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关怀版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 互动交流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696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2-06-30

李德芬委员:

您提出的《以固废协同处置推动成渝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第0696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城市管理局、市科技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您对成渝地区固废协同处置工作五方面的问题分析和四条工作建议很有指导意义,我局将认真研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吸纳。近年来,我市与四川省一道,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固体废物领域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全民行动“五大体系”建设,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五个结合”构建全民行动体系、餐厨垃圾全量资源化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一网多用”构建废弃农膜回收体系等5项经验做法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模式探索与案例》,中央改革办对“重庆市构建无废城市固体废物管理制度体系”给予充分肯定。

一、关于建立健全循环产业法律法规,保障成渝固废统一协调管理

一是完善法规体系。出台《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启动《重庆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重庆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立法调研,进一步明确各类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的部门职责边界,对上位法的原则性规定进行补充完善,切实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在起草《重庆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过程中,我们还明确提出了“将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促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降低固体废物的危害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推广应用”“鼓励住宅、公共建筑、市政工程、景观工程以及道路工程等项目优先使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政府投融资项目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替代量应当符合本市有关规定”“加强尾矿、煤矸石、废石等矿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等具体法律条款,通过地方法规的实施,进一步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水平。

二是健全标准体系。推动市场监管部门将生态环境标准纳入川渝省级地方标准统一制定范围,开展现行固体废物领域生态环境标准差异分析评估,有序制(修)订统一的生态环境标准,推动形成具有川渝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地方标准。聚焦难点、痛点、堵点,在全国率先出台《锰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现电解锰企业、电解锰渣场等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有标可依、对标治理。制定水泥窑协同处置、页岩气开采行业、危险废物填埋场运营封场及资金预提、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置等环境管理规范,探索危险废物再生利用产品质量体系,促进行业绿色发展,填补页岩气、危险废物填埋场运营封场等领域制度空白。制定绿色建筑、绿色矿山等地方标准10个,危险废物、秸秆利用等领域技术和管理规范30余个,主编和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近30项。

二、关于注重政府重大科研专项引导,实现循环产业高附加值

一是强化技术研发,培育骨干企业。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1.1亿元,围绕钢铁行业固废、城市有机固废、农林废弃物等领域,支持开展液态熔渣高效热回收与资源化利用、熔渣高效离心粒化等固废协同处置工作,突破了复杂料层金属化瞬变热--流多场耦合、城市有机固废干式发酵制气、农林废弃物基质化等关键技术,研究新型垃圾焚烧炉、餐厨垃圾能源化等新型产品装备。首次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方式,电解锰渣规模化综合利用技术研发项目。推进科研协同攻关,重庆市环卫集团结合市情及居民饮食习惯开展科研攻坚,率先掌握“厌氧消化、热电联产”的高含水率、高含油率、高含盐率“三高”餐厨垃圾处理核心技术并投入运用;三峰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在业内率先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全套装备国产化,技术和装备应用到国内及美国、印度等8个国家;重庆智得热工工业有限公司研发高温蒸汽成套处理设备,产品被国内约150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采用,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并出口到北美、欧盟等地20多个国家。

二是聚焦重点产业,构建循环产业链。推动无废理念纳入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构建覆盖“设计—生产—回收拆解—再生利用”全环节的汽车行业循环产业链。推行无废设计,搭建汽车制造企业“无废”技术标准体系174项,优先使用可循环材料,推广通用化、模块化设计,长安汽车重庆基地整车可回收利用率达97%。践行无废生产,建立生产制造过程固废管理标准体系和生产规范,开展厂区净循环示范,建成绿色工厂30家,实施清洁化改造81家,节约标煤1.72万吨、减少污染物排放4.59万吨。规范绿色拆解,引导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形成“回收网点—拆解中心—区域性拆解基地”的网络体系,拆解点由64个精简至16个。推动再生利用,引导企业提升加工利用能力和水平,形成年利用废钢铁废铝废砂能力约550万吨,研发应用废轮胎生产精细胶粉、路面材料等技术。

