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互动交流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192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 2024-06-17
字体:

农工党市委会

《关于我市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施行情况专项监督检查的建议》(第0192号)收悉。经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科技局、市交通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委编办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在我市落实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噪声法》)颁布施行后,我市积极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健全我市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法规和规章。

(一)修正《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主要修改建筑施工夜间作业审核流程,由原来的施工单位取得相关主管单位夜间作业证明材料后,由生态环境部门审核后施工,转变为由城乡建设、城市管理部门出具证明,取消了生态环境部门审核环节,从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服务企业,强化主管单位的监管职责的效果。生态环境部门重点对超排放标准施工、无证明施工作业和未按照规定公告附近居民的,进行监督管理。

(二)修订《重庆市噪声污染防治办法》。2023年,我市修订并发布《重庆市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明晰部门职责,加强源头管控,强化对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等各类噪声源管理,细化减振降噪具体措施,提倡公众参与,社会共治,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构建“地方政府牵头统筹、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多方联动共治噪声”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夯实声环境管理基础

(一)科学划定声环境功能区。2023年我局组织各区县完成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及结果评估工作,科学划定声环境功能区,并对中心城区各区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成果进行整合,印发《重庆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23年)》(渝环〔202361号),为我市区域规划调整、引导产业布局和用地结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推动划定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噪声法》中很多条款均涉及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并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用地现状,划定本行政区域各类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将以用于居住、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机关团体办公、社会福利等的建筑物为主的区域,划定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加强噪声污染防治。”为进一步推动《噪声法》在我市落地落实,切实增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我局成立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印发《重庆市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分技术规范实施细则(试行)》,指导各区县做好划分工作,推动管理模式的差异化、精准化、规范化。

(三)研究编制《重庆市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根据生态环境部等16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我局充分调研噪声污染存在的问题和特点,会同有关单位编制《重庆市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24—2025)》,为进一步有效提升噪声污染防治治理能力,改善我市声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四)提升噪声监测能力水平。2023年年底完成我市60个功能区自动监测站及信息平台的建设,其中新建38个,升级改造22个。建设中,采用声像联动技术、声纹AI识别技术、CIM地图技术、运维智能管理等新型技术,增强了噪声污染精准溯源能力。

三、建立联动机制协同解决噪声扰民问题

建立轨道交通噪声污染治理协调机制。2020年,联合市交通局、市住房城乡建委下发《城市轨道噪声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坚持市区联动、部门协同,依法依规依标、系统综合整治,妥善处理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扰民问题。2022年结合我市山地城市特点和交通规划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多次组织召开在建轨道交通项目噪声防护补强论证会,力求在轨道项目建设阶段,在落实环评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轨道交通运行噪声防护措施,加强源头防控。

建立摩托车飙车炸街联合执法机制。联合市公安局印发《关于强化中心城区摩托车“飙车炸街”治理减轻噪声污染的通知》,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联防联控和智慧监管。目前,正会同市公安局研究制定《重庆市中心城区摩托车限行禁鸣路段和时间划定实施细则(试行)》,并指导南岸区生态环境局配合南岸区公安局,在南滨路施行摩托车夜间限行管理,有效治理了南滨路摩托车夜间噪声扰民问题。

建立绿色护考行动机制,每年高、中考期间,我局联合市教委、公安、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开展“严查噪声污染确保高中考环境”专项执法行动,通过检查、约谈、处罚等方式,有效降低噪声投诉,为考生提供良好环境。

四、收集推广优秀典型案例拓展噪声管理手段

通过收集和分析优秀案例,提炼拓展管理方法和手段,推送到各区县,为各区县做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参考。例如:两江新区高标准推进宁静小区建设,为居民百姓创造和谐宁静的生活环境,逐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在创建过程中,逐步形成由生态环境部门、街道、社区、物业公司、业委会共同商讨,协同解决问题的“五方共治”长效管理模式,为居住小区因噪声而引发的矛盾问题协调解决提供有力保障和借鉴意义。渝中区实行防尘降噪全密闭施工破解人口密集区施工扰民难题。出台《渝中区绿色示范工地建设标准(试行)》,对解决中心城区人员密集区域建设施工噪声扰民难题提供了优选解决方案。九龙坡区创新研发“治噪者”AI融合噪声监测治理系统有效解决社会生活噪声扰民。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已完成布建“治噪者”AI融合噪声监测治理系统57套,依托该系统对各类“噪声源”亮剑执法,进一步增强了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以及建筑工地、商圈商铺噪声管控的力度和深度,起到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推动了广场舞等群众活动健康有序发展,切实让过去的“矛盾结”变成了“和谐扣”。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吸纳农工党市委会的建议,配合市人大做好《噪声法》施行情况监督检查,更好推动工作开展。按照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又符合重庆实际,有利于推动实际工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噪声管理体系,加强与发展改革、公安、财政、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健全衔接联动机制,共同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感谢农工党市委会长期以来对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此答复函已经余国东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2024511

联 系 人:刘丹丹

联系电话:88521823

邮政编码:4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