感知能力。交通运输部门推动公路、水路运输应急物资储备升级,建好用好“渝运安”应用,全面提升交通运输领域环境应急联防联控能力。消防部门依托数字化建设,及时共享突发环境事件预警、接报、处置等全流程信息,获取环境监测信息,同时加强联控联救,遇有可能引发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污染风险的灭火救援任务,严格把控灭火用水量和泡沫使用量,视情采取围堰拦截污染源等方式,降低灭火射水过量引发次生环境污染风险。
感谢您对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吸纳您的建议,更好推动工作开展。
此函已经余国东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2024年5月9日
联 系 人:邹福勇
联系电话:(023)88521110
邮政编码:40112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