三、关于注重经济区顶层设计,重视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

一是推进“无废城市”共建。与四川省协同推进“无废城市”共建写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域“无废城市”共建。联合制定《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涵盖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实施工业绿色生产、推行农业绿色生产、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智慧管理水平、持续激发市场活力等十大工作任务,明确提出在重庆市全域和四川省成都、绵阳等15个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共建。同时,专门设置“加强区域交流合作”专章,从减污降碳研究、建立成效清单、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设施共建共享、统一标准体系等方面,协同推进“无废城市”共建。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提出共同实施区域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等十项联合行动。在《重庆市“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重庆市“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两地协同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绿色智能回收示范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等内容。编制《重庆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划》《重庆市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布局规划》,统筹各领域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实现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从“多头规划”到“一图统筹”。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实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利用处置情况调查、主要一般工业固废特性研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及设施运行状况调查、典型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评估、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状况及产品质量控制现状调查等项目,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夯实基础支撑。启动“无废城市细胞”评价标准制(修)订,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评估、固体废物数据统计制度、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管理机制、涉危险废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管理机制、固体废物跨区域转移处置补偿机制等制度研究,不断完善协调统一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体系。

四、关于重视各种创新,强化产业政策的有效激励

一是注重创新驱动。会同四川省首创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对纳入“白名单”内的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由移出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直接审批,审批时间由1个月以上压缩至5个工作日左右,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程序繁琐、办理时间长的堵点得到有效缓解,实现了川渝两地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共享,并促使经营单位进一步强化自身管理、提升利用处置能力、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目前,“白名单”制度已延伸至云南贵州。建立健全小微源危险废物综合收集贮存体系,制定危险废物综合收集转运贮存试点指导意见,探索综合收集贮存制度,压实收集单位主体责任,将法律政策宣传贯彻、危险废物类别识别、规范包装等纳入收集单位服务内容,指导收集单位规范危险废物包装、运输、贮存各环节环境管理,提升小微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服务小微源数量由212家增加至7814家,有效缓解小微源危险废物收集难、贮存难、转移难等问题。

二是加快能力建设。争取中央资金1.37亿元,支持12个垃圾处置、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带动社会投资约14亿元参与固危废处置设施建设,稳步提升处置能力。充分发挥市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安排资金2372万元,支持34个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带动投资11.4亿元,新增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力509万吨,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8%。加快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累计建成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120家,利用处置能力达到155.4万吨/年,基本满足处置需求。

三是增强对接合作。持续优化固体废物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共享各部门、各领域固体废物信息,推动打通川渝两地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以信息发布、需求交换、线上交易、线下服务等为重点,探索开展“固体废物虚拟产业园”建设。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在生活垃圾等方面的统筹协作,组织市环卫集团、三峰环境集团参与四川省垃圾收运处理市场竞争,三峰环境集团建设运营了成都、西昌、营山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组织市市政环卫监测中心与成都市城市管理科学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市环境卫生协会与成都市环境卫生协会开展行业交流,并签订合作协议。

四是激发市场活力。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固体废物和土壤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优化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积极服务企业八项措施的通知》,从深化“白名单”制度、推进“点对点”试点、增补危险废物鉴别机构、优化提升重点危险废物收运处置保障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服务,扎实推进解决企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川渝两地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企业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支持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领域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通过资金引导、财税优惠等方式,重点推动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油基岩屑、盐泥、电解锰渣、赤泥、磷石膏、钛石膏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与推广。定期发布固体废物相关信息,科学引导产业发展,鼓励企业优化工艺技术,加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科研成果市场化、产业化,积极培育以解决川渝地区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关键问题为导向的骨干企业,集中力量打造国内领先的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示范企业。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为主线,推动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机制,强化对接合作,健全定期调度、技术帮扶、信息通报、经验推广等制度,不断完善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全民行动“五大体系”,分区域分领域分行业分类别形成一批典型经验模式,推动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加快补齐利用处置设施短板,进一步提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充分发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确保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此函已经吴盛海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回执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2022516日    

联 系 人:蔡洪英,联系电话:0238852175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